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深蓝之残(12)(2/2)
为了让这部分收入更为稳定,沟通者们发起了第二次全民大会,以百分之九十二的高票数通过了最初始的税务制度。
“沟通者”的选举,就是乌鲁政府最初始的蓝本。随着人口的增加,管理难度加大,沟通者之间进行了内部会议,决定对每个乌鲁的责任进行划分。
外星人没有声腔,但乌鲁可是有眼睛的呀。于是乌鲁开始发掘使用“视力”进行沟通的方式——通用乌鲁文字,正是在这时候诞生。
看了一堆历史记录后,郁笛从意识海中脱离出来。
分布在全球的乌鲁共同选出三十名“沟通者”,乘坐剑鱼往返各地进行民情收集。这些“沟通者”的发声技巧相当高超,有的甚至能传播上万公里。
随着社会结构不断完善,乌鲁的科技发展也日渐更新。只不过由于迦禄星的偏僻,直到中星际时代,他们才迎接了第一批外星文明。
乌鲁怜悯自己的祖先,他们因条件限制而无法感知世界,真是太令他们悲伤了。
有了文字,他们便能更加方便地跟外星进行沟通。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对于小乌鲁来说,要比掌握复杂的发声技巧来说简单很多。天生声腔有问题的乌鲁,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和外界交流。于是文字逐渐变成了乌鲁记录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
乌鲁们对这些带领他们占领更多资源的引领者相当感谢,在募捐之外,自发把自己的部分财产贡献给“全民账户”使用。
由于他们实在好奇外星人那独特的生理结构,既然对方学不会乌鲁语言,那他们就想办法学习对方是怎么交流的。
经过沟通者议会的十几次商讨,最终给神明在祭司们最喜爱的“岩浆涌动处”附近建了一座纪念博物馆,并正式在学院课程中称呼当时信奉神明的乌鲁组织为“古神教”。
因着对世界和宇宙的了解程度不断增加,甘愿侍奉神明者越来越少,那些一度被认为是真理的“法言”,逐渐变成了神话。
为了让早已脱离神之教诲的普通乌鲁重新沐浴神的爱,他们经常将自己的财产随机捐助给身体结构有缺陷的乌鲁。
重要的是原因。
受到捐赠的乌鲁,会被他们接纳进入古神教,学习神诲。
对于这些“残疾”乌鲁来说,这无异于整天嗡嗡叫的耳朵里,终于传来了有意义的声音。
虽然有泄密之嫌,但这样无疑促进着乌鲁社会的进步。他们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资源开发,人口数量也飞速增加着。
古神教就此吸纳了不少新的信徒。
为了与普通乌鲁进行区分,古神教不使用普通文字,他们只将信息记录在金属板上。
他们不会在媒体上得知了自己,这么一个母不明的天才残疾儿的存在,脑子一抽,就把自己绑来了吧?
根据郁笛以往所接触过的所有“精教人士”,真不是没这个可能……
今日一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