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2/2)
哪怕乾隆没听说过资本为了利润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也清楚绝不能叫商人知道此事,不然就有下一个伍老爷了。
乾隆等了几天,弘昼风风火火赶回来,听说他的苦恼,顿时大大咧咧说道:“皇上,这个简单,就说我从伍老爷那边买回来的宝石是赝品,直接把人抓住不就好了?等把人审问之后,对外宣称他跟洋人私下勾结,把这边的消息透露出去。”
至于什么消息,谁敢探听,不要命了吗?
自然而然,此事就能摆平了!
乾隆十分欣慰,回头跟沐瑶提起的时候也不由感慨道:“弘昼偶尔看着没个正经,等有事情的时候,却能给朕一个不错的主意。”
沐瑶隐约知道经过,只觉得这位和亲王的心也是够黑的。
没有借口,那就捏造一个借口来抓人,还完美避开了账本和利润这件事,商人们又不敢继续探听,顺便维护了乾隆的名声。
至于那些宝石究竟是不是赝品,谁在意呢!
而且以后谁都不敢跟贝兰国来往,毕竟伍老爷跟对方狼狈为奸呢!
欧洲那边的生意,不就落入商行负责人和亲王的手里去了?
再不是伍老爷一人独大,其他商会都能分一杯羹,自然而然就会忘了伍老爷此事,更不会给他打抱不平了。
毕竟商会为伍老爷叫冤,不就是怕下一个轮到的会是自己了?
又或者这次乾隆借由伍老爷,要对其他商人也下手了?
如今乾隆没这个意思,和亲王又打算让其他商会都能吃肉喝汤,谁会有意见,还跟钱过不去呢!
事情轻轻松松就摆平了,乾隆很满意,把伍老爷的家产充公,一部分还给了和亲王当做赏赐。
弘昼压根没客气,直接就收下了,这举动让傅恒很是佩服。
估计朝堂上下,哪怕是皇亲国戚当中,也就和亲王收下乾隆这钱如此坦然又自在了。
乾隆就是喜欢弟弟这个自在的样子,毕竟和亲王这次确实立功了,收下这点奖赏也是应该的,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不知情的人只觉得伍老爷也算倒霉,竟然敢给和亲王卖赝品的宝石,简直是要钱不要命了。
聪明人却清楚伍老爷哪里会那么傻,私底下究竟真正的理由是什么,不是傻的都不敢继续探究下去了。
而且乾隆还下命,让广州商行不能一家独大了,其他几个港口都能分一杯羹。
广州商行看似吃亏了,赚的不如之前多,却不会树大招风。
其他三个港口也能跟着吃肉喝汤,自然彼此之间的关系都缓和了许多。
有钱一起赚,总比只有一个人赚要好。
乾隆也不用担心这几个地方的商行会不会跟伍老爷那样胆大妄为,直接一手遮天来垄断了。
这次事情一了结,他除了给和亲王赏赐之外,也给后宫送来不少礼物,全是弘昼带回来的宝石。
这些宝石买都买了,当然不能浪费,和亲王收下赏赐,一股脑把宝石都送给乾隆了。
沐瑶就得到一盒子的祖母绿宝石,最大的足足有拇指那么大。
不管是做项链还是做戒指都合适的,尤其最大的那一颗,做成项链中间的那一颗最为璀璨夺目了。
这宝石难得,动手的刘银小心翼翼先画了几个草图,让沐瑶过目。
看看她对这个几个款式喜不喜欢,喜欢哪一个,刘银再动手比较妥当。
沐瑶看着这些草图的时候,乾隆就过来了,对这些图样都不是很满意:“这项链看着太小气了一点,那么多祖母绿,何必只用那么几颗镶嵌在项链上?就该差不多大小全镶嵌在同一条项链上才是。”
绿宝石那么多,只做项链和戒指太小了,耳环和镶嵌在镯子上也是可以的。
刘银反复改了很多版,最后乾隆才满意了。
他选出最后一个草图给沐瑶看,她这一看就发现果然是乾隆的审美,又大又夸张,一串大宝石项链挂在脖子上,估计沉甸甸的,一点都不日常。
但是确实很美,毕竟这宝石那么大,只有一两颗镶嵌确实不怎么大气。
就是平日戴不了,只能过年过节最是庄重的时候才能戴了。
见沐瑶喜欢,乾隆对草图也满意,就让刘银做了。
他还叮嘱刘银要仔细做,毕竟宝石打磨要是差一点,可没有相似的宝石能替换。
这些宝石都是万里挑一的,坏了就很难再找到一样的了。
吓得刘银小心翼翼的,生怕磨坏一点,那自己脖子上的脑袋就要保不住了。
刘银这边辛辛苦苦做好一套项链,已经是两个月后的事了。
不过沐瑶收到后非常惊艳,戴上后让乾隆一看,他也是满目惊艳:“不错,很适合你。”
沐瑶的皮肤白皙,这祖母绿的项链一戴,更显得脖子纤长,皮肤雪白了。
乾隆让她戴上一整套,戒指和镶嵌了绿宝石的金手镯,让沐瑶感觉自己跟个暴发户一样,满身珠光宝气。
不过对着镜子,沐瑶还是满意转了一圈,宝石首饰哪个女人不喜欢呢!
乾隆还带来了一册单子,是四大商行送来的目录。
这是和亲王弄出来的东西,既然四大商行如今分开接待不同地方的洋人,那么他们手里肯定有好东西得献上给宫里。
直接送过来怕磕着碰着,要是不喜欢再送回来很麻烦,索性做了目录。
沐瑶打开一看,只觉得和亲王是个妙人。
这目录不但每一条把名称和东西出产地说得清楚,还附上了图片。
图片是彩画,可以说相当直观,这跟后世的彩色目录没什么两样了。
唯一不同的是,这彩画是人手画上去的,用的是西洋颜料。
估计就这么一册薄薄的单子,就让四大商行很是痛苦折腾一段时间才做出来的。
乾隆就道:“弘昼让商行的人做了这个册子,先送到宫里,等太后和朕,还有后宫嫔妃都挑过后,会剔除掉已经收下的商品,余下的目录再送去京城其他勋贵的家里,让他们来挑选。”
当然,和亲王这么积极送目录让人买,是给四大商行拉生意了。
毕竟洋人那些东西,很多价钱极高,就不是一般人家能买得起的。
弘昼如今作为四大商行的负责人,对商行的客人自然上心。
他往京城牵线,让西洋人手里的好东西能卖过来,自然也跟各地牵线把好东西卖给洋人,还给上一个好价钱。
之前的伍老爷给的价钱给得很低,但是因为买的多,各地也愿意给这个批发价。
如今和亲王跟伍老爷不一样,只让各地给出最顶级的东西就足够了,不用数量多,却要东西是最好的。
当然,最最顶级的东西第一时间就是送到宫里的,此等一些也是京城和江南一些富庶人家收了。
接下来才是和亲王需要收的,自己人之后最好的东西,卖给洋人是最为适合了。
数量少了,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沐瑶感慨和亲王简直是天生的商人,明白物以稀为贵。
而且之前贝兰国吃下那么多东西,必然也不会大批量一次性拿出来卖掉,那就容易掉价了。
他们很可能是存起来,一点点往外卖,价钱自然就高了。
和亲王自然不给洋人继续赚钱,这钱他们自己赚不好吗?
而且和亲王会玩,见识了不少好东西,还找工匠做了起来。
比如玻璃,大块玻璃都让洋人垄断了,送过来因为碎掉的多,卖的全是天价。
乾隆在圆明园建的大洋楼就打算全部用上最大的彩色玻璃,那么大的房子装满玻璃,光是玻璃的价钱就已经让人数不清的数目了。
傅恒看着户部的账本发愁,和亲王索性集合工匠来试着做,万一呢!
如今的工匠其实已经能做出玻璃来了,却是小块的,而且透明度不高的玻璃,看着暗沉沉的,不如西洋玻璃来得透亮。
但西洋玻璃却也不是后世的透明,而是各种颜色的。
绿色最多,然后是琥珀色和蓝色。
因为乾隆喜欢,宫里的玻璃制品也越来越多了,比如书房里的笔筒和笔架,比如鼻烟壶,比如杯子和杯盖等等。
乾隆的寝宫里还有一架玻璃炕屏,很得他喜欢。
最近沐瑶宫里也渐渐多了起来,比如放点心的盘子,比如放瓜果的小盒子,还带玻璃盖子,盖上后就像是一个绿色的贝壳一样,上面是玻璃浮雕,确实十分精美了。
当然这也是易碎品,一不留神就可能裂了碎了。
沐瑶对玻璃制品自然不陌生,用习惯了也没太在意,等知道价钱的时候都震惊了:那么贵!
这么个拳头大装瓜果的盒子,都快比得上宝石的价钱了,实在不值得。
听闻和亲王那边不太顺利,沐瑶简直绞尽脑汁回想玻璃究竟是怎么做的。
她记得有硅砂,也就是石英砂,然后是石灰石和长石。
硅砂用高温火炉烧过后,把铁质去除掉,就不会显出绿油油的玻璃了。
玻璃制品绿色居多,就是因为里面含了铁质,不去除最为省事,成本也是最低的。
去除后,那就是透明玻璃了。
当然烧过的硅砂之后还要放石灰石进去,就能让玻璃更耐用,没那么容易破碎,自然而然就能做出大块的玻璃来了。
至于添加的比例,沐瑶记得石灰石是不能超过三分之一的。
她也怕自己没记清楚,于是就偷偷让刘银带着方子去圆明园附近的瓷窑试一试。
反正都是窑,试着烧一烧也无妨。
刘银得了差事,带着方子,找徒弟弄来一点材料就试着烧起来。
因着他是沐瑶得用的匠人,瓷窑的匠人倒是不敢阻拦,就听刘银的意思捣鼓,只觉得这人是在胡闹。
烧了第一次,玻璃确实烧出来,就是颜色还在,并不是很完美,还有大片的气泡,刘银记得沐瑶说要透明的玻璃,于是就要砸掉。
吓得旁边的工匠赶紧拦下,捧着这玻璃一脸心疼道:“这么好的玻璃在外边要卖上天价,你竟然要砸了,简直暴殄天物!”
刘银耸耸肩也不在意,开始烧第二炉,这次要熟练一点了,比例也减少了一些。
这次出来的玻璃就要透明许多,已经几乎看不见颜色了。
他再接再厉,一口气烧了好几炉子,灰头灰脸的终于得了一块透明的玻璃,别提多高兴了。
瓷窑的工匠都傻眼了,就看刘银抱着玻璃一溜烟跑,生怕他一摔,玻璃就要碎了,连忙在旁边护着刘银。
刘银上了马车一路回到宫里,把玻璃送到景仁宫。
沐瑶一看还算满意,虽说玻璃是透明的,但是上面有细小的气泡,这就有点瑕疵了。
见她盯着那些小气泡不放,刘银搓着手有些局促道:“奴才按照方子仿佛试了比例,这个瑕疵确实去不掉。”
这次的气泡算是少了,之前就更多。
沐瑶见刘银战战兢兢的样子,就安慰道:“不是你的错,我刚才想着这气泡要去掉,得吹掉才行。”
“吹掉?”
乾隆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了,听见这话满脸好奇:“要怎么吹?”
沐瑶就摇头道:“就是烧的时候,又薄又软,用空心的管子放在其中吹一吹,气泡自然就没了,烧出来就不会有东西残留。”
乾隆看着桌上那块透明的玻璃,确实有点气泡在,颇为碍眼。
“这玻璃竟然能看见另外一边,比洋人送来的玻璃更透亮了。”
沐瑶就笑着道:“我想着皇上要建洋楼,安装上玻璃,洋人出的价钱却极为过分的。咱们这边人才济济,试一试总归能做出更好的玻璃来。这不,刘银试试就做出来了。”
乾隆看着手里的玻璃点头道:“确实看着不错,如此透亮,作为窗子的话,比之前那些彩色玻璃看着要敞亮多了。”
沐瑶二话不说就把手里的配方交了出来,乾隆接过后看了一眼就笑道:“这东西等会交给弘昼,让他带着瓷窑那边的工匠做起来,不必再去洋行采买了。当然,这个有多的话,也能卖出去,给你五成利。”
闻言,沐瑶眨眨眼,乾隆这么大方?
这玻璃卖给洋人,恐怕也是天价了。
乾隆摆手道:“这东西是你弄出来的,五成利拿着也是应该的。不过这个该是不好做,卖出去的估计不多,只怕算下来五成利,银钱也不会太多了。”
暂时大洋楼还没建起来,还不需要玻璃窗户,如今开始做一部分,慢慢攒起来。
最好的自然留下,稍微差一点的就能卖出去了。
乾隆听闻洋人做的彩色玻璃,一块就要费好久的功夫才做出来,这个只怕也不例外。
而且透明玻璃比彩色玻璃更好看,想必更难做了。
等之后乾隆才发现这玻璃一天就能烧一块出来,后来工匠熟练了,一天两块不在话下。
这还是一个炉子,几个炉子同时烧起来,那成品就更快做好了。
哪怕五块当中只有一块能留下,其余四块也能卖出去。
乾隆顿时明白那天沐瑶看着自己的眼神为何如此亮晶晶的,这是觉得他财大气粗还大方得很了?
不过他都承诺了,自然不会反悔,给沐瑶的五成还是定下了。
这就让和亲王很是羡慕了,毕竟透明玻璃在他这边转手,商行卖了多少一点都不敢隐瞒,那数目叫弘昼又是满意又是心惊。
但是纯贵妃手里掌握着那么一大笔钱,乾隆就不心惊肉跳吗?
只是和亲王很快就收到这位纯贵妃送来的单子,顿时就不担心了。
沐瑶想买的东西列了一整张单子,买下来的话,卖玻璃收到的钱就用掉一大半了。
真是赚的快,花得更快!
等和亲王仔细一看,发现这位纯贵妃竟然买的全都是西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