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菊与刀(2/2)
孙若涵的动作很快,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收刀,果然是不多不少五十七份。肖辰从协会的食材库中提过来的蓝鳍金枪鱼已经耗尽。
十六条鱼,每条都有百斤以上,最重的甚至有一百五十斤,算来他今天处理的鱼脍将近有1吨。
哪怕现在的蓝鳍金枪鱼还没有列入濒危,也已经足够珍贵。以烹饪协会在一市的储备,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也无法再提供更多。
一日的营业额将近两百万,扣除金枪鱼的收购费和今天一日的店铺支出,净利润差不多有一半。一百万的净收入。
看着账目,就连家大业大的谢茂德也有些咋舌。这样的盈利,已经超过了他名下所有‘故胥十二楼’酒店日净利润的总和。
孙若涵却没什么意外,基本操作而已,曾经代表‘燧人氏’的品牌在各国举办商业活动,他出场的价码不下于八位数。对他而言钱的多少真没太多意义,有任何需要的时候,衣食住行都不会为钱所困扰,这就已经足够。银行卡里的数字从来不是他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
之前排队没买到的人有些抱怨,但也只能三三两两散去,也有人买走了些糕点屋的糕点。
待人群散去后,站在原地的秋山和岸田有些显眼。
“冒昧打搅了,鄙人岸田雄一郎,这位秋山主厨是我们‘和风馆·极鲜道’的前任板长。”岸田主动出言道。他用的是汉语,虽然语音有些奇怪,但已经相当流利。
岸田并没有介绍自己商会会长的身份,早已知晓的肖辰也并没有点穿。
跟在岸田身旁的秋山虽然已经了解到了对方深不可测的厨艺,只是没想到做出这样鱼脍的主厨竟然如此年轻,他看着孙若涵有些失神。
“我记得,你是之前来买过鱼脍的客人吧。”孙若涵清理完厨具,此刻也洗净了手,换下了厨师的装束。“既然是客人,就没有‘冒昧打扰’的说法。”
见孙若涵确实没有咄咄逼人的意思,岸田松了口气,语气越发的恭敬。
“确实冒昧了,原本想着年节期间,贵国的餐饮店铺都闭门歇业,市民们恐怕有些这类需求,我们才搞了这次活动。多年来承蒙贵地的收留,想着能尽绵薄之力回馈一下,没想到是班门弄斧了。”
听着岸田的话,谢婉蓉和林碧君两人相视吐了吐舌头,还真没见过这样厚脸皮。可那恭敬的语气和姿态,却让人没办法去挑剔。
孙若涵却并不觉得意外,当年和日国的厨师也多打过交道,这本就是他们的特色。
正如‘菊与刀’这最贴切的形容,这是个严重等级观念的国家。流于表面的待人接物的恭敬,正是出于等级观念的礼仪。这份姿态,很可能只是‘礼节’本身,不带有任何的真实情绪。
曾经中国以礼治国,周礼闻名于世,这套礼仪制度被日国全盘接受并奉为经典,却以狭隘的理解生搬硬套的贯穿于日常的一切,直至现代。
华夏自古的以礼治国,‘礼’出于仁,出于义,本质是符合当时时代的公序良俗。但生搬硬套的日国,‘礼’却是绝对的秩序和服从,‘各安其份,各得其所’,犹如构筑一种精密机器的规则,不带有任何情绪的温度。
一旦认为自己是强者,他们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拥有统治的权利,位列其下者,天然应当遵从强者任何的命令和安排。可一旦意识到自己处于弱者地位,同样会套用这已经刻在骨髓中的等级制度,会以最卑微的姿态全然接受所有的安排。
这并非虚与委蛇,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可一旦在交往中再次站到强者地位,他们会立刻翻转姿态,并不存在任何‘恩情’、‘仁义’的考虑。
此时的岸田,显然已经认识到自己弱者的地位,也做好了对方提出各种苛刻要求的准备——在他习惯的文化中,这是必然也是理所应当的。强者支配弱者,这是再自然不过的真理。
“年节期间,我们确实有餐饮的需求,你们愿意的话,日料店就继续开下去吧。”
孙若涵的话不但出乎岸田和秋山的意料,也让旁人惊讶。
“您的意思是?”岸田无法确信自己是否真的听懂,或者对方说话是否是他所理解的态度,小心翼翼道。
“我们姑苏……不,我们华夏,并不排斥任何文化的交流。自30年前起,我们就开放了大门,敞开巨大的市场让任何人在公平和善意的前提下来谋求利益。但是,这个公平和善意是最大的前提。”
华夏从来不会吃独食,合则两利、双赢互惠,从来都是我们的根本主张。强盗出身立国的西方国家大概无法理解这种思维,总是设身处地的以自己的想法去考虑,放不下所谓华夏的‘威胁论’。自明治时期理念就早已被西方同化的日本大概也是如此。
“我不是‘胥楼糕点屋’的厨师,只是一家小小咖啡屋的店长。所以仅今天一天,之后大概不会再来。”孙若涵的话让岸田诧异非常,但没等他说话,孙若涵继续道:“而这位秋山大师,既然已是如此高龄,又早已颐养天年,想必也没有拿起厨刀的必要了吧?”
岸田还没说话,秋山已经点头,“正如您所言,我早该放下厨刀了。况且,在您面前班门弄斧,实在让人汗颜。只是,若承蒙不弃,日后还想向您讨教一二。”
这个‘讨教’就是字面求教的意思,不包含任何比试或者不甘的想法,秋山完全有自知之明。
对此孙若涵点点头,继续道:“这条街本来就是美食街,虽然不排斥日料,但人有时候总喜欢口味多一些,不是吗?”
这下岸田听明白了,‘公平、善意’,本就不难理解。他毫不犹豫的点头鞠了一躬。
这样的结果,已经比他预想的好太多,甚至让他无法理解对方的仁慈,在日国人的思维中,这种事情几乎是不会出现的。
“嗨,您的意思我已非常明白。”
“谢师傅,这样没问题吧?”孙若涵回头看着谢茂德道。
“没问题,再好不过了。”谢茂德赶紧道。孙若涵本就不是他们酒楼的厨师,没有任何义务,也没有立场去为他们‘故胥十二楼’付出更多,一位国宝级特厨,能做到这一步已经让他受宠若惊,再多的,反而要让他心虚不敢接受了。
如此最好。
只要这位前国手的秋山大师不出手的话,公平的竞争他也没有任何退缩的理由,毕竟他也是烹饪大师,有着大师的骄傲。若是公平竞争还技不如人,那也没有怪罪任何人的道理。
肖辰轻声笑了。
若是会长在这里,大概也会这样做吧?真是,感觉好像啊。这位孙主厨,真是不可思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