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1/2)
田成斌说道:“第一,你们三个大兵准备在非洲干多长时间?”田帆刚要回答,田成斌摆手止住:“先别着急回答我。我是问你们最长和最短的打算。”
田帆执拗了一下:“最长……不好说。最短……也不好说。”
“哈哈。”田成斌笑道:“那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走一步看一步喽。”
田帆急了:“爸,真的,这几单生意还没真正落实,我们真的不知道……”
“别紧张,爸支持你们这种最原始、最质朴、最正确的想法。”
田帆吃惊的:“啊,支持?……还正确?我还以为您要批评我呢。”
“***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尝。你们不把这几个项目走下来,怎么知道非洲的路会有多长?”
“谢谢爸的鼓励。”
田成斌:“第二,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找到这么多好的项目,值得称道,值得肯定,更值得表扬。说明你们用心了,你们在非洲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你们的特长。所以,不管是机遇青睐了你们,还是认知能力帮助了你们,你们都可以拍着胸脯自豪地说:首战告捷啦。”
“谢谢爸的鼓励。”
田成斌:“但是,第三,你们这些项目都有一个躲不过去的通病。”
田帆一愣:“通病?什么通病?”
田成斌严肃的:“几乎都是打快拳的一锤子买卖,不具备长期经营的客观条件。”田父从茶几上拿起纸和笔,边写:“你看。包装机、治疗仪、教会、招标。进口包装机属于设备更新,哪家企业也不会没完没了地更新下去,所以是一锤子买卖,估计在一定时期内,这家企业不会再有新的订单。”他在“包装机”上画了一个叉。
田帆认同的点点头。
“进口辅助医疗器械,表面上看似乎符合长期经营的条件,可实际获得的经济效益能够支撑下去吗?……你们销售一台机器,能有多少利润?一个月,一年你们能销售多少台?……租用场所、内部装修、宣传布置、雇员、税金,再加上各种各样看得见,看不见的费用……我估计,充其量也就能给你们提供正常的生活开销,不会一锤子砸出个金元宝来。”
“爸,我们有过基本预测……”
田成斌继续说道:“如果这个体验中心能成为联通社会中高层人士的特殊场所,从中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商业信息,还是有长期经营价值的。”他在“治疗仪”上画了个对号,又在长挑上画个短线。
田帆瞪大了眼睛看着……
田成斌指着纸上的“教会、招标”:“至于帮助教会采购和参加军队的被装招标,那就更明显了,都属于短线项目,即不可能长久下去,也不可能给你们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所以,只能……”他画上两个叉。
田帆心疼的拿起纸:“爸,您这是……就通过半个项目呀?”
田成斌笑了笑:“给你们一个中肯的建议吧。”
田帆颇有些不悦:“您说。”
“我建议:你们通过这几个项目挣到的第一桶金,不管多少,都不要分光花光,而是按股份,把它作成一个创业基金,保留下来。然后选择一个真正能长线作战,能保证你们长久生存的项目。”
“长久生存的项目?”田帆试探的:“您的意思是……得有一个实体项目?”
田成斌兴奋地一拍巴掌:“爸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爸,这个我考察过了。中国人在坦桑尼亚的实体项目,大型的是包工程、搞建筑、修路、修桥、建工厂;小的,个体的多半是开商店、开饭店、开诊所、开修车行,还有开缝纫店的、办杂志的……”
田成斌摆摆手:“大陆千万条,各走各的道。不要看别人干什么,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怎么干?在哪儿干?跟谁干?”
“我们已经注册公司了,而且……”
田成斌摇摇头:“公司只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是一种企业的组织形式,它并不能证明和决定你们的生存与发展。”
陈钰在餐厅喊道:“行了,行了,先别唠了,快过来拿盘拿碗,吃饭了。”
田帆回应道:“知道了……爸,咱过去吧。”
陈钰:“老头子,拿两瓶好酒来,助助兴。”
……
满桌丰盛的菜肴——家宴开始了。
田成斌拿起一瓶干白味美思:“来,先喝点餐前酒,咱们全家好好吃顿团圆饭。”
田帆打开酒塞,刚要给父母斟上,门铃响起。
陈钰:“谁呀?偏赶上这个点来?”
田帆起身:“我去开门。”
……
房门开处:站着一位中等身材,体态端庄,精神矍铄的中年人。
田帆:“请问,您找谁?”
林树材:“田总在家吗?”
田成斌在餐厅问道:“谁呀?”
“我,老同学,林树材。”
田成斌走出餐厅:“哎呀,林总,快请进,快请进,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林树材换鞋进屋。随从司机从他身后送来两只硕大的礼品袋。
林树材:“这不听说大侄子从非洲……”他瞄了一眼田帆:“哎,这位是?”
田成斌:“我儿子,田帆。”
田帆礼貌的:“林叔叔好。”
林树材上下打量着田帆,赞许的:“都说虎父无鼠子,强将无弱兵。打眼一看,大侄子果真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好,好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