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第28章】演练海陆联合作战(1/2)
回到凤凰山的第二天,袁熙芸请徐传斌、宋德成谈谈对明军演练的看法。
徐传斌认为,昨天的演练让朱慈烺对各部队的战斗力了然如胸,便于在今后排兵布阵时,做出相应的安排。
宋德成则很看好杨国柱和王廷臣的部队,认为他们昨天表现最好,估计会得到朱慈烺的重用。至于王朴和唐通部,则是聊胜于无。
袁熙芸赞同两位叔叔的判断。在她看来,到目前为止,朱慈烺的每一步都考虑得很周到,为大战做了充分的准备,让人感觉很踏实。
几天后,朱慈烺收到天津水师指挥杨维翰的书信,信中报告了一个好消息:郑氏水师即将抵达天津,请他前去检阅。
朱慈烺心中激动:郑氏水师是帮助他打赢清军的关键,郑成功则是名标青史的英雄,他一定要去天津看看。
仔细考虑了一下,他决定带上杨国柱和王廷臣,让两位总兵和他一起,观摩一下海陆联合作战。
洪承畴有些不解:“大帅为何独独叫上他们两位?其他总兵不需要观摩吗?”
朱慈烺解释道:“杨国柱部将来做先锋,王廷臣部则充当后军。行军途中,他们都跟中军保持着一定距离,有可能被清军包围,切断与我们的联系。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独自跟水师联合起来作战,因此必须了解海陆联合作战的具体战法。而吴三桂等四位总兵的人马都在中军,海陆联合作战的事情有我负责,他们暂时不了解也没关系,将来就慢慢清楚了。”
洪承畴这下明白了:“大帅的安排十分稳妥。说实话,要不是军务繁忙,我都很想去天津看看呢。”
朱慈烺笑道:“督师莫急,好戏很快就会开场,以后有您看的。”
两天后,朱慈烺带着杨国柱、王廷臣赶到了天津。
郑氏水师已经在天津水师的港口停泊。在杨维翰的官邸,朱慈烺见到了郑成功和郑鸿逵。
郑成功此时不过17岁年纪,英气勃发,却又不失儒雅。郑鸿逵也只有30出头,正是年富力强。
郑成功敬佩地看着朱慈烺。他早就听说,这位大帅为了能为国征战,不惜舍弃太子之位。在大明皇族之中,竟然出了此等人物,实乃大明之幸啊。
寒暄过后,话题转向了如何进行海陆联合作战。
郑成功并无海上作战的实际经验,而郑鸿逵虽然海战经验丰富,却并不十分了解朱慈烺的想法,因此朱慈烺给他们进行了详细讲解,杨国柱、王廷臣和杨维翰也认真倾听。
按照朱慈烺的设想,郑氏水师的基本任务是运输,不仅要将粮食、箭只、战马的饲料等物资从天津源源不断地运来,交给沿海岸线向锦州前进的明军,还要将明军作战的伤员运回天津疗伤。
杨国柱、王廷臣久经战阵,自然深知粮食、箭只、饲料的意义。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大帅还考虑到了伤员的问题。
杨国柱兴奋地说:“大帅,你这主意可太好了。受伤的士兵如果能及时运走,不但存货的可能性大增,而且还减少了对部队的拖累,让部队能保持战斗力。”
王廷臣也表示赞赏:“伤员们得到妥善安置,对于士气有很大鼓舞。士兵们少了后顾之忧,就能更加奋勇地杀敌。”
朱慈烺含笑点头。
其实,对于伤兵的安置,是张栩从现代战争中借鉴过来的。
现代战争,伤病员的救治问题十分重要,战地医院、医疗船等设施都是为此服务的。在崇祯这个年代,当然不可能做得这么好,因此只能通过海运,将伤兵送到后方加以救治。虽然不能跟现代相比,但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做得最好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