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第613章 蒙古方略(1/2)
朱由校一听他们这么说,也不藏着掖着了,当即点头承认。
“确实如此,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现在辽东三股势力,我大明、科尔沁与黄台吉等的建虏余孽、再者就是察哈尔的林丹汗了。
而林丹汗虽为蒙古共主,但因为其改信红教,搞得在蒙古算是天怒人怨,声望受损。他原本是想坐看我大明跟建虏斗争,其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一直憋了很长时间,见我大明大局已定才动手,想要出兵震慑科尔沁,树立威望。只不过他打鹰反被鹰啄了,反倒被科尔沁打的大败,现在声望更加受损,因此更是要找回面子来。”
朱由校的这么一派分析,在场众人纷纷点头,现在辽东形势很明了。正如皇帝所说,林丹汗如果不出兵讨伐,那他手下部众只会越来越不服他。
“所以上月熊廷弼就送来题本,说他曾收到林丹汗的信件,希望我大明跟其一起出兵,再次征讨科尔沁。只不过当时我大明在对付努尔哈赤,根本顾不上他。现在我大明解决建虏后,林丹汗肯定会再次来信,再次邀请我大明与察哈尔一同对科尔沁动兵。
到时候我大明只要满口答应,但按兵不动。坐视林丹汗与科尔沁两相争斗,坐收渔翁之利。无论谁赢,我们只要对于剩余一方即可。”
中国历代中原王朝,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他们心腹大患,一直没有能很好的解决。
哪怕大明开国之初,就想用武力解决蒙古问题,为此成祖朱棣不惜多次北伐,但最后都功败垂成。最终还是让蒙古势大,导致了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整个勋贵体系遭到系统性地破坏。
其后更不用说嘉靖年间的俺答汗几次犯边,一直到万历年间才最终得以平息。而大明为了抵御蒙古入侵,更是形成了九边军镇的防御体系。
原本朕也十分心忧,但翁吉刺特部归顺大明后,倒是让朕看到收服蒙古的希望。而现在对翁吉刺特部如何,也给未来对待蒙古诸部有个先例可遵循。因为朕之前也想过此事,朕觉得可以如朵颜三卫之例册封,但具体怎么管理,不能如以前那般松散了。
只不过朱由一听他的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赞同起来。只见朱由校一拍手,对着赵南星说道:
“爱卿说的甚是,大明坐山观虎斗,其实最好的结果就是林丹汗失败,只要林丹汗一败,蒙古必定大乱,我大明也有名头出手了,到时候其他蒙古部族不仅不会反对,甚至还会赞成我等出兵。如此就是我大明收服蒙古最好的机会。”
“陛下,您也说了,这是要林丹汗大败才行。但林丹汗坐拥察哈尔诸部,势力强劲。哪怕先前又被科尔沁所趁,但实力犹在。而科尔沁现在是众叛亲离,苟延残喘,怎么可能打赢林丹汗呢。”
而即便如此,蒙古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虽然现在大明边军的实力是远远高于蒙古,但蒙古犯边问题时常发生。
只不过叶向高、王在晋等人还是有些担忧,于是兵部尚书王在晋缓缓站出来道:
“好,既然爱卿都这么说了,那朕也不好说什么了。这样吧,朕就跟你们约定。如果林丹汗胜,那朕就不出兵,只是安抚翁吉刺特等部,重设朵颜三卫。
朱由校这个驱狼吞虎之计让众人听得真真切切,众人也很清楚,察哈尔跟科尔沁之间必有一战,大明按兵不动,坐收渔翁之利是最好不过了。
这时候,哪怕是吏部尚书赵南星也站出来反对。
这些军镇每年的饷银不下数百万来,糜费甚多,跟辽饷一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大明财税的一大费。
这次要不是自己挟剿灭建虏、辽东大捷的威望,说不定在场众人也不会同意的。
此话一出,孙慎行、孙承宗等人也都出言附和,在他们看来风险实在太大。刚刚解决建虏,大明着实不能再起战端了。
因此朱由校内心可以断定,哪怕现在林丹汗鉴于建虏被灭,敢对科尔沁出兵。但因为有黄台吉这个人在,其再次剿灭科尔沁行动也绝不会成功,而他这个赌约也绝对会胜利。
可是朱由校这个穿越者却清楚的知道,这个林丹汗是一个银枪蜡笔头,外强中干。
但如果科尔沁赢了,那无论是为了清剿建虏余孽,还是解决蒙古,我大明都要出兵,剿灭科尔沁,收服察哈尔残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