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第613章 蒙古方略(2/2)
“王尚书说的是啊,林丹汗毕竟是蒙古之主,如果科尔沁与林丹汗争斗,如果科尔沁胜了,对我大明自然是极好。那个时候科尔沁就是蒙古其他部落的大敌,到时候我大明自可打着为林丹汗报仇的旗号,征伐科尔沁等部,其他蒙古部落哪怕有意见也不会说什么的。
但如果林丹汗大胜科尔沁,对我大明就是极坏。到时候我们再对林丹汗动手,那就是与整个蒙古诸部都会不满,伺机对我们动手。到时候东至辽东,西至甘肃,恐怕都会再起战端。”
在朱由校的规划中,就是要让科尔沁、巴林部跟黄台吉等人当蒙古的搅屎棍,他们把蒙古这潭水搅的越浑浊,大明才越有机会从中摸鱼。
毕竟出兵蒙古,收拢其部的行为各位文臣看来,是最费力不讨好的。每每皇帝提出此事以后,都会被闻言连声反对,明武宗就是一个例子。
只不过之前建虏一直没有解决,导致这个问题悬而未决。现在辽东已经平定,以后就可以谋划蒙古了。不然大明不拿下蒙古,等上几十年后,准格尔部从西域崛起后一统西北,对大明来说绝对是有一个心腹大患。
而朱由校一听孙慎行的话,心中忍不住发笑,拍手道:
所以朱由校一直想要改变这种情况。
毕竟林丹汗是蒙古大汗,无论是实力、还是威望都比黄台吉高太多了。
不过在场众人估计也在想此事就到此为止了,因为除了朱由校,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林丹汗会败。不仅仅是他们,恐怕是所有蒙古诸部中都这么想的。
孙慎行对于皇帝这么执着收服蒙古实在难以理解,在他看来蒙古都是一些化外之民,收服他们有什么用。
如果在去年,他定会出言反对皇帝对蒙古动手。但现在西南、辽东平定,让皇帝的威望大增,朝中诸臣再也不敢轻视、忤逆这个年轻的皇帝,哪怕是他也只能委婉劝谏。
看着皇帝这般信誓旦旦,孙慎行等人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不过见皇帝退让了,他们也不好说什么了,也纷纷点头称是,就把此事定了下来。
要对翁吉刺特部编订其领地,册封其台吉,每年给其赏银,再安置属民,分给牧地,划定各部界限。再在其地界推行喇嘛教,规定蒙古部族家庭子嗣必须选其一去寺庙为僧,削弱势力。同时大开贸易,招募其部众为兵,朕再定期召见其台吉来京,使其时常归顺。”
历史上被黄台吉打的抱头鼠窜,直接被黄台吉率科尔沁诸部从察哈尔一路撵到了青海,最后客死他乡,真的是把黄金家族的脸都丢尽了。
朱由校闻言缓缓点头,他当然是想还是按照朵颜三卫的例子册封,但怎么册封管理,必须要进行改变才行。于是他缓缓起身,对着众人郑重其事道:
“诸位爱卿,自我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来,我大明跟蒙古诸部一直兵戎相见,已有两百余年矣。为此成祖几次北伐、英宗、武宗出兵征讨,其后更是有九边军镇防御蒙古,但这些一直没有解决蒙古问题,反倒是成了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对蒙古的方略一定,朱由校心中大定,心情也好上了不少。只不过内阁首辅叶向高却还有一个疑惑,朱由校当即摆手让其说话。
“陛下,不管对不对蒙古动手。现在翁吉刺特部都归顺了我大明,现在辽东战事平定,但科尔沁的威胁犹在,翁吉刺特部也表示还要依附我大明。那我大明否正如陛下所言,如朵颜三卫之例,对其册封呢。”
“陛下,微臣还有一事想要陛下示下?”
“陛下不可啊,自从俺答封贡以来,现在蒙古与大明和平互市,虽也有战端,但完全不足为虑。但如果朝廷要实行此计,怕边境安宁便会毁于一旦啊。”
听到众人同意,朱由校顿时松了一口气。
朱由校此话一出,哪怕是叶向高等人惊讶异常。
他们可以肯定这些内容是皇帝想了很久的,并且里面的内容有些是实行过的,但细细想来却是很有可行性的。
特别是其中推行喇嘛教,规定蒙古部族家庭子嗣必须选其一去寺庙为僧的计策,更是让叶向高等人感到后背发凉。
暗道皇帝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因为据他所知,现在蒙古崇佛,寺庙供奉众多,许多牧民就是喜欢送自己子嗣去当僧侣。这也是蒙古诸部现在战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