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第632章 废南京六部(1/2)
第632章 废南京六部
看到众人疑惑的神情,叶向高当即解释起来。
“这个还是去年的事情了。陛下他无意间发现这种牛痘可以预防天,当初也不在意,只是让太医院试一下这个法子。没想到太医院试验以后发现有奇效。
陛下见状大喜,说这天害人的事情人尽皆知,天下百姓闻天色变,对其束手无策。如果此等方法大行于世,不知要救活多少孩童百姓。
于是嘱咐我说,想着从内帑跟户部出钱,现在在京城免费推广。如果真的有效,那就在各布政司设置医师堂,专门负责百姓接种天一事。”
在场众人哪怕对天不了解,也知道天的可怕之处。现在见皇帝如此仁政,自然无不认可。
“这种事好,我等定坚决支持。我的两个子侄便因天而死,每每想起此事,我就痛心疾首。只不过天自古有之,每每闻之色变,陛下发现的这个牛痘法子真的有效吗?”
此时孙慎行也不反对了,他对皇帝的不满也只是其接受西学而已。其他皇帝的作为他还甚是满意,再说对于天的可怕之处,他是深有体会,自然无不赞同。
不过他也道出了众人的疑惑,那便是这个方法真的有用?
众人心中也有疑惑,现在见孙慎行说了出来,当即也向叶向高投以问询的眼光。
“确实如此,种痘之法早已有之,这次只不过是把人痘变成了牛痘而已。按照太医院姚应夙的说法,那就是牛也会得天,也会长痘。只不过牛的体质异于人,其毫不畏惧天,哪怕得了也没事,最多长痘而已。因此只要把牛痘与人体相交,就可以让人也免于天侵害。
杨涟也知道天的危害性,见牛痘确有实效,皇帝也愿意推广,自然不会反对。
并且这个法子,太医院从去年五月开始,就着手试验了,去年大半年他们都着手于此事,试了数百人,绝大多数都相安无事。”
这是因为在朝廷迁都北京后,南京由于种种原因,还保留了一整套与北京一样的中央机构。
不过也有有心之人在琢磨叶向高的话,慢慢在言语中发现了一些端倪。
至于南京兵部亦是如此,南直隶久无战事,现在唯一拿的出手的便是南直隶水师,不过朝廷对南直隶水师自有安排,无需担心。”
叶向高此话一出,众人皆惊,都御史冯三吾当即疑惑的询问起来。
比如完整的六部班子、都察院、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等,官员的级别也和北京相同,说白了南京六部就是朝廷的备份而已。
“南京六部虽然用作很少,但也是成祖、仁宗皇帝确定的,如果贸然废除,恐怕争议四起啊。再说南京兵部、礼部、户部还是位高权重,事务繁重,如果贸然裁撤,恐怕会引起南方诸事混乱。”
原因无他,那便是叶向高说的很对。
再比如南京兵部,其算是第二有实权的部门。
“南京六部最有权势者,无过于户部与兵部。但自毕自严担任南直隶总督以来,削弱南京户部职权,将财赋、盐业之权归于北京户部。南直隶户部职能大减,现在只是掌管黄册而已,没有什么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南京各衙门多为虚职,很是清闲,任职官员被称之为“吏隐”。甚至到武宗以后,南京六部主要是起到了养老和安置被贬官员两个作用。
一般在北京官场失意或者斗争失败的官员就会调任南京六部任职。这虽然看似是平级调动,实则是贬到了南京。而在场之人都是东林党,被贬到南京的滋味,在场众人或多或少都品尝过。
叶向高闻言一笑,暗道杨涟想的还是简单了。不过皇帝已经给他嘱咐过,就是要让他提前说出来吹吹风,因此现在他也不隐瞒了,直接摇头道:
“非也,这不是整顿吏治这般简单,而是陛下觉得目前朝廷面临的情况太多,并且许多事情是开国之初未曾想到的,比如开海、关税、西洋、商税、矿税等等。
“功德无量,我当即就上书陛下,尽快把此事落实,首先在顺天府推广起来,如果效果不错,那就推广全国。只要推广成功,那不知要救多少人的性命。”
“陛下宅心仁厚,能发现这个法子,那真是我大明之幸啊,到时候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念陛下之德。陛下甚至想以身作则,率先接种牛痘,以作垂范,打消百姓的疑虑。
“这个方法你们倒是放心,孙阁老、汪阁老可以证实,当时太医院禀报的时候我等俱在,假不了。”
“改革六部九卿,六部可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祖制,如果贸然改革,定会引起争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