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初霁,有故人归(1/2)
【1】
九月十七,微雨初霁。
阿离在晨光中缓步踱上崖边廊桥。
今日,是兄长应允了要回来的日子,阿离的生辰。
自兄长走后,阿离便一日一日数着过,数过一千多次晨昏,才又到了这一日。
阿离记得,送兄长下山那日,她才过完自己的十四岁生辰。彼时,她攥着他的衣袖,怯怯地问他何时回来。
兄长宠溺地捏捏她的脸颊,“待你生辰那日,我便回来。”
只是,上个生辰,上上个生辰,他都不曾出现。
这个九月十七,是兄长走后,阿离将要独自度过的第三个生辰了。
可她心中就是那样笃定,今日兄长一定会回来。
于是,阿离立在崖边的长亭上,从鸟鸣啁啾的清晨,等到日影西斜的黄昏,终于有一个人,远远地出现在廊桥的那一头。
阿离提起裙摆,跑至那人身侧,一声“兄长”更在喉间,没喊出声。
来人着一身戎装,束发配冠,全不似兄长往日随性恣意的模样,眉宇间似多了三分清冷,七分凛冽。
阿离迟疑着,反倒是那人,转瞬在眉眼间叠加了熟悉的笑意,“怎么,才三年未见,阿离竟认不得兄长了?”
声音是对的……阿离在心里细细比对着。
那人从怀中摸出一块翡翠递到阿离跟前,“喏,我走那日你赠我的玉,总认得吧?”
嗯……玉也是对的。
“今日是你生辰,我紧赶慢赶,好容易在日落前上了山。怎么兄长回来了,阿离反倒犹犹疑疑地不开心呢?”
阿离有些欣喜,兄长风尘仆仆归来,为的是她的生辰。
她的目光,一不小心便在他的脸上反复转圜良久。
兄长以为她还是不信,又卷起衣袖,“你幼时险些从这儿跌落悬崖,我将你救上来,手臂还被崖边岩石拉出一条血口子。”他说着把手臂往她眼前伸了伸,“你瞧这疤,是不是?”
阿离在心里偷笑,是了,这疤也是对的。
她盼了三年的兄长,终于回来了,在她十七岁生辰的这一日。
兄长赠她一支竹笛作为生辰礼,她开心得紧,也忘了要问兄长,离家的这三年,是否也像自己惦念他一般,惦念着阿离。
【贰】
阿离自记事起,便住在山间这座大宅子里,与兄长一起。
听宅子里的人说,她约莫五岁上下时,不知怎的险些从崖边的廊桥上跌落,恰巧公子路过将她救起,怜她孤苦无依,便带回了家。
五岁以前的事,她都不大记得,家在哪儿,父母是谁,都说不清。
兄长救起她的那一日,是九月十七。此后,这一日便作了她的生辰。
兄长比阿离年长九岁,自她入了这府邸,便最宠她。偌大的一个宅子,阿离最喜欢待的,就是兄长的院落。
她熟悉这个院落的每一寸,大到哪一处的房檐需要修整,小到书房里每一本书摆放的位置,甚至院子里每一株花的花期。
所以她自然知道,兄长的院子里有一间静室,常年挂着铜锁,谁都不能入内。
那铜锁的钥匙藏在何处,阿离不晓得,但她猜很有可能,是兄长随身带着。
是夜,阿离坐在院中,吹起兄长赠的竹笛。笛声清幽,声声入耳。
月光下,她瞧见兄长从那间上了锁的静室中走出来,眉眼中有她从不曾见过的神伤。
回房时路过中庭,他又摆出一贯对着她时的笑意,夸她道,“我们阿离的乐理又精进了,这一曲吹得不错。”
“兄长!”阿离叫住他。
他回身,“何事?”
“兄长为何赠我竹笛?”
他略一迟疑,复又笑着答道,“古有诗云,‘一曲自幽山自绿’。阿离若站在崖边吹笛,一定很美。”
阿离摩挲着手中的竹笛,试探着问出心中所想,“兄长可是有什么心事?”
他一愣,“何以有如此一问?”
阿离瞥一眼那挂着铜锁的静室木门,“兄长不在的这些日子,那里常年落着锁,下人们也不能进去打扫。兄长一回来,便在屋里待了三个时辰。阿离好奇,那静室里……放的是什么?”
“一些古籍字画罢了,没什么稀奇。”
他答得淡然,她却不信。
“既是古籍书画,定然珍稀无比。兄长要是担心下人们不小心,不如把钥匙交给阿离。若是以后兄长再出门,阿离可以常来替兄长打理。”
气氛忽而静默下来,他立在庭中,仿佛在认真思量她的提议。
然而良久,阿离只听到他说,“不必。”
而后,他抬眼望了望月,轻声道,“更深露重,快些回去歇着吧。”
【叁】
九月十八。
阿离趁兄长去后山练剑的空隙,搬来长长的木梯,攀上兄长书房的横梁。
早膳时,她无意间听跟着兄长的小厮说起,公子昨日将一个锦盒安置在书房的横梁上,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宝贝。
阿离颤颤地踩着木梯拾阶而上,横梁上,果真有个楠木锦盒。
锦盒甚至没有上锁,环扣一掀,阿离就瞧见了里面的物什,一把铜制锁匙。
阿离小心地将锁匙揣进怀里,轻手轻脚下了木梯。
她猜到了这把锁匙能打开哪一扇门,只需打开那扇门,那个兄长一直藏着的秘密,那个她一直想要知道的秘密,便也能打开。
辰时。
这常年上锁的静室,终于完全落入阿离眼中。
确如兄长所言,室内藏着许多古籍字画。还有无数竹简书卷,一卷一卷整整齐齐地摆在花梨木架上,一一被编了序列。
这里仿佛一直有人悉心打理,一丝落灰也无。
而兄长没有说的是,厢房的南墙上,还挂着一幅画。
画中是崖边的长亭,亭上两人相对而视,似有说不尽的缱绻情意。
男子着一身月白色长衫,腰间束带,长身玉立,面容与兄长极为相似。
而那女子缥色衣裙,手执书卷立于他身侧,浅笑的眉眼间,阿离仿若瞧见了自己。
阿离心间一颤,有些东西,如细针扎进心底,只一瞬间,她想捕捉,却抓不住。
这画中的女子是谁?可是……兄长爱慕之人?
【肆】
出神间,忽听得有人喊她的名字,“阿离。”
阿离循声回头,屋内四下无人。但就是有这么一个声音,在与她说着话。
“是谁?”阿离问。
“你生辰那日,他赠你的竹笛,可有带在身上?”那人问。
“你在何处?”她又问。
“阿离,你可愿吹一曲《相思》予我听?”
她答的,非她所问;她问的,她似全然不放在心上。
但若不去细细分辨言语中的情绪,又好像,这屋子里只有一个人在说话。
她的声音……阿离想,怎会与我的,如此相近?
阿离定了定神,终是应道,“我予你吹一曲《相思》,你可愿出来,让我看看你的样子?”
她好像笑了,阿离觉得自己能感受到她的情绪,她说,“也好。”
一曲《相思》,悠悠地从厢房中传出。有人负手立于中庭,亦静静听着。
一曲终了,阿离自厢房中走出。
不知何时,他已立于门前廊下,仿佛已经等了她许久。
她缓步上前,轻轻将自己的手,放进他的掌心。
四目相接,说不尽的缱绻情意。
【伍】
夜阑珊。静室之中,唯余一盏烛火,明明灭灭。
他与她,并肩立于画前。一时间竟分不清哪是画,哪是真。
“阿离的《相思》吹得甚好。比之三年前大有进益。”她说,“你走的这些年月,她许是存了许多话,都藏进了曲子里。”
“我记得你以前,也吹过这一曲。”
“是,我也曾将一曲《相思》吹予他听,藏着些不可说的心事。”
“他听罢,可说了什么?我记不太清。”
“不是什么要紧的话,不记得也罢。”
她转眸去看画中的人,那月白衣衫长身玉立的公子,与身边的他,一样,又不一样。
“一晃眼,阿离已十七了。”她缓缓开口,“只余两年,这一世便尽了。”
“是。”他默然一阵,“这一世甚短,你我尚来不及好好相见,便要终结。”
“或许,也可以不一样的。”她说。
他没有应声,只摇了摇头。
“你有没有觉得,这一世的阿离,特别像当时的我?”她笑起来,“一样天真地以为时日绵长,以为总有一日,能将心里的话,说予心上的人听。”
“可她不是你……”他说,“从我十四岁那年踏入这静室,读罢满屋书卷,我便知晓,此一生,我是为你而来。”
“为我?”她摇摇头,“我当时是什么样的,其实你并记不真切。你眼前的阿离于你,才是真实。”
见他沉默,她又道,“我其实早该知晓,生生世世的妄念,不可有。”
天边亮起细碎的光,天快要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