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耽美 > 大明铁骑 > 第二十一章 首征沙漠最后一战:大漠深处的丧钟

第二十一章 首征沙漠最后一战:大漠深处的丧钟(1/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之五好青年(混在大明) 真没骗人,我家真就普通家庭啊 不卷了!当明星全网黑哪有种田香 华娱之2000 退休百年,末世大佬被迫再就业 顶流奶爸带崽上娃综后双双爆红 高考后笨蛋美人靠抽卡惊爆全球 这个影帝不讲武德 趁女兄弟青涩,忽悠她给我生孩子 异界降临:大帝身份被女儿曝光

扯几把云彩做锦被,捧几把月光铺床帏,摘几朵花儿付流水,哼几声曲儿涮酒杯。

低头荒草藏枯骨,侧耳天边哭冤鬼!人都说,方圆百里古战场,难猜测,地下三尺埋着谁?右一座将军墓,左一方古战垒,铁甲早就冷透,篝火不见余灰,漫天黄沙寻不见,只闻遥遥号角吹!……

106

李文忠大军踌躇不前于开平,自有其合理之处:此刻元帝丧命的消息好像还处在不合情理的“绝密”状态,李文忠竟然没有得到任何应昌的信息,不明元军防守实情,怎能贸然全军出动?

关键还有一点前文说过的理由,开平应昌虽然距离不远间,却是真正的进入沙漠作战,部队准备若不充分,那就等于前去集体自杀。

在李文忠想来,应昌既然被定为北元新都,哪能不会布置重兵防卫?而沙漠作战对于明军来说还是个新课题,就气候、地理环境来说,首先是战马需要尽快适应,连全军将士人员都需要适应,须知:水土不服会当真死人的!

说起来,应昌的元顺帝就应该是死于水土不服。

据史载,元顺帝是因患痢疾于四月二十二日死去,为什么饮食应该绝对卫生安全的皇帝能突患这种百姓家常见疫病?从情理分析应该被推断为水土不服。

大家可以合理设想:半生居住大都的皇帝,吃的是玉食珍馐,饮的是陈年佳酿,解渴的是玉泉山水,穿着的是绫罗绸缎,晚年本该更加安享富贵,谁知竟被发配在这大漠深处“颐养天年”,衣食居行哪有大都方便舒服?

别的还好说,唯有一样难:四时时令菜蔬肯定没那么食来张口了,习惯荤素搭配的皇帝也就只好以肉食为主解决御膳问题,老年人一日三餐光是大肉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喝奶过多了也会消化不良,虽然绝不会有后世“发明”的三聚氰胺之类的玩意儿掺进奶酪御粥,但估计还是不如玉米糊糊入腹体贴舒适。

还有一样绝对无法解决的问题:饮水问题。

大都(北京)玉泉山的水质再甜也只能品尝于梦中,皇帝与应昌军民的饮水估计都要依赖附近的答儿海子(明初一个较大的淡水湖),而答儿海子的水源主要来自北方的失儿古鲁河,这一路流淌下来,水中的牛粪马尿之类肯定不少,那时代又没有什么饮水净化器之类保障措施,皇帝乍喝这种饮料,还能不拉几回肚子?

再加上南京朱元璋的不断来书“问安”,元帝若不看肯定心里发痒,细读肯定要悉心琢磨,琢磨来琢磨去估计就会气得吐血,最起码也会喉咙眼里泛酸水,上吐下泻之际,风烛残年的顺帝如何能经受得住?

心病外加环境诱因,直接导致元顺帝魂归九天。

俗话说“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老皇帝驾崩了,新皇帝也就面世了,太子爱猷识里达腊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

这爷俩半生的明争暗斗终于有了结果:儿子的遵循自然法则最终胜利了。

北元政权一下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李文忠的大军兵临城下:那就是权力再分配问题!

老子党肯定失势,太子党方兴未艾,尤其是老子党的脊梁骨王保保大败沈儿峪,老子党没有了老子,也突然失去了军事后盾,一下面临树倒猢狲散的险恶局面。

治丧期间的明争是不会有的,但暗斗肯定存在,以致应昌的北元君臣竟然无暇关注南方不远的上都失守!

成功继位的新皇帝爱猷识里达腊给自己上了尊号元昭宗,也算是元朝的第十一任皇帝吧,若从成吉思汗算起,应该是蒙古帝国的第十九任大汗——必力克图汗,也是北元的第二任皇帝。

新政权的权力组合过程与结果甚是富有戏剧性:论说太子荣登大宝,太子党也就名就功成,把十万大军丢在了定西的王保保应该没戏了,但啥时候都是人算不如天算,死人与接班概不例外!

南京的朱元璋——再具体一点就是北伐主将李文忠,改变了这一看似必然之趋势:一对老朋友、老冤家竟然开始了精诚合作。

若细说原由,这就需要还是回到漠北战场,是李文忠的最后一击改变了历史轨迹。

上都被明军攻占的准确消息传到应昌,大家才如梦初醒,扔掉这个“攘外必先安内”祸国政策吧!元昭宗紧急动员了应昌的所有蒙古青壮年,真正做到了“全民皆兵”,开始在沙漠之中建立一道军事防线。

说来也稀奇:近在咫尺的北伐主将李文忠没能得到元帝的死讯,远在南京的朱元璋却率先得到报丧。

据史载,朱元璋于五月初得到元帝的死讯,认为“敬其主则其臣悦”,索性赐了个谥号为“顺帝”嘉奖其顺溜顺和,并立即遣使前去大漠吊丧,亲自为顺帝作祭文,其中有句:“今闻君殁于沙漠,朕用恻然”。——听说老兄不在人世了,兄弟我也心里不好受啊,哥们儿一路走好!

不过,仔细想来,这还是应该属于“猫哭耗子”那种哭法,朱元璋肯定“恻然”不到哪儿去。

为什么认定是朱元璋先得到的报丧呢?很简单:遣使吊孝总要赶上人家的丧礼,总不能灭掉人家的全家之后再派使者前去吊丧吧?

几乎与此同时,李文忠也终于出兵应昌了,离开开平不足百里,碰巧截住了元廷派往各处的报丧人,这天已经是五月十三日了,李文忠立即改变了自己谨慎进兵的作战方略,亲自率领一支轻骑,利箭一般直插大漠深处!

这肯定不是前去奔丧,因为此时距元帝辞世已二十多天,元帝丧礼论说应该已经结束了。

107

开平至应昌之路。

路途不远,全军推进稳步不会超过七天,头疼的是如何顺利通过几百里沙漠。

至于沙漠尽头的那片绿洲——答儿海子——也就是应昌有什么预想不到的强敌?现在还轮不到考虑那一节,致使李文忠犹豫不前的原因还是横穿大漠。

沙漠作战,虽然无经验可以借鉴,但李文忠从众多战俘口中也大致了解沙漠中的管中一斑:举目一片黄澄澄,绿色不见,水汽不见,连活物也难得一见!

无水、无粮、无人烟,只要见到人影就极有可能会是敌人。另外,沙漠地形常变,任何主帅都无法根据已知的沙堆地形做出预测敌人会出现在哪里,敌人若一击而遁,大风一起,连追踪都不可能!

能在沙漠中辨别方向也不容易,晴天还好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气,没有人能分辨东西南北,兴许急行军一天又回到了出发地,所以,准备完善之外还要寻找到可靠的当地向导。

终于,李文忠把一切准备妥当,最起码能有半数大军能够出动北进了,李文忠亲任前锋,率五万大军开始进入沙漠。

谁知刚刚眼中不见绿色,警戒游骑便捉到了两名元军报丧使者,战地审讯之后才得知:元帝已经丧命二十多天!

这还等待什么?李文忠立即集中了所部一万精骑以及半数向导,全部轻装,将令极为简略和明确:不到应昌不准下马!

一万铁骑,就此奔驰在茫茫黄沙之中,所幸出动之日是经过当地向导精心选择推荐,并未刮起大风,大军得以马不停蹄一直前进,就连战马进食饮水也是人不下鞍鞯,渴了鞍后有水囊,饿了怀中有肉干,困了也就马鞍上打个盹。

疾行两天之后,遭遇到了北元军队正在组建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唯一的一道防线,李文忠根本不再犹豫什么,将令更简单!三个字——冲过去!

爱猷识里达腊——元昭宗仓促之间凑合的杂牌军啥时经见过这等阵势?只见一阵狂飙席地卷来,茫茫黄沙遮蔽半拉天空,战鼓如雷,马嘶如泣,再加上万人齐声呐喊,那动静几乎吓死骆驼!

元军主将也曾紧急下令吹响迎敌号角,只可惜,号角悠扬之际,却是为明军增长了气势,来袭明军根本不理睬元军三三两两射出的乱箭,只是见人就是一阵劈杀,冲在最前面的就是一军主帅李文忠!

遭遇战短促而又激烈!这种气势,没人敢于当真抵挡,眼看着明军犹如一阵旋风狂乱扫过,背后留下一片血肉狼藉,不一会,风沙卷来,掩盖了这令蒙古人目瞪口呆而又心悸发慌的一切。

北元将士恍若一梦,若不是身边尚有负伤惨叫的战友,简直要怀疑:刚才经历是否都是真实?

带队将领们不知所措了:是回头追击?还是权当什么也没发生继续布置“防线”固守?

追击?追上去干嘛?去着急送死?布置防御?防谁?

各部不约而同,采取了最省事的举措:就地扎营设帐,管他人头打出狗脑子来,先埋锅做饭混饱肚皮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烟火里的尘埃 师父如此多娇 当恐龙遇上蚂蚁 穿成疯批大佬的病弱原配 劫修传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重生年代小辣媳,长腿老公追着宠 女扮男装干男团,老板队友全沦陷 兽世:恶毒雌性靠美食养崽洗白了 嫁到大西北,腰软娇妻被糙汉宠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