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大明铁骑 > 第十五章 庆阳与凤翔:一般攻守两种结局

第十五章 庆阳与凤翔:一般攻守两种结局(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真没骗人,我家真就普通家庭啊 不卷了!当明星全网黑哪有种田香 华娱之2000 退休百年,末世大佬被迫再就业 顶流奶爸带崽上娃综后双双爆红 高考后笨蛋美人靠抽卡惊爆全球 这个影帝不讲武德 趁女兄弟青涩,忽悠她给我生孩子 异界降临:大帝身份被女儿曝光

道理明摆着:张良臣岂能不知自家院内枯井无水?就算下决心不活了,也没有七八个大男人跳到一口水井内寻死的道理呀?再说,那井口能有多大?能容得开大家喊个“一二三”一起跳下?必然会是“排队挨号”,先跳下去的难道就不喊一声:“爷们儿,别跳了,这里没水,死不了人!” 77

述说庆阳之战收尾过程之前,还是先交代一下战俘脱列伯的命运,因为这直接反映了当时明军的俘虏政策,与战事胜负关系极大。

据史载:脱列伯被押到李文忠面前之后,李文忠竟然亲手解去了捆绑他的绳索,考虑到脱列伯激战半天,想必现在已经饿极,立即下令送上烤肉烈酒,并且如同招待贵宾一般亲自陪同进食,这时的脱列伯能不倍受感动么?

脱列伯酒足饭饱之后当然也不能无功受禄吃白食,立即自告奋勇担任追击自己部下的可靠向导,“率”李文忠大军直进东胜州,据载,日后李文忠献俘京师报功,脱列伯被送到南京之后,朱元璋非常大度地一挥手:“以前是对手,今天是朋友,各为其主耳么!”——立即释放,并且亲赐冠带衣服。

从结果看,很难断定脱列伯战场被俘是不幸还是幸运。

反正比孔兴运气好多了:孔兴退军绥德之后,竟然被自己“亲信”部将偷偷砍掉了脑袋,被当作归顺大明的晋见之礼送到了李文忠军帐案前!

就此“关中四将”也就化为史书中的一页历史,仅仅剩下了一位张良臣在庆阳城内苦苦支撑。

前文说过,王保保在此关键时刻没有坐观仇人之弟就此败亡,先是派遣了部下悍将韩札儿直接解围庆阳,继而命令部下主要大将贺宗哲实施“围魏救赵”之计,率精锐之师千里奔袭凤翔。

凤翔,处于甘陕腹地,却是扼控关中通往西部兰州的交通枢纽,南下当入川要道,北上即可经庆阳出塞外,也可以视作西安的西方门户,其重要性远超庆阳偏僻之地,王保保当然极为清楚:这是明军的必守必救之地。

明军的留守将领为指挥金兴旺、知府周焕,两人虽然都是身经百战之将,但此刻各地防守主力都被徐达调到了庆阳城下,凤翔自然也不例外,城中兵力甚是空虚,步骑合计只有两千多(兵员数字来源于朱元璋口头嘉奖金兴旺时的史载原句)。

而贺宗哲却是提兵数万而来,且全是骑兵,这种情形当然不利凤翔守军出城野战,所以,金兴旺、周焕在紧急向徐达报警的同时,将两千步骑全部撤入城内,决心学一回庆阳的张良臣,固守凤翔城头,等待徐达援兵。

幸亏,被堵在城内的还有数百名过路士兵,带队的乃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王辂,职务是个百户,是奉皇命去临洮收集李思齐旧部降卒回京师,路过凤翔被贺宗哲顺带堵在了城内。

这是命运给了王辂无妄的劫难?还是露脸的机会?虽然王辂当时能率部走人,但却对金兴旺表态:“大丈夫遇乱岂能缩头自保?愿与诸将军共守此城!”

但是,这些过路兵全是新降散卒,论说不经过整编集训是无法用于守城的,甚至视为一个城内大隐患也不过分,金兴旺实在有些担心,便与王辂商议了一个“画饼充饥”巧计,用来稳定王辂所部军心。

于是当众宣布:“王百户所部将士新到凤翔,本指挥应当重加犒赏!”

犒赏什么?只见从金兴旺大营牵出了众多牛畜,牛背上全都驼着鼓囊囊的大布袋,浩浩荡荡赶进了王辂军营,王辂则宣布这是金将军额外犒赏的粮饷!当然,现在大敌当前,不是时候分发到个人,弟兄们带着财物如何打仗?那就暂时封存在仓库吧。

其实布袋中全是干草,但降卒们现在有了作战目标:哥们儿,拼命吧,为了保护咱们自己的财物呀!于是军心大定,个个摩拳擦掌:誓死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

贺宗哲的大军死死围住了凤翔!

这时甘陕的局面相当有趣:明军围困了庆阳;元军围困了凤翔。

而从兵力对比上分析:庆阳城外的明军十余万对付城内的万余元军;凤翔城外的元军数万对付城内的两千多明军,对照比例出奇地相似。

而从城池地理重要性上来看,显然凤翔重于庆阳!但这时的庆阳已经成为了各地元军残部的精神支柱,明军则处于必须将庆阳战事进行到底的尴尬境地,就军心士气尤其是心理因素来说,庆阳又重于凤翔多了。

对明军不利的是:凤翔城要大于庆阳,而驻兵则少于庆阳,这绝对不利于激烈的城头厮杀。对明军有利的是:城外的元军乃是骑兵,骑兵对于强攻坚城有种天生的畏惧,离开了马背去攀爬登城云梯实在是难为了骑手们。

但是,贺宗哲毕竟乃王保保麾下名将,对于攻城还是有几个歪招,他试攻了几次之后便发觉了难以爬上凤翔城头的关键所在:士兵根本无法接近城墙!

金兴旺、周焕二人亲登城头,城墙上的箭垛内堆积了大量石块,元军于护城河外全部隐身不动,只要是过了护城河,石块箭矢便劈头盖脸如雨砸下。

贺宗哲前敌观察后不由皱起了眉头:几次接近城墙之后,反而等于献身靠近石块临头,元军将士便自觉开始“畏城如虎”!那凤翔城墙几同于鬼门关,谁还愿意接近?

贺宗哲的第一个绝招便是:发明了大量“土坦克”——以满地都是的荆藤做原料,现编了许多特大乌龟盖一样的东西,需要五个士兵同时发力才能移动,名曰:龟笆,无数龟笆连成一线乃至一片,那是啥效果?

可以有效抵挡城头的投掷物,可以努力靠近凤翔城的城墙了!

可是,攻守双方从来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矛与盾相克相成才组成了一切事物的本质,元军的“龟笆”出现了,明军的破解“龟笆”之道也就迅速面世:极为简单,城头的石块换成了干燥柴草,这些易燃物准确“降落”于“龟笆”之上,紧接就是火箭伺候,大火燃起,“龟笆”之下的人还能躲在高温龟壳里庇护自己吗?

有效之“盾”出现了,对付“火盾”之“铁矛”也及时投入了战场:贺宗哲又生一计,发明的一种极长铁钩,一见有柴草落下,便随时钩攫而下;城上的人们一看势头不对,赶紧在柔软的柴草中掺进了大石块,巨石压住了柴草,再施以火箭,又破贺宗哲计谋。

贺宗哲更明白:自古以来,打仗哪来得没有死伤?于是“龟笆”照编,攻城照旧,不计伤亡——甚至活活火葬元兵也在所不惜,前仆后继,督军攻击愈烈!

凤翔城头的金兴旺、周焕眼见战事不妙,不得不另想绝招了。

78

金兴旺与周焕商量:“贺宗哲这小子看来是豁上了血本,如此急攻而不计后果,这是欺负我们呀!料想我等援兵不到凤翔,必然不敢出战。咱们不妨偏偏不让他称心如意,明天来个出其不意杀出城外,或许能煞煞鞑子兵的锐气!”

周焕点头首肯,自愿率一军出城北;金兴旺自领一军出城西,计议妥当之后,又担心元兵趁机竖云梯爬城,索性又使出了一手罕见的守城绝招:城头准备了大量绳索,每根绳索缒兵一人,等元兵依赖“龟笆”贴近城墙之时,飞将军从天而降,与一心只等着爬云梯的鞑子兵来个突然贴身肉搏!

第二天,两人分兵杀出西、北二门,数量虽然不多,但的确出乎贺宗哲意料,尤其是准备爬城的士兵,当然不能把战马带在身边,猝不及防之际,没能形成像样抵抗,再加上城墙上缒下的“飞兵”,更是大大出乎贺宗哲所能想象!于是元兵纷纷溃退,凤翔城被攻局势才见稍缓。

金兴旺与周焕出击得胜回到城头,张目远望,却突然有些吃惊地发现:那贺宗哲当难道是徒有虚名,一战小小失利,竟然就此丧胆?只见元兵纷纷拔寨撤营,卷起帐篷退军而去,这是准备走人了?

明军将士顿时兴奋,几乎全体请战:出城追击!不能让鞑子兵这么顺当溜走!

金兴旺与周焕也跃跃欲试,谁知那个过路“客将”百户王辂却挺身而出反对:“鞑子们并未大败,却突然退军而走,其中必然有诈!这是在伏兵诱我出击也。”

金兴旺与周焕也不禁犹豫,将信将疑之间不能决断出击与否,总不能被一个小小百户这么一吓唬,就放弃掩杀战机吧?斟酌再三,终于决定:别管谁的官大了,还是谁的意见稳妥听谁的。

传令:不准出击,加强城防!

但是,俗话说“袖子里有只胳膊”,这是大实话,但总要伸手摸一摸才能心里踏实,两人还是派出了少量游骑出城追踪元军。

当然,目的不是掩杀败军了,而是侦察元兵退军真伪。

结果,游骑们几乎飞马驰回报告:“禀将军,我等出城五里即遇到大队元兵伏击,幸亏将军提前嘱咐标下小心,才没被鞑子们围住!”

金兴旺与周焕对视一眼,不由相互递了个眼色:好险呀!

这还有啥说的?百户王辂立即被请到中军担任客座教授——参议军机!凤翔城能不能守住姑且不说,最起码大明朝又发现了一位将才!

原来,贺宗哲在突遭明军出城袭击后并未灰心,反而顺势来了个将计就计,下令全军撤退,而自己却亲率主力骑兵埋伏在了城西五里处,结果竟然白白折腾,不由怒了!

贺宗哲万万也不会料到,自己是栽到了一个小小明军百户手中。

心怒见于形,形怒化为军令!贺宗哲咬牙切齿下令道:“回军!给老子往死里打!各部不要再回报死了多少人,老子要的是凤翔城,不是伤亡数字!”

于是,凤翔城头的惨烈攻防战再次重启,明军人人感觉到,这鞑子们的回马枪来势更猛,蒙古兵几乎个个成了敢死队员,不计伤亡,不顾箭矢滚石檑木,一个个喝醉酒一般向城头死命攀爬!

不时有元兵爬过了城头,虽然被城头明军迅即捕杀,但是,这种情形越来越多,眼看凤翔城快要守不住了!

好不容易坚持到了傍晚,元军攻势稍缓,明军将士大多胆虚了,纷纷找到主将金兴旺建议:“现在唯有西门危机未减,北门已经不见元兵,我军何不趁机由北门突围退至西安府?”

金兴旺脸色一变,正要开口训斥,那“客座教授”王辂却再次挺身而出,神色凛然:“我们是大明军人!死生算什么?既然在此据守国家城池,便当与城共存亡!这正是以热血报国家之时!岂可随意去也?”

众人闻言不禁羞愧,立时个个决然回身抵抗,凤翔城头立时杀声更烈!不过,从这时起再没有突围建议呈上了。

贺宗哲眼见四面围攻不是办法,伤亡大小不说,关键是只见伤亡不见战果,随着夜幕降临,心中火气也就随着夜凉而凉,毕竟是历经百战拼杀出来的悍将,稍微冷静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不对:为将之道,哪能仅凭一时血勇?

重新扎营围城之后,贺宗哲经一夜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攻城“奇招”:何不顺势改为围困作战?如此之前的强攻也就成了佯攻,必然能给城内明军守将一个错觉,认为老子是强攻不成才被迫改为围困——也就像庆阳城下的徐达那般吧。

79

几乎所有的城池都一样:城外有护城河,这是因为人们在筑城时必然大量就近取土,所以也就在城外留下了一条人工河道,顺便也成了城池的绝佳屏障,要不,为什么在“城”的后面再加上一个“池”字组成“城池”一词?人们通常所说“城高池深”就是这种现象,筑城越高,当然所挖城壕越深。

不过,护城河中有没有水可不一定,没有活水的护城河,人们大多称为城墙壕,城墙壕内有没有水取决于季节天气,雨季自然成河,旱季也就只能是一道深壕沟了。

凤翔城外的护城河却是地道的护城河,这是因为凤翔城毗邻雍河,人们在筑城时与雍河挖通了,凤翔的护城河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有水河流。

一般来讲,这种有护城河水保护的城池最难攻克,因为首先解决的必须是渡河的问题,但是,这可不是在普通的河道架桥,上面有守军的檑木巨石加火箭伺候,别说架桥,就算是扎个木筏横渡也决不容易。

问题在于,就算是少量兵力渡过了护城河又能怎的?贺宗哲已经见到了强行渡河的后果:士兵们直接暴露于护城河与城墙之间狭地,头上啥东西都可能落下,挨打不能还手,架设云梯连块坚硬支点都不易找到。

所以,大多时候的攻城都是集中在城门附近,因为有城门必有吊桥,这里河道也因此最为狭窄,攻方只要精心准备,绑扎的云梯即能横架河上,数量多了呢?一道人工便桥也就迅速完工了。

这里有个进攻方“桥梁工程师”必须预先解决的问题:木梯若是长了,中间必然下垂,竹梯更甚,这就需要在河道中央有个支撑点,也就是普通河中叫做“桥墩”的那东西。

可是,城门楼上的守军是不会容忍进攻者在此处安然施工打桩的,这时的进攻方就要琢磨一些“奇招”了。

贺宗哲的“奇招”便极为简单实用:运土填河。

此招若用在一般无水城墙壕,确属并不出奇的招数:牛皮大盾加“龟笆”掩护着士兵接近城墙壕,然后把所带土包丢在干枯的城墙壕中就是,如此接连不断,敌军的城门前很快便一马平川,据说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南征孟获时便用过此招,甚至还聚土成山堆平了城墙,使自己的士兵一举登城。

用在有水的护城河中算不算“奇招”?那就两说了。对付不流动的“死水”还有点作用,若是碰上与大河相通的活水?那就几乎等于劳民伤财——劳军损力——白费功夫,黄土随填随被河水冲走,即便剩下些也成为烂泥,更不适合架设支撑点。

可是怪了,贺宗哲偏偏乐此不疲,以超常的毅力开始了绝对不会有结果的填河运动。

这几乎使城头的明军笑掉了大牙:见过傻子,没见过这么可爱的傻子,这位元军主帅莫非是明军内奸?专门来此消遣蒙古人玩耍的?

元军毕竟进入了自己强弩的射程,城头大炮也尽可以把元军的牛皮大盾砸个稀巴烂,再加上大量的火箭,城下元兵这种行为属于找死行为。

于是,罕见的填河与反填河作战开始了。

结果不用说,“制空权”在城头明军那边,城下的元兵只能不顾伤亡坚持施工,一连三天,“填河工程”未见推进一尺远近,却有大量元兵尸体被就势填入了护城河中。

哪有这样的主帅?手下士兵也是人啊,生命价值就如此低廉?被强迫用作了填河材料?

可是,这也没什么用?尸体架不起简易桥梁,凤翔的护城河水流甚急,连尸体都能立即冲走啊!

不过,贺宗哲好似并不在意施工结果,填河行动仍在继续中!

贺宗哲也属王保保麾下名将,不应该如此固执笨拙呀?城楼上的明军守将金兴旺、知府周焕开始警觉了!

80

事情简单明了:贺宗哲既然如此执着进行这种明显劳而无功的填河工作,那肯定是在企图掩盖什么,而且一定会是一个更大的阴谋!

下一步推理却不那么简单了:具体啥阴谋?与攻城有关是无疑的,但是,这么损兵折将白费力就能有助于攻城吗?

金兴旺、周焕两人于城头仔细观察元军动静,一时还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干脆率军出城突击了两次,但是,元军并没有如同预料那般诱使明军远出,以便发挥他们的骑兵优势来野战突击。而是以大量骑弩把明军坚决封堵在了吊桥不远处。

其实,就算贺宗哲主动让出用于排兵布阵的战场,明军也不会当真出击的,出城的目的无非两个:试探元军的真实目的所在;再就是实地勘察一下元军的填河施工现场工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