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第511章 总有人愁眉苦脸(1/2)
第511章 总有人愁眉苦脸
看到钱庄在两广落地了,许良在这里最后的一件事情也就宣告结束,以现在两广的发展状况来说,朝廷的新法改革实验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了,后面的事情并不需要自己一直在这里看着,事情都已经走上正轨下面的人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做。
许良也就把请求回京的表书往京城送了过去,等朱标点头了之后他也就可以离任了,两广只不过是分饼的先头站罢了,朝廷中枢才是自己真正的主战场。
朝野上下都在关注着许良的动向,所有人都知道许良这次回来必定会掀起全大明的一场风暴,在全帝国推行这样的新法,那过程要比两广激烈无数倍。
几年来朝廷为了新法来来回回吵了无数次,许良也被“请斩”了无数次,以至于到最后朱标听这种弹劾都听麻了。
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阻拦朱标和许良这对君臣的决心了,因为有两广的先例在前,他们再不愿意也只能承认新法的可行性。
当两广工业产值,工厂数量,工业就业人口,百姓平均工薪,商税岁入等等一项项数据不断被统计出来,而且每一年都比上一年跨越式增长时候,朝廷上对于许良和新法的任何攻击和弹劾都是苍白无力的。
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在全帝国铺开新法,而是选择先在两广进行试行,一来是搞试点改革风险更小,朝廷始终有容错的空间,这是一个发现问题积累经验的过程。
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是减少改革的阻力,两广试点改革是做给旧党官员们看的,只要两广的改革搞成了,他们再怎么反对也是无力的,因为结果就实在在摆在每个人眼前,谁也不能对两广改革的成果视而不见。
朝廷看到的结果是,分饼并不会让总量变小,实际上新法推行后两广的工商规模增长非常快,士绅豪商分的看似少了,但在总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他们获得的并不比以前要少,甚至还要更多。
自从那两广巡抚来了之后搞什么工业,实际上他们发现兼并过程似乎更轻松了一些,但是他们再也感受不到往常的那种快乐,当多少代老祖宗积累的田产还比不过人家新开两年的工厂赚钱的时候,他们真的怀疑人生了。
大家只想安安分分的把许良这位爷给送走,可不想在这最后关头让他抓到什么小辫子。
这一路走来,许良都把自己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等到回京之后这些调研报告都可以展示在朱标和大臣们的面前,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改革经验。
走了大半个月,该看的也都看得差不多,许良最后来到了广西西南的一处名为凭祥的乡镇。
两广繁华的府县许良去了,两广最贫穷的乡村他也去了,他看到了享受到工业发展红利的工人每天乐呵呵的,也看到了依然守着两块薄田苦哈哈的农民,不过大家的日子总归是越来越好了些。
即便是最苦的农民现在日子也好过了些,越来越多的人都被府县乡镇的工厂吸引走了,乡绅不好找佃农了,租子也就越来越低,而且能佃的田也越来越多,这日子开始慢慢有了奔头,至少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每天都对着农田愁眉苦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