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食神的太阳花园 > 第十六章 观自在

第十六章 观自在(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万古诸天一只猿 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穿书后拿了伪女主剧本 大夏文圣 诸神之因 崛起之华娱传奇 穿成被休回家的小姑子 六界山海经 我生活在末法时代 降临异世:我有探索模拟器

1957年7月25日,农历丁酉年丁未月戊戌日

若是用民间的老黄历去查询,这一日忌祭祀、忌斋醮、忌开光,可谓是诸事不宜。但对佛信徒而言,今日的姑苏城百无禁忌。

一大早五点多,山门未开。在云岩寺的僧人们尚在做早课时,已有成群的僧众聚于虎丘山下,为首的是西园戒幢律寺的明开法师。

明开法师法号真源,自幼孤苦,17岁那一年恰逢南昌起义爆发,他为超度父母而出家受戒,此后几年,先后在常州、宁波、杭州等寺庙修行。后考入闽南佛学院系统学习佛法,去年驻锡苏州西园的戒幢律寺。

新中国成立不久,虽然没有破除佛寺,但也进行了改革。

众人平日里还是以‘方丈’相称。

此时的他尚且才四十多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但他并不如寻常大和尚那样膘肥体健,人有些瘦小。

平日里佛寺五点早课,六点早膳,七点以后才会开山门。

但今日不同以往,早课后山门早早打开,云岩寺的监寺亲自来接了恭迎佛宝的僧众队伍,将其迎入寺中。

“方丈还请带众弟子随我一同用过早膳。”监寺对明开方丈道,将众人带入了斋堂。

云岩禅寺的和尚不多,但曾经也是将整个虎丘山囊括入内的大寺。禅寺始建于东晋,历史上多次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民国七年。斋堂也是当时重修,足以容纳僧众。

对和尚来说,四点晨起、五点早课、六点早膳,一行一动包括用膳都是修行。

不过今日的这早膳有些奇特,浓香的菜粥、青翠欲滴的果蔬,刚上桌就让人食指大动。

“这就是今日请的那位施主的手艺?”明开法师奇道。

云岩寺为了这次瞻礼法会请了位素斋的大师,这事明开法师事先是知道的,毕竟法会本就在西园举行。只是对于这件事原本他也没有太过于放在心上。

并非对供奉如来和水陆众生的斋醮不重视,而是经过百年战乱,真正的佛斋确实没了传承。对于这位所谓的‘素斋大师’,他也不敢报太大希望。

现如今的佛寺地位尴尬,谁也不知下一步会是如何。

所以即使一些典籍中还保存了正规佛斋的记录,却也没人有心思去细细研究。吃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是谈不上饮食文化的。

佛斋真正复苏和流行,甚至让无信仰的普罗大众有事没事去品一品、体验一下素斋文化的,还得要九十年代以后。

此时只要会做素斋的,大约都能称之为‘大师’。

但这一次,明开法师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大师,真的就是字面意义的大师。或许还不止如此。

早膳并不复杂,也不是孙若涵之前为工人们做的那样‘素菜荤做’——那并不是真正的素斋。

若真想吃肉,还俗了就是。吃素菜还想着肉味是六根未净。托素做出肉味,那是给后世所谓‘素食爱好者’打造的,而不是寺庙的斋菜。

事实上寺庙定义的荤和素与普通人的标准也并不相同,和尚忌食的‘荤’远不止是肉,还有大蒜、大葱、韭菜、蒜薹等。只要口味重,或者有刺激性气味的都是荤。

禁止食用荤菜一方面是忌杀生,另外也是对‘重味菜’的忌口,注重清净的修行。

这倒是和发源地的印度不太相似,更像是流入中土后,受道教“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影响所诞生的教义。

而此时孙若涵做的,无论是菜粥还是果蔬都很‘净’。

一个‘净’字或许难以理解。

明开方丈闭目许久,这个‘净’不仅是干净,而是一种透彻清净的味道。

只是平平无奇的菜粥和简单处理的果蔬,用过多的词汇去形容口感或许有些夸张。但那确实并不普通。

清冽的感觉由口入心,没有过多的添饰,都是果蔬本身的清甜。单纯,却又因单纯却生出了异样的感动,只让人觉得疲惫尽去。

这或许不是佛法,却同样是修行。

不,这就是佛法。

云岩寺的监寺大师放下了筷子,一碗菜粥已经喝完,他又用了点清水。

所谓“一餐一饮皆是修行”——对于这句话,他原以为意思是哪怕用膳也不能放下佛法的仪式,或持念感悟天生万物的慈悲。此时却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临济宗虎丘派僧人的传承中,佛经有云: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如目不见睫,至眼睛最近的是睫毛,却视而不见,修佛同样如此,求真的距离亦不远,众生却皆不可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魔兽萌宝:妖狐娘亲不好惹 恋上你的宠:狐狸王爷俏王妃 情人眼里出妖怪:月烨 凰惊天下:倾世小妖妃 一念相思起 御狐先生 不死龙尊 神灵仙境 灵魂禁区 乾玄九龙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