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元气(1/2)
已是胡迷山上甘枣熟得自己掉落的季节,黄河南北的天气一天渐凉比一天。所幸由于汉服制工宽大松弛,这里的人们不必内外添加新衣。宫中的女子们依旧袒露着颈项,以便在沐浴后避免皮肤发燥,虽说湿热难耐的夏季早已过去,但未同往年西北方向的大风还迟迟没有吹来。
这rì白天,天高云淡,寒蝉躲在宫苑甬道旁的大树鸣泣。义姁与淳于小蓟正从长乐宫出往未央宫的路上,遇着一班朝臣刚刚自大殿退朝循着天阶而下。汉庭自建立以来,惩戒了外戚,削除了诸藩,梗阻难安了近五十年,皇帝便不再让百官携兵刃、穿剑履议奏。文景两代帝王虽然在刘邦时代开辟的基业上稍有一番作为,此时仍然只不过是沿着最开始的规章制度行事。徐徐而来的官员甚众,而他们穿着的冠带衣履更是五颜六sè、花样繁多,齐纨、鲁缟、楚帛、秦缕,品级参差不齐。一位峨冠高耸、衣袖绵长的老龄官员领着他们往南门径直走着。
“那位老者是谁?”义姁小声问道,“看他面容安详,道行高深得紧。”
眼力与见识不凡的淳于小蓟观望过去,哦了一声便道:“好像是太子的老师之一。”
义姁悟道:“那不应该就是‘六盛御史’卫绾大夫了,难怪目光深邃,身侧也仿佛飘散着黄尘气息。”淳于小蓟接问道:“黄sè的气息?”
“嗯……”义姁应道,“我们黄老道学派的人,一般会有五种不同的元气,以苍、白、朱、玄、黄五sè为代表,不同xìng格、资质的人所掌握的气息会有差异。”
“既然是这样,那他一定属于较厉害的那种咯?”淳于小蓟疑惑道。
“拥有强盛黄元气的道派之人,的确要强于其他的元气师。”义姁应和着。淳于小蓟亦点头道:“我倒知道卫绾大人的‘六盛’名号得来不易,听闻以前文帝一共赏赐他六柄宝剑,但是他一直藏而不用,绝不佩戴在身上,而是盛放在屋子里。”
义姁说:“正是,这脾气与我的师尊少君道长完全相反。师父他老人家就喜欢把收集到的神剑和宝器带在身边。”
“那你能看到你师父的元气颜sè么?”小蓟顺着思路问道。
“还没有过呢。”义姁解释说,“来这里之前我也是刚刚领悟到这样凝聚jīng神、观察灵息的方法。师父的功力绝非常人能及,我看不出他特别喜欢使用哪种,只是每次面对着他,就能感觉到附近有一束束气流涌动。要体会这些,除了使用眼睛看,还需将自我的呼吸调整,秉持规则地吐纳,与他们作感应,用自身的元气去释读对方的颜sè。《伊洛飞龟帙·道冲》这一章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便是这个意思。”
淳于小蓟似懂非懂地道:“哦……”义姁笑道:“有空你也看看吧,师父临走前让我的弟弟义放将那些书简、医典全部运到了我们的住处。”小蓟微笑点点头。
当她们小声的边走边交谈,那帮大臣已然将长队拉到了朝觐之路的中间。御史卫绾等人从身旁走过,义姁与淳于小蓟朝他们行了静候注视的仪态,以礼送其离开。卫绾厚眉正目,神情自若,不经意地扭头看看了一侧的义姁,饶有兴趣地用手捋了捋胡须,然后背着一只手朝南阙踱步而去。
缓行的朝臣们各有各的讨论,天文地理国事政见,无所不包。只听近处的一位中年文官甲神情恍惚地感叹道:“这回可有戏看了。陛下议令各藩国的‘丞相’官制名衔全部更为单一个‘相’字,不晓得那些王侯们作何感想。”
肩侧一位头插翎羽的壮年文官乙应和道:“去‘丞’,意味着他们不会再什么事情都要担待。老老实实地勤他们的政务,少费点出谋划策的心机,未尝不是好事。这年头,还是明哲保身要紧啊。你看那御史大人,早朝上什么话都不说……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