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第616章 勋爵体系改革(1/2)
第616章 勋爵体系改革
“嗯,一切安排好以后就行,机会已经给岳讬了,就看他能不能抓住了。”
言尽于此,朱由校也不想说什么了,当即让骆思恭继续盯着,有什么异动跟进展随时跟其汇报。
这是朱由校下的一步闲棋,岳讬无论做什么选择,都只不过是加快或者是延缓大明控制朝鲜的进程。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因此朱由校对他并不在意。
不过虽然岳讬的事情不在意,但黄台吉的事情朱由校却必须重视才行。
“陛下,除了岳讬的消息以外,另外还有黄台吉的消息,根据锦衣卫在辽东送过来的消息。发现科尔沁部落中的亲近建虏的宰桑、莽古思等台吉,联合黄台吉与巴林部,与想要与我大明求和明安台吉等人发生冲突
现在明安等人已经落败被抓,整个科尔沁都被莽古思、宰桑等人控制了。看这个样子,科尔沁怕是不会跟我大明求和了,以后要铁了心跟大明作对了。”
一听这话,朱由校脸色一紧,当即接过骆思恭递上来的另一个题本,连声问道: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熊廷弼怎么没有跟朕汇报?”
“陛下,就发生在七月初,相信辽东都司的题本很快就会过来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黄台吉果然是个人物,居然能够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鼓动宰桑等人跟大明继续作对。”
骆思恭这么一说,朱由校也缓缓点头。暗道黄台吉真是个人物,不管这件事是不是他搞的,挑选的时机确实非常好。大明现在兵力全在萨尔浒,准备最后灭掉赫图阿拉,自然无法出兵干预。
不过朱由校只是惊讶黄台吉的手段迅速,对于这件事并不在意。
不过也正因为明代勋爵体系只有三级,也导致明朝的封爵制度的原则性更强。
“爱卿平身!张昶,看座。”
想到这里,他当即起身对着朱由校跪拜道:
因此这次剿灭建虏,熊廷弼跟陈良弼都出力甚多,臣跟内阁商议觉得可以封爵。除此以外,还有辽东总兵贺世贤也功勋卓著,招降阿明,收复开原、铁岭二地,臣跟内阁也拿不定主意,如果陛下觉得他可行,此人倒是也可以封伯。”
“起来说话,册封这么多伯爵朕也受不了。不过还是可以变通的嘛。”
大明勋爵体系其实比较简单,就只有公、侯、伯三级,但其每级爵位又分成三等。
想到这里,他当即对贺世贤说道:
骆思恭闻言思考了一会,随后略有迟疑的地道:
“还请陛下恕罪,现在科尔沁跟黄台吉对汉人极其提防。这些消息也是从翁吉刺特部,以及逃到大明避难的明安残部口中得知的。事后我等一定要尽快打探消息,了解黄台吉的详情。”
“臣张维贤叩见陛下!”
但朱由校听得却是连连摇头,对这个结果仍然不满意。
也正因如此,明朝的勋贵大多都传承自太祖、成祖朝,一直没有新陈代谢,到现在世居两京,人数较少,其勋贵的质量跟能力也显而易见了。
只不过大明一定要随时关注他,切不能养虎为患。想到这里,他便望向骆思恭,缓缓嘱咐道:
不过就其中内容而言,朱由校并不是很满意,暗道这张维贤怎么没有懂自己当时的意思啊。
这名单中,熊廷弼因其在辽东功勋卓著,被封为伯爵,而陈良弼作为萨尔浒大捷中,明军的主帅,被晋升为公爵。至于其余人,文官如杨涟等等,要么封散官名号,武官则也是赏赐官职、白银等等,让朱由校觉得赏赐太轻了。
只不过出于大明“非社稷军功不封”的原则,他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时机。
张维贤的话言辞恳切,他现在唯恐皇帝乱来。虽然他身为勋贵之首,自然希望勋贵人数多一点,但是太多的话,勋贵就不值钱了。这种现象,他是万万不想看到的。
第一等就是开国辅运功臣,意思是这爵位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获得的;
第二个级别是奉天靖难功臣,这是你跟着成祖皇帝奉天靖难成功后获得的;
“陛下,勋爵以稀为贵,如果滥封定会导致名爵不重。再说了陈策等人虽然屡立战功,但完全没有能够封到伯爵的地步,还请陛下三思啊。”
此话一出,张维贤顿时有些傻眼了。他是想了很多种可能性,但唯独没有想到皇帝想要给这么多人册封勋爵,这也太胡来了吧。
朱由校把手中的题本一放,坐在卧榻上望着张维贤,若无其事的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