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章 秦学(1/2)
随着秋风渐起,一只边军从察哈尔归来。
数千人听从兵部军令,原地解散休整,半个月后再归入京营序列。
边军是三年一任,不受总兵、将军的任期而动。
为了补贴京营士兵,凡去边军者,则加饷一块。
即,由原来的两块银圆,增至三块,归京时再恢复原样,如此才会减缓了阻力,顺畅进行。
多年来的边军、京营互调模式,虽然是两部分,但其实是一体两面,对于皇权的巩固和中央权威的扩大,是极其有利的。
随着地盘的扩充,边军的规模增至二十万,驻守北海、漠北,安西,科尔沁,察哈尔、绥远、西宁等地。
边军和京营加一起,规模超过四十万,而地方巡防营拢共也不过三四十万。
而这些北方的地盘,并不能有效的促进赋税增长,反而是朝廷不得不亏本经营,施行财政转移。
一个国家的地盘,有赚有赔,当赔的比赚的多,那就难以维持,领土崩盘。
有来自数千里海外的曰本国歌舞,还有上次朝鲜使者进献的美女,还有卫藏国进贡高原女子,除此之外还有辽国贡献的西域胡姬人。
一番言语,总算是岔过去了,顾炎武心中松了口气,但又苦笑。
“他娘的,若是物价不变的话!”吴云低骂了一声:“这倒不好说,内城里的阁啊楼啊,喝杯茶就得三五块;不过要是找个窑姐,也不过三五十文……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大人,我日本乃大明不征之国,何来这事?”一旁的男人则不解道:
“若是个有良心的,说不定还给你发红包呢。”
“其讲究经世致用,农商皆本,轻农税而重商税,绝一向一揆之道,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那种小巷里的年老丐女二十来文文就可以了。”
朱之瑜找了个蒲团坐下,捻起一块糕点吃了起来,没怎么说话。
顾炎武轻笑道。
就在这时,忽见驿道上许多人在围观,二人便快步走过去瞧稀奇。
灯下的房屋充满着日本风格,使臣高不过五尺三寸,他穿着长袍,面色凝重:
“诸位有没有想过曰本国离大明有多远,大明要是征服曰本国又用了多久?”
一百文,买粮都得买多少!可惜哩!”
吴云哈哈大笑:“既然是窑姐,不想钱还想甚?”
不出一炷香工夫,赵力便出来了,却有些闷闷不乐地离去。
“一件衣,没百来文下来,像咱们这样的穷苦人家,冬天就买不起衣裳,只能去当铺里典个来穿。”
他有心松下裤腰带,但想着家里还有一个等着望眼欲穿,这要是泄了气力,回去可不好交差。
赵力做出懵懂状:“俺是乡下人,刚被招去伍就去了边疆,着实对北京不熟。”
“让吴什长破费了!俺心里真有些过意不去哩!”
“那青楼得多少钱?”
赵力扭扭捏捏地挑了个长得最好的,鸨儿要一百文,吴云纠结了一会儿掏出了一个银毫。
“别介啊!”赵力脸已红了:“兄弟一番好意,俺可不能打搅了。”
此时,北京城外的一处别院,也在进行着一场讲学。
“杞人忧天吗?我看倒不是。”
“在入京营前,你觉得怎样才舒坦?”
吴云带着军牌和存折,看着多出来的三十六块银圆,一时间感怀不已。
那般装束乍看与汉儿有几分类似,但也很容易分辨,难怪百姓们觉得稀奇。
“故而,众治之道,也是用人之道……”
“为啥不嫌弃俺?”赵力不解道。
见众人惊诧,他才缓缓道:“这是当年顾炎武讲学之后,渐渐在明国兴起的学问,与心学、理学相抗衡,难分伯仲。”
握着银圆,赵力眉头一跳,佯作客套一番,但他一个庄稼汉作起戏来实在很容易被看破,吴云已从他脸上看出了兴致勃勃的样子……
一少年拱手而道,毫无畏惧。
赵力摸了摸脑袋,愣愣道:“吃饱。”
想着,他便坐在木楼下喝茶等着。
在他的前方,则跪坐着上百名少年或者青年,清一色长袍宽敞,跪坐听课,似乎在效仿着孔子之时。
便见一队筒帽皂靴的官差胥吏护着几架大车从驿道上经过,随行的还有拿着节杖的日本国使节……
“今日不征,只是不划算,而等到异日,日本国势衰微,大明还会眼见不动吗?”
抬眼一瞧,一个老头子笑容满面地走过来。
吴云轻笑道:“咱们京营安稳,每月的饷钱一日不落,日子过的轻快,而且京营附近还建了学校,专门给咱们京营子弟们读的,不费什么钱。”
幸亏这位皇帝心胸宽广,不然自己可真的惨了。
“对了,你成婚了吗?”
“嘿,你这就不懂了。”
二人直奔西直门外,到城厢寻窑子。
而士兵们的在外,军饷的支取,都会把存折交给妻子,或者父母。
“不过,便宜没好货,指不定有什么灾啊病的,得小心着点。”
“如今大明国势日盛,而我日本励行文治,但就像蚂蚁与大象,再怎么追赶,也无法治其一根大腿。”
“我何时只是说君主?”顾炎武轻笑道:“此之君,既可为家主,也可为酒肆之掌柜。”
“三五块?”赵力惊了,头摇成了拨浪鼓:“寻常吃个饼喝杯茶也才一二文,这茶怎么那么贵?黄金茶啊?”
大汉满脸的稀奇,啧啧赞叹,恨不得以身代之。
免费的不用,来钱,那他才是真的有病。
朱之瑜摇头晃脑:“非也,某只是觉得你顾炎武胆子太大,敢在天子脚下说什么众治,独治。”
“嚯,三年的贴补,一朝领回来,这真带劲。”
“而到了军中,衣都发两套换洗,比家中舒服多了,还得是当兵好……”
吴云认真道:“我劝你,若是找媳妇儿,还得找个京城的。”
“自然如此。”顾炎武一口道:“圣天子在朝,贤臣在侧,故而国泰民安!”
不过,对于普通的京营士兵们来说,他们顺利从边疆归来,可谓是高兴异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