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尖岭山之战(七)(1/2)
见时候不早了,李飞扬对护士长马玲说道:“马大姐,伤员们就拜托给你们了,坑道里面要保持空气流通,伤员的伤口要按时清洗。另外,伤员的心理抚慰也非常重要,让护士们没事的时候多陪陪伤员,跟他们聊聊天。。。”
“放心吧,我的大团长,这些事情我们方所长都对我们交代过的。”马玲见李飞扬才20出头,却象个婆婆一样唠叨个没完,不由得好笑。不过她也是非常佩服李飞扬的,团长的故事早就在先遣团传遍了,单人劫火车解救战俘、单挑8名鬼子、智取王家寨、勇夺弹药库、带领500名战士开着火车连闯敌人几道封锁线等。至于鬼子中将的首级和鬼子第16师团的军旗更是一个迷,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李飞扬从来没说。救护所的护士们闲暇时,谈论最多就是团长。而救护所获取团长的资料也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些借看病为由找护士聊天的战士,只要一谈起团长,马上就像竹筒倒豆般倾盘相告,因此救护所对李飞扬的资料是最全面的,而且她们还可以根据每一种版本互相印证。当然jǐng卫班班长于涛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讲故事”为名,率先获取了马玲的芳心。
李飞扬跟马玲打了招呼正要离开,就听到救护所所长方士杰在后面喊他。战地救护所能动手术刀的只有方士杰一人,自从尖岭山开战以来,方士杰就没有休息过。望着方士杰疲惫的样子,李飞扬有些歉疚,先遣团缺医少药,没有任何外界的支援,所有物资全靠缴获。部队在发展,可是医生和医疗物资供给是个大难题。
“方所长,辛苦你了,来,抽根烟吧,歇一会。”李飞扬一边跟方士杰打招呼,一边摸口袋掏烟,可是却掏了个空,然来剩下的大半包香烟刚才已经全给了于涛。好在陈有根很机灵的从挎包里拿出一包“ju花”牌香烟递给李飞扬。“ju花”牌香烟在李飞扬看来简直一文不值,如果不是条件有限,再加上战士们对香烟的偏好,李飞扬是不会让这种“劣质”香烟“毒害”战士们的身体健康的。李飞扬接过香烟后想也不想就甩给了方士杰,把陈有根看得心疼不已。
“团长出手就是大手笔,哈哈。。。团长也来一根?”方士杰拆开香烟,递给李飞扬一根。
“不用了,谢谢!”李飞扬连忙伸手挡住。
“还是说说伤员的情况吧,这些伤员有多少会活下来?有多少会残废?救护所有什么困难?”李飞扬一股脑的问道。
“270名轻重伤员送上来,已经有30名伤重不治牺牲了。剩下的都已经进行了处理,理论上如果后期有足够的抗感染药品,剩下的活下来应该没问题。已经有41名伤员进行了截肢手术,有12名炸伤了眼睛,这些伤员残废是肯定的了。有些伤员如果后期感染严重,有可能会牺牲,也可能会截肢。”方士杰介绍道。
“青霉素。。。青霉素。。。”李飞扬喃喃的自语道。
“青霉素?青霉素是什么?”方士杰问道。
“哦,青霉素又叫盘尼西林,抗生药。”李飞扬这才想起“青霉素”是中国的名称,于1948年由一位留美教授樊庆笙先生取名为“青霉素”,这时候应该称“青霉素”为“盘尼西林”才对,李飞扬一不小心,剥夺了樊庆笙先生的命名权。樊庆笙先生1944年1月回国,和另一位留美教授汤飞凡先生一起合作,于1944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5万单位的青霉素,使中国成为二战时期第七个生产青霉素的国家。
“盘尼西林?团长连这也知道?”方士杰惊异的问道。
“嗯,知道一点,常用的抗生药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等。不过目前青霉素还处在实验中,西方国家批量生产还需几年。但是,依中国现状,再过几年中国也不可能批量生产。”李飞扬回道。
“团长,俺以前在北平学过医科,听一位姓汤的教授提到过盘尼西林。。。也就是团长所说的青霉素,后来参军打算利用学到的医术报效国家,结果谁知差点误入歧道,幸亏遇到了团长,哎,都是过去的事,不提也罢。要是有了青霉素,我敢保证剩下的伤员一个都不会死。”方士杰说道。
“你说的那位教授叫汤飞凡吧。”李飞扬淡淡的问道。
“团长,我发现没有你不知道的事情,你是不是真的会法术,啥事都知道?”方士杰惊异的说道。
“滚,什么法术,亏你还是学过医科的,鼓吹迷信思想,小心我把你赶出先遣团。”李飞扬佯怒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