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太平入并(1/2)
布局,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一点,每个谋士皆心里有数。
得到了义子的身份之后,张轲便时常跟随在董卓身侧,寸步不离,以此彰显父子两人的亲密无间。
随着董卓驻守雁门关,原本萧条的街市也渐渐恢复过来,全然是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
而此时,张轲却是有些意外的看到前方不远处,似乎有人正在救济施粥,不觉,有点惊讶:“没想到这些世家还挺有心的,竟然会摆摊来施粥啊。”并州连年战火,流亡之民不计其数,虽然因为生存环境差,能够在并州存活下来的人往往在战斗力上要强于其他州郡,但是这却也无法改变并州是苦寒之地的事实。
也正是因为战火连天,难民极多,而在这里的世家往往又是属于比较没钱的那一种,因此像施粥这种事情,可以说是极为少见的,也就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一些世家为了图个吉利,这才会做像施粥这样的善事。
“治标不治本,终究不是好办法,而且为父也是极为讨厌这种施舍一般的做法,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想要解决难民问题,终究还是需要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劳作啊。”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这种施粥的行为一旦cāo作地不好,那么便极有可能引起混乱,最终愈演愈烈,甚至最终变成一场暴动都极为可能。
“是啊,即使在这土地兼并并不严重的并州,能够安全踏实种地的地方也依旧太少,更何况现在鲜卑匪军横行,百姓此时亦是人心惶惶啊...”随着与排起长队的施粥队伍不断接近,张轲此时终于是看清了施粥者的相貌...啧,竟然是太平道?
自张角建立太平道教以来近十年,以宗教安民心,以异术疗体伤的做法使得太平道在河北地区广泛被传诵,近年来更是得到了汉帝刘宏的认肯,被册封为了天下第一教,这也使得太平道再次迎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期。
由于此时的董卓与张轲皆是便装出行,跟在董卓身边的侍卫亦是只有董卓的亲兵队长,一个叫做董存锐的沉默大汉,因此倒也没什么人认出董卓的身份。当然,就算认出来了,那些人在发觉董卓是便装出行之后,便也会装作没看到,不止是因为董卓本身不想搭理他们,同时这些人亦是不怎么想要搭理董卓。
毕竟当初雁门一战,董卓坑杀数十万鲜卑俘虏的事情虽然是大快人心,但终究还是为其打上了残暴嗜杀的标签...嗯,连带着提出这个建议的张轲也被中枪,同样被挂上了残忍无情的标签,这一点,在张轲拜董卓为父后,逐渐升级为了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之类的称号...
“看呐,野草在得到土地的滋润后,已经逐渐生根发芽,扩散开来了。”同样发觉了这是太平道的作为之后,董卓心里其实也有些惊讶,没想到在被汉帝拜为国教不过区区近一年的时间,太平道竟然已经传播到了这并州来了。
“是啊,现在只等燎原的那一刻了...”沉默的看着隐隐在收拢着人心的太平道人们,张轲的脸sè有点不好看:“义父,看来我们要抓紧时间剿匪,排除内乱了啊...对了,上次为您提供的建议,您觉得如何?”
欣慰的拍了拍张轲的肩膀,董卓目光之中流露出一丝慈爱:“你能这么想很好,军队也已经休整地差不多了,不过匪军大多隐入山林之中,并且分散了开来,却是不适合大军进行清剿,只能让徐荣和牛辅他们坐镇据点,靠你们这些新生代来剿灭了。”潜台词是,虽然太平道渗入并州,但董卓依旧不想过早的失去剿匪这个借口吗?
“另外,你提议的让军队义务帮助百姓重建家园的事,我和李儒仔细想了想,暂时还是作罢吧,兵乃国之利器,主杀伐,虽得民心但是损名声,暂且割弃吧。”听到董卓婉转拒绝了自己的建议,张轲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