第一百三十二章 公主(2/2)
因为熙胜三年正月就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独孤凤华身体复原后就着手安排这方面的事务。
熙胜二年冬季十月,十五日独孤凤华上表给皇帝东方宸宇,表章上说,封禅原来的礼仪,祭皇地祗时,她请求率领宫廷内外有封号的妇女奠献祭品。
皇帝东方宸宇准了独孤凤华的请求。
之后,他和独孤凤华拟定了参加泰山封禅的大臣与命妇名单,还为祭祀活动的规格做了规定。
当张莹听独孤凤华说,她会与自己的父母一同被恩准参加封禅大典时,不由得大吃一惊。
张稹现在是海军都督,因为他在辽东之战中立有战功,被封为靖海侯,他参加封禅大典是很正常的,而她的母亲王婷是侯爵夫人,封禅名单中有她也很自然的事情,可张莹只是一个小女孩,她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功劳可以被恩准参加这样的盛典。
此时,小女孩心中担心的是,他的父亲从一介商贾一跃到朝廷重臣,已经有很多人颇有微词了,如果天下人知道他们一家三口都参加封禅大典,不知道一些眼红的人会生出怎样的事来?
想起这浩荡的皇恩会给自己的家族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张莹急忙跪在地上说道:“莹莹只是一个懵懂顽童,未建过什么卓著功勋,何德何能参加如此盛典?请父皇、母后收回成命。”
独孤凤华一把拉起她,说道:“莹莹,你创制了拼音、又协助弘文馆刊印了新型字书、还协助母后都督编撰了女童课本。这些事情大大推动了大乾的文教。你绝对有资格参加泰山封禅。还有,你是母后的乖女儿,单是这一点,也绝对有资格参加。”
张莹硬着头皮推辞道:“拼音和新字书还有女童课本都是父皇和母后的功劳。莹莹不敢居功。”
独孤凤华说道:“莹莹,这些事情里都有你的功劳。这一点,父皇和母后最清楚。”
“莹莹,你母后所说极是。就是因为你做的这些事情,大乾的教育才象今天这样普及。你怎么说自己没有功劳呢?你虽不是朕和皇后亲生的女儿,可是,在朕和皇后眼里一直把你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看待。你就不要推辞了。”东方宸宇也劝说道。
“你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太过懂事。是母后和父皇要你参加封禅大典的。谁爱嫉妒就让他嫉妒去。”独孤凤华心思机敏,她很快猜到张莹此时担心的是什么。
张莹无奈只好谢恩:“莹莹多谢父皇、母后恩典。”
就在皇帝东方宸宇要动身出发去泰山的前几天,张莹的父亲张稹带着南洋诸岛上的部落酋长与真腊和林邑两国的使节回到朝阳。张稹的举动为东方宸宇的封禅活动增添了很大的光辉。
张稹回到家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此时,张莹发现父亲的容貌比三年前离开家时有了很大的改变。
现在的张稹留着长长胡须,原来如同冠玉的面色现在变得微黑,他的身材比原来瘦削,可是却显得更健康了。
张稹发现随着时光的推移,他的妻子王婷依然象从前一样明**人,只是原来那种少女的青涩在她脸上不复存在,现在的她多了一份成熟的温婉风韵。而他的一双儿女变化更大。他走的时候张莹还是个六岁顽童,张嘉还是个走路摇摇晃晃的幼童。现在他的一双聪明、可爱的儿女尽管没完全脱离孩童模样,可是已经显现出小大人的模样。
这短暂的团聚让张稹感到欣喜万分。
因为皇帝东方宸宇原定在正月初一这天在泰山南部祭祀昊天上帝。为了能在原定时间内到达,他必须提前动身前往泰山。
王婷把张府内外的一切事情都交给她的三弟王绮云打理。她开始准备自己和张莹参加封禅时的行装。
在十月二十八日这天是黄道吉日,皇帝东方宸宇率领满朝文武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独孤皇后率内外命妇,从朝阳城出发。
在火红的旭日下,但见金龙翻腾、彩凤飞舞。锦帷焕彩、珠玉争辉。一时间说不尽太平气象、昌隆景致。
张莹坐在华丽的马车内,隔着帷幕向外张望,只见封禅的车乘一眼都望不到头。她的大脑里装载的知识非一般人可比,也自认为自己是见过市面的人,可是,眼前如此盛大的景象却是她从小到大第一回看到。
随行的人中还有突厥,波斯、乌长诸国的朝会使节,他们穿着怪异的服装,各自率领随从人员扈从车驾,毡做的帐逢,牛羊驼马,堵塞道路。
明明是冬季,可是,天气却晴朗、温和。仿佛春天提前降临人间。向前行进的封禅队伍又如同春潮般涌动。张莹不时听到人群中传出来的笑语声。或许为自己能够有幸参加封禅盛典而骄傲,人群里最为普通的侍从此时都显得格外英姿勃发。
此情此景,张莹也同样为之动容,她身体坐得笔直,粉雕玉琢的脸上满是自信与自豪。
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封禅的队伍必须尽可能地多赶些路程。很多时候需要在野外露营。
封禅路上的第一个夜晚,张莹就迎来了她的第一次野营。她带着新奇的目光,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只见,夕阳西下,明艳的晚霞布满天空。四周的原野被漫天霞光映得一片金红。封禅队伍的营帐绵延出百里之遥。时值隆冬,草色枯黄,百花凋零。可是原野中的松树和柏树却愈发显得青翠。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营帐的四周的篝火却显得越来越亮。夜色下,红红的篝火连在一起象一条亮闪闪的巨龙,一直蜿蜒到天边。
一想到能够有机会和爹娘聚在一起,张莹的小脸上充满了喜悦之情。
这时,海棠走到张莹身边,说道:“郡主,夫人让你回去。”
张莹急忙随海棠回到她的营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