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大明铁骑 > 第二十章 帅才李文忠:不动如山,动如脱兔

第二十章 帅才李文忠:不动如山,动如脱兔(2/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真没骗人,我家真就普通家庭啊 不卷了!当明星全网黑哪有种田香 华娱之2000 退休百年,末世大佬被迫再就业 顶流奶爸带崽上娃综后双双爆红 高考后笨蛋美人靠抽卡惊爆全球 这个影帝不讲武德 趁女兄弟青涩,忽悠她给我生孩子 异界降临:大帝身份被女儿曝光

部下人人狐疑不定:莫非平章大人有什么奇计妙策不成?如此绝境,如此气定神闲,真正高人中的高高人!

竹贞大人的确高人,神仙般猜透了李文忠的用意,果然不出竹贞所料,从左侧山梁射下一支响箭,不一会一名元兵送上书信一封,上面寥寥几字:“大同一别,思君甚切,今君虽入死地,又何须必死?大明左副将军文忠,置美酒羔羊等待将军回书也。”

没有什么犹豫,竹贞吩咐亲兵立即备马:“本平章亲自前去同南蛮谈判,尔等约束将士安静勿躁,静等回音。”

山谷长得很,竹贞一去竟然半天才来回音,却是站在山梁上向部下传令:“为全军将士生计着想,本平章决定忍辱负重,归降天命圣主,孩子们放下兵器吧!”

这还有啥说的?双方将士们终于没有流血就结束了战事。

李文忠军帐之内还当真准备了烤羊羔外加烧刀子烈酒,李文忠亲自把盏为竹贞压惊,酒宴正酣,文忠举杯谦恭问计于竹贞:“晚辈曾闻太尉蛮子骁勇善战,部下三万铁骑均为死士,前辈不妨教我破彼之策。”

竹贞沉吟片刻,长叹一声:“某知天命不可违,逮逢圣主,已是万幸,安敢不尽微功?有一计在此,供将军斟酌。”

“愿闻其详。”

“某今晨曾派人送信于太尉蛮子,请他准备我大军扎营之地,贵军若能打我军旗号,蛮子必然大开山门迎接,那时……惭愧呀!”

李文忠立即肃然起身,深深一躬:“将军深明大义,晚辈代万千生灵向将军致谢,此大功小将必当上奏皇上,求加封赏将军。”

竹贞慌忙起身回礼,一再解释:“不求封赏,不求封赏……在下只是深知,我军所带粮草仅够十日支用,想必左副将军所携带也不会太多,不拿下白驼山便无法进军上都,上都不克,我军食从何来?为全军将士生计着想而已。”

一场压惊小酒之间,白驼山蛮子太尉的命运也就在酒桌上被敲定了。

104

白驼山位于察罕脑儿西北六十余里,两座主峰几乎拔地而起,远远看去,形似马鞍,所以当地人也称呼为“鞍子山”,但由于整座大山海拔都高于周边,一年中将近六个月山头积雪,两座主峰加上山脉,恰似一头卧着的白骆驼,因此又称作:“白驼山”。

后世许多史家以及古代地理学家,都没少考证了白驼山大战的具体位置,皆因为史料简略或记载相互矛盾而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实际上只要仔细研究一下察罕脑儿战事与白驼山战事爆发得时间,即能确定:鞍子山即史书中所说的白驼山。

其实《读史方舆纪要》中有明确记载:

白海子在(开平)卫西南,大青山之北。亦曰长水海子。夷人因其四望白沙,呼为插汉恼儿。插汉(察汗),译言“白”。恼儿,译言“海子”。相近有苦水海子。又西即骆驼山也。明初,李文忠自万全出师,北至察罕恼儿地,进败元兵于白海子之骆驼山。即此。

太尉蛮子率部驻守白驼山之后,立即竭尽心力将白驼山加工成了一座天然堡垒,两座主峰中间唯有一条入山道路,但一路都是陡峭爬坡山道,仅仅能容双马并骑,两侧修筑了无数掩体,掩体都是松木盖顶外加数尺黄土,火铳轰不透,火箭射不穿,而掩体内的人却可以射箭、滚石、丢檑木,一座掩体即可封死一条山道!

不是说有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处吗?白驼山是一夫当关地势,万夫据险把守!

不是说元军只会放马野战不善坐地防守吗?让南蛮子们来白驼山试试!

至于封锁山道,困死守军?更不可能,白驼山有的是山泉,山间有的是良田草场,马能放牧。牛能下犊,光是满山野味就能供应万余大军长年消耗,更不用说蛮子太尉还从开平运来大量粮草,所有的粮仓都满满的,所有的草垛都高高的,马不愁越冬,人不愁肉吃!耗他个一年半载不在话下。

所以,蛮子太尉在得到竹贞通报前来投奔之后,一点也没有感觉所部是来蹭吃蹭喝的意思,反而大大兴奋:如此白驼山守军实力将大大增强,随时都能下山捞一把,五万铁骑一旦出动,切断南蛮的后路那是一点问题没有,南蛮还敢向上都进犯吗?

上都稳,即新都(应昌)安,这不就是大元安危在于太尉一人?最起码在于一座铁打的白驼山!

什么叫擎天白玉柱?什么叫跨海紫金梁?俺蛮子太尉是也!

蛮子太尉兴奋之下,下令全军出动列队于山间一个绝大草场,友军到来必然要大大欢迎,还要让竹贞所部领教一下白驼山军威,欢迎仪式过后,本太尉要大摆筵席,欢迎竹贞平章主动“增援”白驼山。

一个千户来报:竹贞大军已到山下,请示太尉是否容他们列队进山门?蛮子本待下山迎接,站起身时又坐下了:不能养成这竹贞做客的习惯,既然来投奔,那就是麾下部属,焉有主帅迎接下属的道理?

将令传下:除警戒哨位之外,全军按照检阅场面列队于中军帐前草场;着竹贞所部也照此列队进入,本太尉要现场检阅竹贞平章所部军威。

蛮子于军帐之中留心观看,果然:那竹贞所部毕竟比不得本太尉麾下精兵,行军队列拖拖拉拉,竟然不知道进入草场之后必须肃穆列队,反而东一股西一股净往边上凑,将士们都是大老爷们儿,莫非害羞不成?

这种部队,不下力气整顿哪里会有战力?蛮子正叹息之间,却见竹贞被前呼后拥走向了中军大帐,无理!亲兵卫队如何能擅自带入中军大帐?

蛮子正待出口训斥,却见那帮“亲兵”竟然直冲中军而来,幸赖守卫中军大帐的护卫们还不含糊,立即拔刀阻击拼命,就此,明军巧攻白驼山的战事正式开场!

不过,眨眼之间已经成了围捕元军主帅蛮子太尉的贴身肉搏战,蛮子的亲兵护卫再怎么强悍善战也终属猝不及防,拼掉一个少一个,而明军却是越聚越多,一座中军大帐是守不住的。

蛮子太尉更明白这点,眼见中军大帐外等待检阅的将士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明军包围分割,士兵们手中只有长短兵器,并无强弓骑弩之类随身,这下成了明军只要保持距离,便能无伤亡杀伤元兵!这种情形,别说指望他们前来解救主帅,自顾也不可能了。

太尉蛮子半生于沙场厮混,判断战局还是比较准确的:大势已去,抓紧走人吧!

明军毕竟是打到了人家“大院”里面,地理环境不可能熟悉超过蛮子太尉,因而蛮子太尉得以率少部将士冲下了白驼山,身边的主要将领也就仅剩了一个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刺——沙不丁是姓,与名字加在一起确实显得长了点。

主帅夺路而走,白驼山元军余部战斗的目标也就只能成为紧紧跟随了,这时还能有多高士气?中军大帐外草场的战斗迅速变成了一场屠杀,屠杀也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几声号炮,一位明军青年将领出现在中军帐前的检阅台,表情肃穆。厉声大喝:“某乃大明天子驾前左副将军李文忠,白驼山已破,降者免死,不扔掉兵器者立斩不赦!”

草场之上的杀声、兵器相交之声终于平息,嘈杂纷乱的“投降免死”呼声成了统一口号,蛮子余部终于全军放弃了抵抗,当然,也有少数元军誓死不降,被迅速扑杀,不过,这些轻微抵抗已经无关战事大局了。

就此,李文忠指挥明军以极小的代价,接连摧毁两支北元铁骑,攻占两处军事要地,补充了北伐军需,前面就是开平,一路再无险阻。

105

开平。

北元平章尚都罕率部不足两万在此驻守,实际上不过一承担守卫粮草辎重的将领,部下多为老弱残疾,谈不上什么战力,开平实质性的安全在于南面的察罕脑儿与白驼山。

自李文忠大军北出野狐岭以来,尚都罕就不断接到战报,中都路全境不战投敌、明军谨慎北进,尚都罕都是清楚的,但并未惶恐,这些都在预料之中,之所以尚都罕平章如同吃了定心丸,那自然是因为对战局尚有信心:天塌了有高个顶着,开平前面不是还有两支大军吗?

尤其对于白驼山的蛮子太尉,尚都罕平章更是放心:此山简直可以视作上都南方的一道“铁门栓”,一年前上都曾经失守,明军不就是绕道左后的全宁吗?正面来犯上都,明军会在察罕脑儿累得筋疲力尽,然后在白驼山碰得头破血流!

至于明军是否走上次的老路,迂回到东北方沿落马河侧击上都?这点元军早有防备,吃一堑哪能不长一智?太尉买驴已经率兵等待于落马河一带,据战报:已经尽歼南蛮孙虎所部,所以,东部无忧!

所以,尚都罕平章关注的是南方,尤其是西南方向,只要那里再来一个落马河大捷,上都就可以真正高枕无忧了。

可是,噩耗自来如鬼,越怕越上门,探马急急来报:“城下不远出现南蛮骑兵,数目不详,看势头并没有多少兵力。”

尚都罕惊惧之余,不由疑惑;察罕脑儿与白驼山并未闻报失守,这城下明军从何而来?是了,必然是小股明军渗透防线,来到了上都城下,出兵进剿?

不可!焉知不是南蛮故意示弱诱使我守军出城?自己这些三流部队自己心里有数,一旦离开了上都防卫工事,几乎等于人家砧板上的一块瘦肉,至于被切成肉片或肉丝?那是敌人说了才算,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剁成肉馅!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中国兵家老祖孙子名言,自己也是大元中国的后辈儿孙,怎能不依老祖教导行事?现在敌情不明,自然不能贸然出战,还是等察罕脑儿与白驼山军报来到再说吧。

两处军报均未到,却传来城下明军准确的动态:这股明军极为老实,一直在伐木建寨,看来乃是明军主力的先头部队,是专职前出扎营的工匠兵!

尚都罕不由一声喝骂:“蠢才!见过全是骑兵的工匠部队吗?没有大军护卫,南蛮如何胆敢安心搭建营寨?传令:全军将士各安其职,固守上都,无令不准擅自出战!”

尚都罕也并不是就此甘心守株待兔,还是派出了多股探马游骑,任务却并不是打探城下明军,而是紧急奔往察罕脑儿与白驼山两处,一来是获得两处要地实际军情,二来是通知两支大军:紧急回援上都,三处合兵,尽歼南蛮于上都城下!

谁知,数股探骑,只见出发,不见回信,尚都罕竟然如同被困在开平成了瞎子、聋子。

事情极为简单:提前出动于开平城下的一千明军轻骑,进攻开平没那个实力,封锁南去的一切道路还是绰绰有余,兜捕几个鞑子游骑还属小菜一碟,尚都罕的探马们都被送给明军做了战俘。

主帅李文忠出发前已经嘱咐了:抵达之后,不要过于接近开平,也不要刻意隐藏形迹,尽管大胆搭建营寨,我料鞑子不敢出战,注意:也不要大张旗鼓,那样会适得其反,鞑子们会认为你们在故意吓唬他们,兴许会大胆出动。

这下使尚都罕平章面临战、守、走三难:欲战不敢;欲走不甘,欲守不妙。

战?敌情不明,主动出击就不用重复不战理由了;走?敌军未至,弃城而走,这可是守将大忌,一般也会保不住脑袋;守?这不就是在守么?

无论如何,也要等到竹贞与蛮子的真正军情,那时再决定这三策付诸于哪条,必然会容易多了。

实情终于来到了上都,不过,都是两处大元降兵带来的上级降将劝降书信,直到如今,尚都罕平章才真正了解了两处实际战况!

信使们添油加醋外带演义想象,把个李文忠描绘的天兵天将一般:先是飞降无名谷,掠走平章竹贞,威逼使其投降;后又飞临白驼山,施法让蛮子太尉滚下高山,然后眨眼间变出无数牛羊大肉,将两军归降将士都塞了个肚皮滚瓜溜圆!

尚都罕怎会相信这种顺口胡扯?亲自到了上都城头,一眼望去才不由大惊失色!家中有病人,不得不信神啊,小的们说的难道还有几分真实?不由不信呀:城下密密麻麻不知多少明军,刀枪瓦亮,衣甲鲜明,旗帜如云,铁骑如风,这是啥时变出来的?

一封信射上开平城头,是李文忠的亲笔:

“十万大军来漠北,开平城下笑猎围!将军何必为豖鹿?英雄当知天命归!——大明左副将军文忠敬奉尚都罕平章。”

尚都罕手持书信,犹豫不决,策马转遍四门,见城外都是铁桶一般,长叹一声,面朝西北跪下:“我主莫怪微臣不忠,实在是上都军民性命重于吾皇君命,尚都罕对不住列祖列宗了……”

尚都罕含泪下令:大开四门,迎接大明左副将军进城。

开平就此再次和平收复,这时已经进入五月了,李文忠却又勒兵不进,传令全军于开平就地休整。

开平已克,应昌就在不远,为何不急速进军应昌?难道李文忠忘记了“兵贵神速”之兵法古训?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