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若离折扇(2/2)
“三嫂请留步!”
那边假山与这边花圃的距离虽然不远,但也有几十米的距离。然而哪知就在两人刚刚转身离去的时刻,那声音已然传来,洪亮刚正,而且就在不远处。
两人回头,果然见到孙翊已经走过了拱桥,拂过飘散在道路上空的几缕柳丝,踏上了通往这边花圃的羊肠小路。显然在府中,他的衣着也随意了许多,没有太多的装饰,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外袍,手中的那部竹简已经不见,那把折扇却被仅仅的握在手中。
虽然是东汉末期,群雄割据的年代,然而折扇已经开始出现,江东之地也已经开始流传。但是这个时代的折扇让孙翊很不满意,一是样式过于陈腐,还没有成熟的包装体系;二是纸才发明出来不久的时间,而制作折扇的这种高档韧纸显然还没有出现。
反倒是“羽扇”“仪仗扇”很是漂亮气派。虽然对于前世的孙翊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但是折扇这种东西几乎看过就会制作。他很有心,自一rì夜里无聊时的突发奇想,便开始花费好多rì研究,又专门请了工匠,花费大价钱制作了两把。
孙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大步流星,带着几许豪迈,几分自信。
大乔驻足须臾,等待着孙翊的到来。然而眼神却没有向他投去一分,只是默默地低着头,略有娇羞,白皙的香腮透漏出几丝不自然的红晕,展现更多的还是几多无奈。
“不知三叔有何事?”声音有些隐隐的颤抖羞涩,又有几分故意的生疏拒意,和杏儿一起盈盈施礼。
孙翊讪讪的揉了揉鼻子,略微有些尴尬,他双手捧着那把他辛辛苦苦了数rì才制作出来的折扇伸到大乔身前,小心道:“一把扇子……当个礼物吧。”
他脑子灵活,心细胆大,脸皮也绝对够厚。但是他前世活了三十多年,从来没有过给女孩子送礼物的经历,今世刚刚经历了两个多月,大多数的时间也都是在府中度过,唯一出府的大事就是去张昭府上学习。更是难以有跟女子单独接触的机会。他本善于言辞,然而此时面对这天仙一般的妙人,竟有些语无伦次。
跟着大乔久了,杏儿也是识货的,眼中掩饰不住的兴奋。
大乔却仍然是单薄的样子,显得弱不禁风,不禁让孙翊联想起了红楼传说中的林黛玉妹妹。而随风扬起的几缕秀发,和略微飞摆的衣衫裙角,更是给人一种谪仙下凡的错觉。
这把折扇制作的很jīng致漂亮,是用上等的漆红硬竹做扇骨,上面又施以刀工,刻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扇穗上挂着一块按着凤凰模样jīng心雕刻的上好和田玉,夕阳斜照,显得晶莹剔透,名贵无比。
大乔虽然久居闺中,就算是出阁嫁人以后也是难得出府一回,但是她和那些文人雅士的兴致爱好颇为相似。她自幼家教甚好,琴棋书画都是jīng通。虽然折扇在这个年代虽然出现的还不多,但是它绝对是名人公子的追捧之物。她也曾多次幻想过想拥有一柄,奈何此物在当时着实缺少,她的家族也不甚庞大,直至出阁嫁人还未曾一见。
她哪里想到在这个徐徐清风,晚阳斜照的时刻,在这孙府后宅的花园中,在百花与树木的见证下有幸亲眼目睹她自幼的期待……
不过大乔还是没有收下,她的心思是极其柔弱敏感的。她很喜欢这把扇子,却真的不敢去奢求。
望着大乔翩翩离去的背影,孙翊才慢慢收回了胳膊。看着这柄他花费了无数苦心的扇子,心中竟升起了一股无名火。他双手握住两头,就要将它折断。然而他发现了一个人影,就在右前方那颗柳树后面。他心中好奇,故做视而不见,却用余光仔细瞧去,竟是大乔身边的丫头杏儿。
孙翊心中一喜,主动送出不行,那就只能以退为进了。他脸上却仍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手上微一用力,扇子被抛向了空中,丢弃在了花圃中……
……
……
大乔叹了口气,“捡回来就捡回来吧,这么好的东西扔掉着实可惜了。”
她素手芊芊,轻轻的打开这把折扇,只见这扇子的扇叶也是用的竹子制成,而扇面却是用的上好丝绸。那略有淡红sè的丝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花样,只是在上面洋洋洒洒用隶书写着两个大字。
张昭擅长书法,尤其擅长隶书。穿越这段时间以来,孙翊不停的刻苦练习书法,因为他知道书法是这个时代文人的根,正所谓见字识人。这段时间的苦练,让他自觉得还是小有成就。
扇子上的字漂亮固然重要,但是他不想借别人之手来书写,好在他的字如今已不算是难看。
“小姐,这两个字怎么读啊?”跟着大乔固然可以读书认字,但是封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让杏儿对于认字的举动有着本能般的排斥。
“若离。”
声音很轻,也很清。
“若离?小姐这是什么意思啊?”杏儿的大眼睛充满了好奇。
“什么意思?”大乔抿着嘴唇,略有疲惫的摇了摇头,应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或许……是一种心境吧……”
PS:其实笔者一直想要把大乔的形象更加丰满的展现出来。如果仅仅表现其娇柔的一面,暮古对于这样的人物塑造并不甘心。想要表现出她青chūn年华的懵懂,又有些封建思想的保守;有喜爱文学诗书的儒雅,也有向往英雄人物的传统。好在书还很长,而且大乔也是贯穿本书的一个重要角sè,所以她的形象会渐渐的在后续内容中完善起来。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