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己亥大赛(10)(1/2)
业余棋手虽然整体水平、实力都差一大截,却更加“自由自在”;吴清源大师都非常羡慕业余棋手们这一点。
既然谈到棋手们精神追求,顺便贴出一篇相关文章。
围棋带给孩子们坦然面对输赢无畏成长的能力
文章来源:少儿围棋在线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问儿子:“你觉得学围棋,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儿子想了想说:“能接受失败,不怕考试了。”
我很开心儿子能有这样的收获。记得第一次打升级比赛时,儿子输了棋,走出赛场就放声大哭了。
“胜利了才开心”是孩子的天性,但我更想让儿子明白失败是每一个人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磨难。能坦然面对输赢,才是真正的成长。
一转眼,儿子学围棋已经整整有四个年头了。
这四年来,陪着孩子参加了无数次围棋比赛,和儿子一起体验了升上级、升上段的喜悦,也体验了输棋后的挫败。
看着孩子跌倒,爬起,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时常这样问自己:换成是我,经历这么多次失败还能站起来吗?
有人说,育儿的过程也是父母的一次修行,深有体会。
刚开始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心态很不好,一看孩子输棋了,就训斥孩子不用心。
看着和儿子一起学棋的同龄小朋友,有的打上了5段、有的打上了4段、而自己的孩子学了四年,还在3段徘徊,心里就急得冒火,就对孩子发脾气,对老公报怨,付出了那么多,孩子怎么就不长进呢?
在儿子学围棋的这四年来,我也不断地问自己,让孩子学围棋的初衷是什么,也渐渐接受了儿子不是围棋天才,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的事实,也逐渐降低自己的期望。
给孩子时间,只要他不放弃、只要他喜欢,我可以陪着他慢慢来,就算在小学阶段打不上5段,也没关系。
以后的路还长,我希望儿子能把围棋当作终身的兴趣,能在围棋中找到乐趣。
这四年的陪伴,不仅让儿子的棋力得到了增长,更练就了我为人母的平常心。
作为过来人,给天下所有的棋童家长们一些小小的建议:
第一: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很多家长时常会忍不住和“别人家孩子”比,甚至还当面对孩子说“你看看那个谁谁谁,都升段了,你怎么这么笨,学了这么久还没升!”
不管什么事,同理心是很重要,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孩子当面说出“你看别人妈妈对孩子多好,你怎么天天就知道训我”之类的话,你又作何感受呢?
适当比较可以有效促进孩子更加努力,但过分攀比只会越陷越深,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值得表扬。
第二:孩子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很多家长非常在意胜负,在意段位证书,但其实孩子比家长更希望升级、升段成功,原因很简单,孩子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而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以成败论英雄,孩子赢了棋就又亲又抱,孩子输了棋就用过激的言语伤害本来就受伤的孩子。
也许孩子虽然输了,但整个过程孩子已经完全尽力了。
这个时候,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更加值得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