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大明铁骑 > 第二十章 帅才李文忠:不动如山,动如脱兔

第二十章 帅才李文忠:不动如山,动如脱兔(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真没骗人,我家真就普通家庭啊 不卷了!当明星全网黑哪有种田香 华娱之2000 退休百年,末世大佬被迫再就业 顶流奶爸带崽上娃综后双双爆红 高考后笨蛋美人靠抽卡惊爆全球 这个影帝不讲武德 趁女兄弟青涩,忽悠她给我生孩子 异界降临:大帝身份被女儿曝光

竹贞不用查看地形也深知无名谷地势,这里简直就是一处神仙山谷,顺谷流淌一道山溪,溪水潺潺,水甜可口;谷内树木葱绿,野花绽放,野蜂飞舞,蝴蝶翩跹,若来此消暑?好地处!来此避寒?好地处!但是,来此作战?死地也!

101

就在沈儿峪大战的前夜,南京的朱元璋也办了一件大事,估计也是为了大明帝国的周边安全着想,将各个周边省郡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们,让九个儿子来保卫一个长子——朱标太子。

其理由在给廷臣们的上谕中说得明明白白: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这从朱元璋划给九个儿子的封地上也可以看出来: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次子朱樉为秦王,三子朱棡为晋王,四子朱棣为燕王,五子朱橚为吴王,六子朱桢为楚王,七子朱槫为齐王,八子朱梓为潭王,九子朱杞为赵王,十子朱檀为鲁王,——这叫众星捧月,老朱盘算得挺美。

其结果估计大家都知道:精明一世的朱元璋这次却是糊涂一时了,这简直是在给继承皇位的儿孙们制造死敌,此方御外兴许有些微效,一旦对内,自残效果更加致命!

自然,这是后话,老朱不可能准确预料到死后能发生什么,但朱元璋对处理生前事务还是相当高明的,比如对待徐达从前线送来的胡德济,朱元璋就恰如其分地宽大处理,同时又把宽大的责任压到了徐达头上,回信这样责备徐达:“……胡德济临战畏缩,将军就在军中军法从事就是了,既然械送到了京师,朝廷当然要根据其一生功过处理,怎么再从严诛杀他?将军不可缘引此例而松弛了军法,再有这种失误军机之事,绝不容任何姑息!”

对于西征大军下一步指向,朱元璋就遣使送信明确指示,且细心到了关注战马繁殖的地步:

大将军既然率兵在外,军中之事与诸将商议决定即可,不用事事请示;近闻甘肃一路守兵甚少,应当调拨一部加强守卫;主力应威逼吐蕃、兴元(今汉中),这两处平定之后,我大军出汉江,顺流东下就容易多了;军中凡是缴获的牝马(母马),全部发往临濠牧养……

由此看来,虽然朱元璋一再强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实际执行这个政策时却是“事无巨细”一概嘱托,就如前文说过的,明军在外不过如同放飞的风筝,那根线永远系在朱元璋的手中,只不过这次皇帝同时放飞了两只风筝。

该说说另一只风筝了——李文忠的东路北伐大军。

朱元璋对东路北伐明军的关注一点也不亚于西方战事,沈儿峪大捷之后,他便及时遣使专程送信给应昌的元帝,再次劝这位还算顺溜的北元皇帝认清形势:老哥儿还是“奉天道.顺人事,遣使通好”为上策,你的右臂王保保已经断了,还不甘心做个一邦之主吗?

这是政治攻势,军事上更不能松懈,自古有句:“能战方能言和”,这却是仅对强势一方的朱元璋而言,可是,目前偏居漠北的元帝还有资格言和吗?那就看漠北元军对步步进逼的李文忠能否一战了。

李文忠率十万东路军顺利拿下北元的中都兴和(今河北张北)之后,开始谨慎北上,这不大符合李文忠的用兵习惯,胆大赛过常遇春的李文忠,最擅长途奔袭之类奇兵作战,这首次独领大军北伐元帝,怎么开始畏首畏尾了?

这就是李文忠心细如发的另一面了:前方即是察罕脑儿,那里驻守着北元平章竹贞,对于竹贞,李文忠并不大在意,关键在于西北附近的骆驼山还驻有北元太尉蛮子,这两股元军恰恰形成了掎角之势,不管明军进击哪路,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前后受敌之境,李文忠不敢孤军突袭就是担心出现这种局面。

尤其是:两股元军的辎重供应还都有同一个支撑点,那就是北面不远的元上都开平,虽然去年曾经轻骑疾进袭破过这个破烂城池,但去年的皇历今年看不得,不解决掉竹贞、蛮子这一左一右两只“看门犬”,明军不能轻易直捣开平,李文忠不能冒十万大军后路被断的风险。

所以,这次李文忠采取了大军紧密结团,步步进逼的稳妥战术,李文忠相信,当大军临近之时,一定会有期待中的战机出现!

这就像围棋中的取“外势”布局,李文忠这个大师级别的棋手没有采取“打入”做活战术,而是把子力全部用在了加强自己的“厚势”方面,凡是会下围棋的朋友,估计都懂得这种围棋入门知识:构筑“厚势”,不是为了占地,“厚势”的威力是用来作战的。

围棋对弈中,一方的“厚势”一旦形成,“厚势”方也就唯有一种战术:及时“打入”!

这时“打入”的目的不是为了就地做眼而活,而是为了将对手子力驱赶向自己的“厚势”,如此方能将对手“大龙”追逼得走投无路,被攻一方就算能够就地“做两眼”苟活,也将失势失地,最终导致全盘皆输。

李文忠就是这么干的,当自己的“厚势”大军快要对竹贞所部形成实际威胁时,李文忠及时“打入”了——派出一支轻骑迂回插向了竹贞的后方。

目的很明显,这是在刻意切断竹贞与驻守开平的元平章尚都罕的联系,在围棋术语中这看似“打入”,其实是在“飞断”,“棋逢断处生”,估计名将李文忠也清楚这个基本棋理。

而面对明军“厚势”的元将竹贞,当然也明白,这种局势唯有两个选择:要么“就地做活”;要么或“飞”或“跳”及时出逃。

102

中国古代漠北的城池与中原大大不同,其实算不上什么城池,只能算作一处牧民聚集地,而且一般没有城池,军事重地也就无非多个夯土小堡垒而已,并且这种堡垒只能驻守军队,牧民们是得不到堡垒保护的。

草原牧民们为了畜牧生产,唯有逐水草流动而居,所以,这种聚集地一般都靠近一个长年不干枯的水源,或是大河之畔,或是大湖之滨,元平章竹贞退军驻守的察罕脑儿实际上就是一个不小的淡水湖泊附近,偏偏还有一个不大的小城,名曰:云需府;那“脑儿”乃蒙古语音译,就是“海子”的意思。

按说这种聚集地不比中原各城的高大城墙,看似应该容易得手得多,其实不然:当地居民们更清楚如何保障安全,在选择地势上,四周一般都会有大河以及高坡山岗屏障,这其实是在借助老天爷赐给的天然“城墙”,而且所占地势大多有利于防守作战,真正遇到外敌入侵,入侵者并不比攻克坚城容易多少。

而且,这种草原大漠中的攻防战根本形不成所谓“围困”,守卫者占据了水源,进攻方却只能依赖河流有水,若没有现成河流那就只能期盼老天下雨,兵力越庞大,对这种不确定因素的依赖也就越大,无法如同围困中原城池那般长期苦耗。

对于明军的北伐主帅李文忠来说,还有个最大的难点:对蒙古人作战,击溃容易聚歼难,遇到城池,攻占容易缴获难,在机动灵活方面,蒙古人可谓“得天独厚”,赶起牛羊马群,走到哪哪是家,吃喝住用所有物品一律带走,最适应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

但十万大军万里远征,不可能所有辎重都依赖后方长途运输到前线,大军消耗还是要以缴获为主,能否缴获到大量的牛羊军资才是胜利的主要标准,不然就无法将战事持续下去。

所以,大军越往北走,进军速度以及迎敌时机就成了极其微妙的学问:声势过大、进军过快,就可能把敌人吓走,如此便会出现大军出动无所得、似胜实败的尴尬情形。

但也不能一直慢吞吞,敌军的游骑探马迟早会发觉明军,一旦敌人率先采取行动,不论是远飏还是前来袭击,明军虽众也会陷入被动应付局面。

这里的关键词就是“时机”,把握时机,不动则已,动则迅雷不及掩耳,关键在于把握准这个爆发点。

十万大军推进,欲迅速不那么容易,正常日行不过百里,在距离察罕脑儿还有三天路程时,李文忠终于举手投子“打入”了!

一万轻骑,马背仅仅携带供三日消耗的肉干清水,以奔驰的速度脱离了主力大队,直插察罕脑儿与白驼山的交界处,一日一夜之间便越过了两地,兵锋竟然直指开平!

竹贞得报后方出现大批明军骑兵,而且是直扑开平而去,第一个泛起的念头就是:不会吧?开平也驻守着平章尚都罕的数万部队,明军不可能轻易攻占,自己若趁势给他个背后一击,这股明军还不就是寻死来了?

不管怎么说,也不能对开平安危视而不见,开平对自己所部辎重供应一旦被断,那么固守察罕脑儿一带也就成了空话,而且也失去了意义。

立即组织兵力北出追踪明军?竹贞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之处,难免犹豫不决,部队已经集结完毕,那出动的军令却难以下达。

正在此时,南方警戒的游骑急速回报:“禀将军,中都方向开来大批步骑混合南蛮,距离我军百里左右。”

竹贞有些明白了:这是明军在使用歪招,后方貌似奔袭开平的明军骑兵是诱饵,西南的明军主力是威吓,软硬兼施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主力出动,向南进兵自己没那个实力,向北?明军将兵不血刃占领察罕脑儿,兴许奔向开平的那股明军正在沿途设伏等着,那时自己所部再被占领察罕脑儿的明军背后一压?到时想走也没那么容易了!

但是,留在察罕脑儿却也不可能了,焉知北去的明军铁骑这时是否回头扑向这里?等到一两天之后,自己这点兵力将被合围在察罕脑儿,那时除了缴械投降还有别的选择吗?

竹贞曾经守备大同,在常遇春率部将到大同时曾弃城而走,所幸并未遭到元帝的责备与处罚,反而下旨夸赞竹贞为大元保存了骨干精兵,提拔为中书平章,驻守兴和以及察罕脑儿,与蛮子太尉共同屏障上都开平。

这次还是采用老办法就是了,固守挨打坚决不干,不过,去哪儿就不是你明军主帅李文忠说了算吧?

竹贞冷笑一声,随即下令:大军西进!与白驼山的蛮子太尉合兵一处,且看这姓李的娃娃小南蛮能否有胆量一口吞掉我两支大军?

那时将会集中五万余蒙古铁骑呀!白驼山又是地势险恶,易守难攻,那时战则能战,走则能走,说不定能狠狠反咬你小娃娃一口!

自然,要派出信使提前通知蛮子太尉,不然大军初到白驼山,扎营驻防都是问题。

竹贞大军出动不过二十里,背后忽传急报:“将军果然神算!那北去的南蛮骑兵果然回师察罕脑儿,正向我后卫追来!”

竹贞开怀大笑了:打仗么,不就是料敌于先机?火速进兵白驼山!让南蛮跟在咱们后面拣骨头啃吧,汇合太尉之后,咱们回头撕下他一口鲜肉!

103

竹贞两万余大军,此刻犹如一群胸有成竹的大尾巴绵羊群,后面有不明数量的明军如同牧羊人一般紧紧驱赶,幸喜元军后卫俱是精兵,强弩硬弓装备精良使得明军并不敢真正逼近,竹贞得以坐镇中军指挥大军稳步疾行。

前面的羊群比喻恰如其分!

因为此刻竹贞的西进行动,完全出于李文忠的策划,派出那一万精骑穿插到敌后时就明确交代:“你们穿越察罕脑儿、白驼山元军防线之后,不必再隐形掩迹,分兵千骑大张旗鼓直奔开平附近待命就是;折返时再分兵两千袭占察罕脑儿;主力埋伏于察罕脑儿与白驼山之间的无名谷右侧山梁,我率大军于左侧山梁并堵住元军去路,注意:发现敌情只管呐喊放炮就是,不必出战。”

李文忠去岁随常遇春回师时曾路过这一带,地理甚熟,所以能在竹贞的必走方向提前布置了一个大口袋。

所以,竹贞大军急急忙忙、得意洋洋、群羊一般奔进无名谷之时,突然听到左右山梁均响起明军号炮,全军立时呆了!

前方斥候兵急报:“将军,大事不好!前方谷口被乱石堆积,已无去路!”

后卫来报:“南蛮骑兵没有追进谷内,于山谷入口构筑工事,看来是准备断我归路!”

竹贞不用查看地形也深知无名谷地势,这里简直就是一处神仙山谷,顺谷流淌一道山溪,溪水潺潺,水甜可口;谷内树木葱绿,野花绽放,野蜂飞舞,蝴蝶翩跹,若来此消暑?好地处!来此避寒?好地处!但是,来此作战?死地也!

只怪自己一时大意,急切进兵忘记了左右分兵掩护主力,现在后悔已迟,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左右土坡陡峻,别说战马,就是攀援高手也上去不得,莫非全军要饿死在此谷不成?

饿死事小,渴死事大,倘若前面明军堵塞了这道山溪将会如何?

竹贞也不愧一军主将、大元平章,面对绝境反而如获重释,安详下令:“全军就地扎营,趁山溪尚有流水,举炊进食即可。”

左右请示:“将军,前后左右如何设置警戒?”

竹贞笑了:“警戒么?自有明军替我们警戒,我等就别费气力了。”

“左右山梁南蛮若抛下石块檑木怎么办?”

“暂时不会,假如不出本将所料,先抛下的或许是问安书信。”

“那……那我大军如何进退?”

“别操心了,自有明军通知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