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2)
不过这次和亲王直接被乾隆任命为议政大臣,下朝后也是不能逃的,被抓去御书房帮忙。
永璋因此偶然见过这位和亲王几次,跟沐瑶提起的时候十分困惑:“皇叔帮着分拣折子,非常快,几乎扫一眼就分类了。儿子偷偷检查过,发现皇叔一次都没分错过。”
所以说和亲王是极为聪慧的,却整天斗蛐蛐斗鸡,喝茶看戏,实在太浪费他的才能了。
不过永璋心里也能明白,和亲王虽然聪慧,还是少冒头比较好。
想必上一代九龙夺嫡的事牢牢刻在他的心里,自然能少做就少做了。
最让永璋困惑的是,这位皇叔极为喜欢办丧事。
人没死,但是就很喜欢办丧事,还派人到处告知,然后叫亲戚朋友来拜祭。
第一次通知的时候,差点没把人吓死。
等他们过去后发现和亲王躺在棺材里面,熟悉的人眼圈一红,眼泪就要下来了,忽然发现和亲王坐起来了,吓得面色一白,险些两眼一翻就晕过去。
和亲王还笑嘻嘻坐着,非要让下人过来一边哭一边拜祭。
按照他原话来说,人生在世就没有不死的,十年不死,一百年还得死。
人死之后,自然就看不到亲戚朋友对着自己哭泣的样子,于是和亲王就想了这么个办法,让人提前哭给自己看,也就不会错过了。
这简直荒唐至极,御史上了许多折子跟乾隆告状,可惜都被乾隆压下了。
他对这个弟弟极好,平日给钱财也是不吝啬,才让和亲王有钱不停办丧事。
乾隆也跟和亲王提过,总办丧事实在太不吉利了。
然而和亲王嘴上答应,转头还是办,乾隆也奈何不了他,就随这个弟弟去了。
御史看折子送上去,乾隆护着弟弟,无动于衷,后边也就索性当看不见,任由和亲王胡来。
和亲王对此还振振有词道:“那些亲戚朋友来拜祭多了,等我真的死了的时候,他们也就没那么伤心了。”
敢情他还为了亲朋戚友好了,亲自演个狼来了,让他们习惯了,后边和亲王真的死了,众人也就麻木了,没那么难过的?
沐瑶听了和亲王的说辞真是哭笑不得,又觉得不知道从何反驳。
反正和亲王也就这么个喜好,按照乾隆的话来说,和亲王除了喜欢办丧事和不喜欢干活之外,就没别的毛病了。
既不结党营私,也不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安分守己,对他忠心耿耿,乾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之前科举殿试的时候,乾隆亲自盯着,等时辰过了,还想等着晚些看一看试卷而不去用饭,和亲王都急了,再三催着他去,自己帮忙盯着就行了。
见乾隆不去,弘昼还脱口而出道:“皇上,我可不会跟这些人同流合污的。哪怕是贿赂,他们有皇上给臣弟的多吗?”
这话在场所有人都听见了,御史气得又开始上折子。
乾隆却觉得弘昼是真性情,当时急了才会这么说话,却也是为了自己好,生怕他饿着难受。
他都发话了,说和亲王是个好的。
御史们能怎么办,也只好跟着偃旗息鼓了。
都说和亲王什么荒唐事都办了,沐瑶却觉得他无论怎么荒唐,却不会越过乾隆的底线蹦跶,所以乾隆都能原谅了。
要是和亲王结党营私,又或者私下搜刮钱财,给人买官卖官,或者替罪人求情之类的,御史都不用说什么,乾隆就第一个会大义灭亲了。
而且和亲王喜欢出去玩儿,却从不去乌七八糟的地方,也就喝喝茶,听听书,看看戏,还有斗蛐蛐之类的。
他跟嫡福晋的感情也是极好,府上几个孩子几乎都是从嫡福晋的肚皮出来的,难得没跟慎郡王之前那样极为宠爱侧福晋,对嫡福晋颇为漠视。
再就是和亲王出门,最喜欢买一些小玩意回去,不是给嫡福晋就是给孩子们,算得上是个好阿玛和好丈夫了。
但是和亲王在议事的时候总是敷衍了事,让乾隆十分无奈。
正好海外通商之事正如火如荼,之前那个海商带来的连珠炮让乾隆尝到了甜头,于是打算整顿通商,开放固定几个港口,让货物能够更集中,税收也是如此。
若是有什么好物件送来,也能第一时间发现了。
能碰到不少好玩的西洋东西,乾隆感觉和亲王该是感兴趣。
而且这个弟弟从来都喜欢新奇的玩意儿,让他负责这个是再适合不过了。
于是乾隆大手一挥,和亲王就成了海关司的负责人。
原本乾隆之前有意关掉泉州、淞沪两个港口的意思,只留下宁波、广州作为通商港口。
毕竟他跟先人一样,自认为是第一强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洋人就没什么能比得上的。
如今得了连珠炮后,神机营如虎添翼,乾隆的想法就有所改变,暂时留下这两个港口来观摩一番。
和亲王得了这个差事倒是挺高兴的,毕竟只需要偶尔查看一下各个港口送来的玩意儿,有趣的可以呈上给乾隆看看,无趣的就按照平日规矩来进。
可以说是事少,还有趣,最符合和亲王的要求了。
然后和亲王就发现,一个姓伍的广州商人财大气粗,从各地采购大量的茶叶、蔬菜、陶瓷、丝绸、银器等中国特产。
他给钱爽快,从不拖欠欠款,只价钱中等,不算高却也不算低,散户都很喜欢卖给这位伍老爷。
和亲王看看这数目十分惊人,还是都卖给贝兰这个国家,就有些疑惑。
他叫来管事问过,确实没什么问题,两边签署了契约,海关司这里也有一份备用的。
和亲王亲自看过,确实没不妥的地方,因为长期通商买卖的缘故,价钱就不太好,算得上是薄利多销了。
但是他总感觉哪里不对,犹豫再三,还是把此事告诉了乾隆。
乾隆跟和亲王差不多,察觉出有些不妥,却一时抓不住诀窍。
几个军机处的重臣看过后,也是没看出什么来。
乾隆皱着眉头来景仁宫,沐瑶一看就知道他心情不怎么美,让人泡上一壶大红袍,就挥挥手示意宫人退下。
“皇上这眉头都快皱成一团了,是什么事居然让皇上如此难办了?”
乾隆低头喝了半杯大红袍,就把契约的事说了:“这契约写得规规矩矩的,朕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可能是朕多心了。毕竟这商人还是规规矩矩交税,一点没有少不说,每次还是主动来交的,算得上是极好的商人了。”
广东商行那边对这位伍老爷十分推崇,那边的官员上折子,也是希望乾隆能够表扬一番,竖起榜样来,让其他商人也能学习起来的。
沐瑶想着,这不就是树立一个模范商人,让其他人也能以伍老爷为榜样,好好做买卖,然后主动交税吗?
至于乾隆说契约里的不对劲,沐瑶琢磨了一下,这贝兰国就是中间商啊,中间商要掌握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售卖权,那么价格自然也是贝兰国来定。
要定多少,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只此一家,算是垄断了。
而这位伍老爷给的是批发价,但真是这样吗?
给中间商送去大批商品,自己只拿个批发价,作为商人这就太亏了。
商人逐利,这位伍老爷未必那么简单。
于是沐瑶就道:“这只是我的猜测,伍老爷用最便宜的价钱卖给贝兰国,贝兰国可以定出高价卖给其他人,毕竟奇货可居。而作为合作人,贝兰国赚得盆满钵满,自然也要给伍老爷好处,不然伍老爷哪里会愿意继续做这个亏本买卖呢!“
被她这么一说,乾隆感觉自己就要抓住那点一闪而过的灵光了:“你的意思是,那位伍老爷其实跟贝兰国狼狈为奸,用最低的价钱把货物卖出去,然后契约上写的价钱是一回事,贝兰国给他的好处费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说完后,立刻明白自己跟弘昼感觉不对劲的地方在哪里。
就是这位伍老爷赚的少,实在太亏了。
大批货物从各处收来,不说需要派人过去清点和检查,路上损耗却也不少。
最后伍老爷只赚一点点,根本不符合商人逐利的要求。
一次两次就算了,算是交个朋友,好继续以后的买卖。
一年两年都这样,就十分奇怪了。
伍老爷是个商人,又不是不在意银钱的圣人,哪会为了这么点利益就四处奔波收货,还大量卖出去?
奇货可居,当然是提高价钱,毕竟物以稀为贵啊!
正因为伍老爷的反其道而行,货物数量又太大,看似还是有赚头,才叫乾隆一时没察觉得到。
他冷冷一笑道:“倒是个胆大妄为的。”
就不知道伍老爷的好处费究竟多少,得让人仔细查一查了。
乾隆不由庆幸之前因为忙碌,一时没有答应广州商行那边表扬伍老爷这个商人,不然就真是打了自己的脸面了!
沐瑶还以为乾隆会把查账的事交给傅恒来负责,哪知道他转头就交给和亲王了,觉得弘昼第一个感觉不对,那就该送佛送到西,继续把办好解决完才是。
不过明面上和亲王去广州商行那边,却是为了挑选给裕太妃挑选生辰礼物。
因着京城的玩意儿已经看厌了,和亲王才跟乾隆告假,特意去广州商行看看,毕竟听说广州商行有趣的玩意儿最多了。
其他人看着并不意外,毕竟和亲王爱玩,对京城的东西看厌了,想要找点新东西送给生母作为生辰礼物,却也很符合他的人设。
沐瑶也没想到和亲王如此高调出发,简直是十分张扬,一点都不遮遮掩掩的,大摇大摆就去了广州,还去商行走了一圈,真的挑了不少礼物。
有给裕太妃的,也有给嫡福晋,还有几个孩子。
甚至和亲王还看中了好几件西洋乐器,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等,打算找人学会后,带回宫里给乾隆组个西洋乐队解闷子。
这位和亲王财大气粗,看中什么,当场就买了,花钱毫不含糊。
没有商人不喜欢这样大方还不扭捏的客人,自然而然和亲王就见到了那位伍老爷。
毕竟伍老爷跟贝兰国签了契约之后,洋人的玩意儿,数他那边最多最齐全了。
他人缘也好,和亲王这边买买买不够尽兴,自然有人立刻偷偷送消息给伍老爷,让他赶紧过来。
伍老爷一来,赶紧拜见和亲王。
弘昼看着这位胖乎乎又满脸笑容的伍老爷,真是看不出丝毫奸商的样子,仿佛是隔壁的胖老爷一样,倒是够平易近人的。
确实伍老爷一开口也不是推销产品,只说道:“草民那边有些西洋进的新鲜玩意儿,知道王爷最是识货,就想请王爷过去品鉴一二。”
不说买卖,只说品鉴,还暗地里不着痕迹捧了下和亲王。
要不是和亲王从小就被捧到大,还真容易被伍老爷捧得找不到北了。
不过哪怕弘昼从小被夸习惯了,听着伍老爷的话还是浑身舒坦,二话不说就跟着去了。
伍老爷家里的西洋东西确实齐全,连在京城都很少见甚至没见过的。
比如圆规、格尺、游标卡尺等等,还有一个会动的狮子。
这狮子活灵活现的,后边有个发条,一扭就会动了。居然不用人手去推就会自个行走,虽然走得比较慢,却已经是个新鲜玩意儿了。
弘昼一看就知道,这东西带回去,乾隆肯定会喜欢的!
伍老爷金睛火眼,一看就知道和亲王喜欢这个自行狮子,立刻就双手奉上。
弘昼要给钱,伍老爷还不要,笑眯眯道:“这是独一无二的玩意儿,其他商行只怕是没有的,承蒙和亲王看得上,也是这西洋玩具的福气。”
这话说得真漂亮,和亲王毫不犹豫就收下了。
他这边疯狂买,其实也是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身边自然还跟着乾隆派来的暗卫到处查探。
尤其弘昼跟着来伍老爷这边看过后,还被热情邀请留下来用饭。
他也不拒绝,暗卫们就得了能偷偷查探伍老爷书房的机会。
伍老爷很小心,书房里很多机关,一触碰就会发出警报声。
暗卫们很谨慎,最后发现拆开这些机关费时太久,估计半个时辰都很难拆掉。
他们正打算铩羽而归,回去跟和亲王请示,看怎么办才好,其中一个暗卫却发现房梁上有一处暗格,里面藏着一册账本,偷偷放在怀里就带回去了。
这个伍老爷倒是谨慎,在书房设立了很多机关,一般人偷偷进去,总会下意识觉得这些机关里面才会藏着重要的东西。
要解开机关需要时间,还得小心不弄出声响来。
若是弄出来了,那就得撤退。
哪怕没弄出声响,真的打开了机关,会发现里面可能什么都没有,或者是不重要的东西,算得上是声东击西了。
而且所有机关解开,需要的时间很长,完全就能拖延时间。
再就是机关被破,一个两个可能没发现,多了必然会被伍老爷察觉,会重新设定新机关,那么就要重新开始,更难得手了。
如果暗卫没放过任何一处,连房梁都仔细摸过一遍,又经验十足,找到这个暗格,不然真要花费时间慢慢解开那些机关了。
和亲王酒过三巡,假装有些醉了,正打算去假装瞌睡来拖延时间,哪知道侍从就对自己比划了一个隐晦的手势,竟然这么快得手了?
既然得手了,弘昼自然不会多留,借着说喝茶稍微有些醒了,就起身告辞离开伍府。
回去后弘昼看着手里的账册,仔细一扫,惊得立刻让人送回京城,他也在第二天坐马车回去了。
伍老爷得知消息后有些遗憾,他还有很多新鲜玩意儿,要是让和亲王喜欢,带回去宫里,让乾隆和娘娘们喜欢,自己这买卖就能做起来了。
账册比和亲王先到京城,乾隆拿到手一看,直接就砸了手里最为喜欢的白玉茶杯。
他挥挥手示意李玉把茶杯打扫干净,少了一个茶杯,这套茶具就缺了一个,自然不能用,整套都换下了。
乾隆在御书房内气得不行,直接派人把傅恒紧急召了进来,账册就递了过去。
傅恒自然知道和亲王去广州商行查这个伍老爷,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账册,一看也是震惊了。
这位伍老爷可真厉害,傅恒之前听乾隆说他可能收好处,知道应该不少,却没料到竟然这么多!
这一年竟然就能收到一千二百万两,作为户部尚书的傅恒都镇住了,这等于是江南一年半上缴国库的税银啊!
江南何其富庶,一年的税银都不如这位伍老爷一年的好处费!
傅恒终于明白乾隆为何如此震怒,这么多钱原本该是国库的,却拿在一个人手里,他能不气吗?
这人还明目张胆跟洋人做买卖,赚的银两全捏在自己手里,主动交的那点税银别说零头,就是零头的零头都算不上了!
“皇上……”
傅恒犹豫片刻要开口,被乾隆抬手打断道:“朕知道这个商人明面上做的是正经买卖,若是朕直接下命把人绑了,只怕广州商行和商会的人转身就来抗议了。”
只是这账本自然不能张扬出去,让别人知道这么个商人一年的盈利如此多,其他商人犹如闻着血腥味的野兽,能不一窝蜂干这个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