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伐天下 > 岳飞战绩估计及一些杂感

岳飞战绩估计及一些杂感(2/2)

目录
好书推荐: 第一公主 收银台向左,自助向右 枭雄历程 你听得见 凄苦的爱情 变身了 逍遥神传 为妻不仁 丫环真歹命 大宫

在我书里靠易筋经治好了^_^)

主战派宰相张浚从绍兴六年(1136年)正月起到前线视师。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都被召到镇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议军事。张浚向宋高宗称赞韩世忠忠勇、岳飞沉鸷,可以倚办大事。三月,宋廷任命韩世忠为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并且移镇为武胜、定**节度使。此次都督行府军事会议决定由韩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邳州市西南),由岳飞自鄂州出发到襄阳府然后北伐,由张俊自建康府出发到泗州,由刘光世由太平州出发到庐州,由杨沂中的殿前司军作为其旧上司张俊一军的后援。韩世忠和岳飞主攻,张俊和刘光世主守。

二月中旬,韩世忠发动了攻势,但岳飞还在临安府觐见宋高宗,无法配合。韩世忠在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市)击败伪齐守军,围困了淮阳军城池。但六天后,伪齐援兵赶到,韩世忠被迫撤退。(岳飞就从未被伪军逼退过,可见韩世忠在陆战上比他确实要逊上一筹。)

当时都统制王彦患重病,其“八字军”(行营前护副军)驻荆南府,和岳家军的防区相邻。二月,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决定将“八字军”移屯襄阳府,由王彦出任襄阳府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归岳飞节制;以便一旦王彦病故,就把“八字军”并入岳家军。但王彦因旧事不接受这项任命,并且健康又有好转,宋廷遂将“八字军”调驻临安府。这样一来,岳家军没有增强军力,反而要接管“八字军”的荆南府防区分散兵力。

七、八月间,岳飞再次出兵,以春季刚刚投降的原伪齐虢州栾川县知县李通为向导进行第二次北伐。先锋左军统制牛皋迅速攻下自己故乡汝州鲁山县附近的伪齐镇汝军,活捉守将薛亨。薛亨在十一月时,由岳家军参议官李若虚押送至临安府,宋高宗命他在岳家军中戴罪立功,结果二十多年后,他仍在鄂州军中服役。牛皋又继续攻下颍昌府大部和蔡州附近进行佯攻。岳飞率主力则往西北方向进攻。八月初,王贵、董先、郝晸等攻占虢州州治卢氏县,缴获粮食十五万石。岳家军旋即攻占了虢略县(今河南灵宝市)、朱阳县(今河南灵宝市西南朱阳镇)和李通原来当官的栾川县。王贵继续西向攻克了商州全境,包括上洛县(今陕西商州市)、商洛县(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商洛镇)、洛南县、丰阳县(今陕西山阳县)和上津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北)。

商州、虢州都属陕西路,是吴玠的战区。吴玠部将邵隆(原名邵兴,为避宋高宗绍兴年号之讳而改名)早已上奏要收复这两地,并已被宋廷任命为商州知州。岳飞攻克商州后,便催促邵隆尽快赴任,以便腾出岳家军的人马继续征战。

岳家军继续攻取伪齐顺州、州治伊阳县。八月十三日,伪齐顺州安抚司都统制孙某与后军统制满在,在长水县的业阳迎战岳家军悍将杨再兴,被击溃。孙某等五百余人被阵斩,满在等一百多人被生擒。十四日,杨再兴又击溃伪齐顺州安抚使张某的二千多人。十五日夜间,岳家军夺取长水县城,缴获粮食二万石,并夺取了一个伪齐马监,得马万匹。接着顺州另外两县永宁县和福昌县也被攻克。李纲在接到岳飞的捷报后写信说:‘屡承移文,垂示捷音,十余年来所未曾有,良用欣快。’

但此时在陜西附近的山区作战,后勤供应线过长造成粮草不足。岳飞只得班师,留王贵等戍守。但商州的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区从此为南宋所控制,邵隆在年底赴商州就任知州,“披荆棘,立官府,招徕离散,各得其心”,逐渐将商州建设为要塞和下一次进攻的后勤基地。

九月下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目疾再次剧烈发作,白天的时候,连卧室的窗户都必须全挡住才行。宋廷闻讯后,特派眼科医官皇甫知常与和尚中印两人急驰鄂州为岳飞治疗,方得好转。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于武昌写下《满江红》。

二次北伐后,秦桧派刺客杀岳飞,未果,之后向皇帝进谗言,害死岳飞!(刺客一事,可能性不大,中国历史上对猛将刺杀成功的,寥寥无几,以秦桧的地位进谗言比用刺客要安全多了。)

还是打伪军,但是获得战马万匹意义重大,终于有上规模的骑兵了!这也为郾城之战打好了基础。)

克颍昌府和淮宁府

郾城之战

七月初,完颜宗弼在顺昌之败一个半月后,得到了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赛里)等的援军,在探知岳飞本人在郾城指挥岳家军后,全军出动试图突袭郾城这个岳家军总部,导致一场主力之间的大决战。

八日,探马报告岳飞:完颜宗弼领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昭武大将军韩常等将,精锐马军共一万五千多骑神速出现在距郾城只有二十多宋里的路上。岳飞命令岳云率领背嵬八千马军和游奕军的马军出城迎击,并说:“必胜而后返,如不用命,吾先斩汝!”金军后续部队不断到达郾城投入战斗。岳云的马军不断打退金军的冲锋。岳家军悍将杨再兴声称要活捉完颜宗弼,单骑冲入金军队伍中,杀金军将士数十。

完颜宗弼久攻不下,下令将重铠“铁浮图”(马和骑兵皆重铠不怕箭射和小型兵器砍杀,但不敌宋军重斧,“堵墙而进”,专门在关键时刻通过集团冲锋击溃宋军)投入战斗。岳家军精锐步兵早有准备,以重斧上劈敌胸,下斫马足,铁浮图损失惨重。宗弼又投入拐子马(最精锐骑兵,预备队,善于关键时刻包抄冲阵),亦被击退。战局胶着时,岳飞亲率四十精锐亲兵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跃马冲出以箭射金军阵地(岳飞挽弓三百宋斤,是南宋军人里最高记录)。岳家军将士看到统帅亲自出马,顿时全力死战。杀到天黑,完颜宗弼全军溃败逃走。岳家军获得了“郾城之战”的完胜。

此战金人损失有夸大之嫌,因为兀术很快就又有了万余兵力,而如果是后续援军的话,他完全可以等兵力集结后再战,没必要就以一万五千骑兵向岳家军发起进攻。所以,那万余人中绝大部分应该还是郾城之战中的身还者。不过金军最精锐的铁浮图估计全军覆没了,尤其是那些负重大的优良战马损失殆尽,对金军士气打击很大,兀术才不得不撤退。)

郾城之战之后、颍昌之战之前

十日下午,完颜宗弼组织了一千多人的骑兵,进攻郾城县北的五里店。岳飞率领军马出城,令背嵬军将官王刚带五十多骑前往侦察。王刚砍死带头的金将,在其尸体和马鬃上,分别摘到两个红漆牌,上面写有“阿李朵孛堇”字样。

十三日,张宪率背嵬军、游奕军、前军等主力进入完颜宗弼残军所在的临颍县,再次寻求和其决战。将官杨再兴和王兰、高林、罗彦、姚侑、李德等三百骑前哨在抵达临颍县南的小商河时,与完颜宗弼的主力猝然相遇。和杨再兴三百骑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最后被杀的包括万夫长(忒母孛堇)撒八、千夫长(猛安孛堇)、百夫长(谋克孛堇)、五十夫长(蒲辇孛堇)等百余人。其他金兵射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铁箭头留在肉中继续冲杀,最后马陷泥中,终于被射死,三百将士也全部阵亡,而金军则付出更大的代价,死上千人。

小商河一战之后,完颜宗弼或因为惧怕背嵬军的这种惊人的战力、或因为自身战术需要,没有和张宪的岳家军主力决战,留下八千金兵守临颍县,自己带领残余主力转攻颍昌府。十四日天明,张宪军攻占临颍县,八千金兵或往颍昌府方向,或往开封府尉氏县(今河南尉氏县)方向逃走。张宪军找到杨再兴的遗体,火化以后竟烧出铁箭头二升有余。

杨再兴那一段很精彩,不过可信度较低,因为金军当时人数不会超过万人,而一般被杀一人就有几人受伤,如果被他们三百人就杀掉一千,那军心肯定崩溃了。我估计应该是金军死伤千余人差不多。不过这几战杀的都是女真兵,价值还是比较大的。)

颍昌之战

四日上午,完颜宗弼得到增援,投入剩余全部主力攻颍昌府城,其中有六个万夫长,号称骑兵三万多骑、步兵十万名,绵延十多宋里,锣鼓喧天。

在颍昌府的岳家军共有五个军,然而除踏白军是全军外,中军统领苏坚在西京河南府,选锋军统制李道在外地,背嵬军和游奕军主力又在郾城县和临颍县,都只是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主帅岳飞也不在此地。颍昌府岳家军统帅王贵自己和姚政、岳云等率八百名背嵬军和一部分中军、游奕军出城决战,令统制董先率踏白军,副统制胡清率选锋军守城。

二十二岁的岳云率领八百名背嵬军,和金军主力左、右拐子马苦战几十回合,前后十多次出入敌阵,身受百余处创伤(虚指而已,估计也没谁无聊会去数^_^)。大多出城决战的岳家军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王贵甚至有些气馁怯战(说明伤亡很大。),想要逃走,被岳云劝回。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别亲率踏白军和选锋军差不多5000人出城增援,完颜宗弼全军溃败逃走。

颍昌之战中和岳云的八百名背嵬军交手的金国骑兵中高级军官很多:完颜宗弼的女婿万夫长夏金吾(查无此人,有说法是被当初秦桧党羽破坏,致使原件丢失,造成名字错误,也有可能是岳珂造假。)阵亡;副统军粘汗孛堇身受重伤,抬到开封府后死去;金军千夫长被格毙五人。岳家军活捉汉人千夫长王松寿、张来孙,千夫长阿黎不,左班祗候承制田瓘等七十八名敌将,金兵横尸五百余(估计共被杀五千多人),被俘二千多人,马三千多匹。

这一段中,与岳云交战的只是金军的骑兵,而十万步兵并没有参战,很奇怪。也许是兀术怕开封遭袭,拉回去守城了。这里有不少疑点,横尸五百余,后来的史学家往往认为是少报了,纷纷把数字扩大到五千多。我很奇怪,因为既然是岳家军大败金军,金军就不可能将他们的大部分死尸从容带走。即使金**法说能拖回尸体的得一半财产,但是战斗中不可能去捡尸体,开始败退时又有多少人敢冒着被追上的危险去捡尸体呢?而王贵少报是几乎不可能的,没哪个会将自己功劳少报,那不光是自己吃亏,还有部下的将士和上级呢。至于笔误,这东西敢笔误吗?上奏前肯定会反复检查,要是出个严重的笔误,会死人的!这样就有了两种可能,第一种,大部分金军尸体确实被收走了,那金军就不可能败得很惨,估计是两军伤亡都很大,金军主将判断不能获胜,便主动退去,这种情况下杀敌五千多是有可能的,而金军的骑兵肯定都参战了,也即是三万人,而岳云的兵力也决不可能只有八百,加上两翼步兵,至少过万。第二种,金军尸体基本没收走多少,这种情况的话,就算加上伤重致死的,金军阵亡人数估计也就一两千人最多了。那么,颖昌之战就只可能是一次中等规模的战斗,两军都不是全部全部主力上阵,金军估计不会超过五千人。)

战果方面,姑且按最多的算吧,杀死和俘虏女真人七千多。)

岳家军然后全线进击,包围(用进逼更合适,因为还没接近开封就被金牌拉回去了)开封。七月十八日,张宪同徐庆、李山、傅选、寇成等诸统制从临颍县率主力往东北方向进发,将路上遭遇的金骑数千击溃,“横尸满野”,缴获战马一百多匹。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击溃战,战果估计有限,连人头都没报。)

至此,在刘豫的伪齐垮台后,南宋主力岳飞的岳家军和金国主力完颜宗弼的女真军第一次抛开这个垫在中间的缓冲进行了一场真正的较量。郾城之战中完颜宗弼的女真“铁浮图”军覆没、女真左右“拐子马”军受重创,小商河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完颜宗弼的残余“拐子马”军很反常地损失了很多百夫长以上的女真高级军官(此前吴玠的和尚原之战和刘锜的顺昌之战虽然大胜,却没有格毙金军万夫长的报告和证据,或者俘虏金军千夫长),当时因出使金国被拘留在燕京的洪皓在家书中说:“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岳飞也为捷报频传而高兴,很乐观地向部下说自己要破酒戒:“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

下面就是那十二金牌和莫须有了,比较压抑,也和战绩无关,我就不写了。

战绩统计出来,杀敌总人数估计有三十万以上,但大部分是盗匪叛军和伪军,其中杀死的金军人数应该不下十万,而杀死的女真兵就算按史书中最多的版本来计算,大概二万到三万的样子,好像不多,但也是南宋诸将中最多的了。

这种战果对岳飞来说并无可耻之处,因为这支军队是他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朝廷虽然也给些粮饷,但大部分还是靠他自己筹集,不先弱后强怎么可能发展壮大?就和抗日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表现类似,以打伪军为主,机会很好时才打一下日本军队,等实力壮大后再将矛头转向日本军队。不过抗日战争毕竟获得了强有力的外援,所以目标转换速度比岳飞那时要快得多了。而且,在岳飞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已经开始对金军的核心部分——女真军队发起挑战了,但很可惜,刚取得点战果就因为政治的因素而夭折了,令人遗憾。

现在不少人对金军中女真军队的数量持有疑问,所占比例似乎实在是太少了,女真人口虽然少,但也有百万之众,而且全民皆兵,怎么也不至于十万兵都不到。这个问题如果只看宋史和金史是不会明白的,但是如果看过蒙古早期的历史,便会豁然开朗。

当时蒙古的合不勒汗(成吉思汗的曾祖父)统一了蒙古,对金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且还大败过金军一次(这估计杀的都是女真兵了,金人肯定不会用汉兵去打蒙古人的。),金人不得不将大部分军队留守本部和燕京一带防备蒙古军队南下。所以就造成了兀术掌权时女真人口比靖康时大增,而他能用的军队反而少了很多这种怪事。应该是在岳飞死后,合不勒汗也死了,蒙古很快再度分裂,不得不臣服于金人,金人因此腾出了大量的机动兵力,而进一步控制了契丹、渤海等其他胡族,所以后来完颜亮才可能出动六十万大军南征。而后来南宋北伐失利,除了用人不当以外,金人没了这最大的后顾之忧(契丹汉人造反的威胁远不如蒙古人)可以全力反击,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岳飞最后一次北伐时,金国的女真军队到底有多少呢?我认为应该在二十万至三十万之间,不过留守北方对付蒙古人的骑兵应该都是轻骑兵,重骑兵欺负步兵很好,遇到草原上的弓骑兵,会死得很惨,再加上也实在太贵了,估计金军的重骑兵也就两三万最多,都用在与南宋的战争中了。但轻骑兵对步兵的威胁远没有重骑兵大,尤其是南宋在弓弩上还占据优势,就算那支军队都南下,也不能说就一定能打败宋军。所以我还是认为,如果其他几支宋军能很好的配合,岳飞收复中原可能性很大,至少应该能收复黄河以南。但问题在于,很好的配合指的是岳飞部进攻,他们留守新占地盘,要他们甘心做绿叶,这难度

归根到底,还是岳飞手中的权力不够,如果他能有在全国征兵的大权,那就绝对可以收复中原了。只能说他运气不好,没碰到秦孝公、苻坚这类能全心信任臣下的君主啊,甚至是公认为大昏君的梁武帝都行,还是赵构与他的性格搭配得不好啊。

至于有些网友说的岳飞是皇帝就好了,我不赞同。当上皇帝后,就不可能全心军务,那要北伐就更是遥遥无期了。更何况以岳飞的出身,等他当上皇帝,估计也是老人一个了,还能有什么指望?

就我个人看来,按照当时的条件,两种情况下北伐几乎肯定能成功,一种情况,是当时的皇帝要么能全心信任他,要么就要有能力驾驭他,很可惜,赵构同学哪一点都不具备另一种情况,就要当时的丞相既与岳飞有私怨,而公事上两人又能精诚团结。你们别认为这第二点很难,事实上以岳飞的牛脾气,与他没私怨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在公事上能团结就行,而当时确有一个这样德才兼备的天才。但也许是老天嫉妒我们中华文明领先世界太久了,岳飞是“愚忠(有人有不同意见,从他撂挑子这点来看,确实有可能。北伐夭折主要还是因为友军全部撤退,岳家军成为孤军的缘故。)”,那家伙却是“愚孝”,在家服侍父母到四十多岁才出来参加科举,做官就更晚了。结果他与岳飞就这么错过了。对他的孝心,我很佩服,但我很想对他说一句,“大哥,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你还在家尽什么孝啊!”,至于这位仁兄是谁,看过本书您就知道了。**一生难得赞扬一个人,而对那个人的评价是“千古一人”这个空前绝后的最高评价

岳飞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只要他认为对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至于后果和阻力,他不会去考虑,本书的主角赵抗受他影响,也有类似特质。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