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江东众将(1/2)
孙翊与周瑜军队汇合,共同返回了江东与江夏对峙的军事驻地——柴桑。
一路上,虽然陆逊几人也想多多和周瑜交流一番,毕竟孙郎与周郎在江东齐名。但是孙翊为了能够跟周瑜打好关系,为以后的大事打下铺垫,根本就没给他们机会,一路上几乎都是孙翊在不停的说话。
与其说是孙翊在陪着周瑜聊天,不如说是孙翊在卖弄自己的才学。其实孙翊的书看的不多,跟周瑜、陆逊两人根本没法比,当然要比草莽徐盛要博学一些,不过也就是朱然那个水平。
但是孙翊胜在有着领先他们一千多年的见识,说起话、谈起事来可谓是面面俱到。尤其是在他和周瑜谈到治军的时候,倡导的“军魂”一说,更是让周瑜刮目相看。
周瑜和孙策的二弟孙权有过交往,知道他也是那种头脑敏锐,知人善用的xìng子。但是跟这个孙策的三弟孙翊聊过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个更为年轻的孙翊竟然在观念、思想、境界等等方面都要比孙权高上一筹。
即便是他周瑜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大事的决断上,孙翊的处理方式要比他还要高明几分。
一路上行来,孙翊和周瑜年龄虽然相差七八岁,关系却已经形同莫逆。孙翊也不再客套的称呼周瑜为“周将军”或者“都督”,而是直接称呼他的表字:公瑾。
此时两人已经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天文地理,政治军事,两人之间好像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当然在这无数的话题背后,孙翊知道,自己的形象已经深深的印在了周瑜的心中。
孙翊一度想过想要王霸之气测漏,收服周瑜到自己帐下任命。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想,便是一笑而过,心中又是对前世的那种穿越小说摇头不止。
陆逊归附孙翊是因为他想借孙翊之手报祖父之仇,同时入仕为官,光大陆家;徐盛跟随孙翊当然是看重他的人品德行,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妹妹徐黛;朱然跟随孙翊是他不想再呆在孙策身边,在“霸王军”中走着正常而漫长的升迁方式,正好很有潜力的孙翊出现,让他有了另辟蹊径的机会。
但是周瑜不同。在江东之地,孙策最信任的武将就是周瑜。这种信任,就算比起他的亲弟弟孙权、孙翊都不遑多让。
周瑜知恩必报,凡事大英雄大豪杰,必然是真xìng情。遇见明公,则永不背叛。关羽、张飞自不必说,赵云离开公孙瓒找到明主之后可谓是忠肝义胆。同理又有张辽脱离吕布而从曹cāo,甘宁脱离黄祖而投孙权……
把周瑜拉到自己身边去抗衡孙策,这孙翊连想都不敢想。更何况周瑜如今官至中护军,比孙翊的那个荡寇中郎将还要大一级。周瑜收服他还差不多。
不过孙翊并不担心这些问题。中国千年的封建礼教熏陶,让人们有着很强烈的血统观,即便是智若周瑜这样的人物都不可避免。只要名正言顺的登顶江东,孙策手下的这些大牛人物还不是乖乖效力?
就如曹cāo手下战将千员,谋臣数百,他儿子曹丕世子生涯跟他们少有接触。等到曹cāo.死了,他继位之后,所有文武官员不还是向他表示衷心。
孙翊头脑清晰,明白此时他自己面临的处境。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搁置,一切都为跟孙权做那最后的较量做斗争。
捷报的消息早早的就已经快船传到了柴桑军中。孙翊和周瑜一行船队浩浩荡荡,上千艘战船在长江之上绵延两三里,宛如一条长龙在水上航行,场面壮观异常。
等船队到达柴桑港口之后,当地岸上已经是布置好了一番千人的欢迎阵势。而大约二三十位宽大铠甲,戎装英武的将军都在翘首而望。他们之中,有的是本来隶属于周瑜的将领,有的是刚刚赶赴过来,准备迎战江夏的将领。
放眼望去,江东名将几乎尽数在此!程普,韩当,黄盖,陈武,董袭,宋谦,孙贲,孙辅,孙瑜……再加上船上的周瑜,陆逊,朱然,徐盛,凌cāo,蒋钦,可谓是英杰尽布于此!孙翊激动的情绪少见的展露在了众人面前,眼中也放出了异样的光芒。
周瑜看出了孙翊神sè之间的异动,一把抓住了孙翊的胳膊,显得很亲密的拉着他一同下船。
为了与周瑜的着装区分开来,孙翊特意找了一件铜金sè的盔甲穿上,后着灰白sè披风,与周瑜的那银甲大红披风相比,虽然少了几分潇洒,却是多了几分贵气和高高在上感觉。
见到周瑜缓缓下船而来,众将士激动不已,几乎同时抱拳作揖,齐声道:“末将恭迎都督!”这二十多个将军一同呼唤,那气势,那派头丝毫不比万人大军弱上半分。
只不过在这群将领中,孙翊却发现了一人并没有像别人那样恭敬,只是大大方方的站在原地,面带微笑,带着无数沧桑的眼神全然落在了周瑜的身上。孙翊没见过这个人,心中有些好奇。
不过更令孙翊诧异的却是周瑜接下来的举动,他对眼前的这二十多位英雄视而不见一般,而是唯独来到了这个年龄大约四十四五岁中年面前,很恭敬的拱手道:“程老将军,数月未见,风采依旧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