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第630章 奸臣徐光启(2/2)
首善书院自京畿总督邹元标创建以来,已有三年之久。其地域也从北京宣武门内的一座三间讲堂,二十余间讲堂的大书院。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虏都消灭了,还有什么解决的呢。
我在辽东的时候,就看出来将士们都摩拳擦掌,对此甚是期待,毕竟我大明有上百年都没有封爵了。不过这种事就让熊廷弼烦吧,我们倒是乐的清闲。”
因此从去年年末开始,他就在调整调整内阁以及六部成员,就是在为此事做准备。
而西院的学生则比较少,所教授的则以西学为主,内容也都是则是西洋数学、天文、水利以及从京师同文馆翻译出来的一些书籍。
首善书院虽是平日东林党日常讲学之所,但也遵循了以往书院的传统,会招录学生过来就读,其课程内容也被叶向高力排众议,跟国子监相仿,算是紧跟时事。
听见孙慎行的言语,孙承宗闻言摇摇头,暗道果如叶向高所料。孙慎行又要趁机给杨涟说西学有多么多么不好。
这三年中,东林党得势,虽然内阁中人员变换,但叶向高、孙承宗等人还是稳坐泰山,再加上邹元标、杨涟等人为一方大员。首善书院规模越大,过来听讲的人也越来越多。
“奴婢遵旨。”
——
北京宣武门内,首善书院。
所幸诸人虽然对皇帝干预心、理学之争有些不满。
但“实学”要求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不仅要钻研学问,更要应用学问于治世之中等思想,恰好与东林书院的提倡不浮于学问,要钻研实事的精神不谋而合。
朱由校心里很清楚,他要做的就是把这套制度革新,让其适应现在大明的发展。
冯三吾被孙承宗这么一呛,刚想要反驳,孙慎行却抢先说了起来。
但东林赞同实学,并不能掩盖东林派内部的矛盾。
“张昶,摆驾坤宁宫。”
因此在前日在乾清宫见面以后,叶向高等人就让孙承宗等人叫杨涟来首善书院。叙叙旧联络联络感情。
张嫣还有一个月就要临盆了,因此他这段时间一有空就陪在张嫣旁边,唯恐她出什么意外。
而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制度僵化,朝廷无法最大限度的征收财税,征发人力。这对一个王朝来说是致命的,也意味着统治能力的下降。
但稍事调整后,他的心情瞬间就调整过来了。
“呵呵,不妨事。三月一日就要举行献俘大典了,辽东诸将可都是翘首以盼,就等着献俘大典以后的册封呢。我估摸着他府邸的门都快被踩破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望向孙承宗、孙慎行身后诸人。发现叶向高、汪应蛟等人均不在,只有监察院都御史冯从吾、户部侍郎魏大中等人在场。
不过哪怕裁汰了宦官,朱由校对内廷的整顿还是没有停止,下一步就是合并内廷二十四衙门,清理各项账目、皇庄、皇店等等,以后要统一管理。
朱由校想到这,当即把手中题本一扔,从卧榻上起身就往乾清宫而去。
首善书院门内,孙承宗、孙慎行等人早已在此恭候杨涟多时,见杨涟走进来以后,连忙告罪欢迎起来。而杨涟见孙承宗如此,也赶紧拱手道:
于是杨涟在参观的时候,很快发现了首善书院的不同之处,其分为西院与东院。
看到此处,杨涟就拿起一本翻译好的西洋书籍,不禁感慨道:
“我在辽东时候就听说,陛下推崇“实学”,同时兼容并蓄,设京师同文馆翻译西洋著作,意图为我大明所用,现在看来所言非虚。”
孙慎行越说越气,说到这里就扭头向杨涟吐槽道:
“如此侵犯我大明边境之人,徐光启、李之藻等人还上书皇帝,说这些红毛夷奇货可居,并且可以为我大明所用。
我就想问问,这些红毛夷言语、样貌与我大明都不同,还杀掠我百姓,我们还要重用他们,试问这还有王法吗?
徐光启这般处心积虑为西洋说话,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就这陛下居然还同意其请,真的是被徐光启这个奸臣给蒙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