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孤岛霓音(1/2)
“霞儿,我还记得,那rì傍晚,你我坐在小河边,你对我说的话……”
五天前,秦府外小河边,俩孩子坐在石块砌起的河畔上,挽起裤腿,双脚泡在水中。前后是叶已泛黄的小树林,时近rì落,夕阳的余晖映透倾斜树荫的斑驳,照在女孩脸上。
女孩穿着一件单薄的橘黄轻衣,腋下两条红纹,头系橘黄发带,左手腕的绯红玉镯和腰间系着的云纹玉佩流转明丽的光泽,额前的刘海散在眼前,女孩低垂着头,望向波光粼粼的河面。
男孩坐在女孩右侧,望着女孩被夕阳映照得明亮的脸,问道:
“霞儿,没想到你会今天回来……”
“嗯。”
“……可你以前……”
“润沄师傅这几天家中有点事,便让我们先回家休息,我回来的时候遇到兰儿,便和兰儿一起回来了。”
“哦,那……魁弦阁好玩么?听说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
“哪有那么远,不过也是很远,可不好玩……”
“不好玩?那魁弦阁到底是怎样的地方呢?”
“嗯……魁弦阁由于教习乐器的不同,依乐器种类分很多部门,我习古筝,在清乐部,位于南越城。”
“南越城?”
“在南方,本为南越国的番禺城,归属天朝后,改名为南越城。”
“那清乐部建在南越城是因为?”
“因为润沄师傅。”
“嗯?”
“润沄师傅是从北方南迁而来的客家人,擅外江弦,南越城的清乐部正是因她在筝弦界的殿堂级地位而建。”
“原来是这样,那琵琶和琴的两个部又位于哪里呢?”
“琵琶的燕乐部在西域的龟兹城。”
“龟兹?又是什么地方?”
“师傅说那里是大唐的边境重镇,爹曾说过,大唐西北边陲有由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四个军镇,分别是龟兹、焉耆、于阗和疏勒,润沄师傅说的龟兹城可能就是这里的龟兹。”
“那这个龟兹城位于西域,莫非也是……”
“没错,龟兹城也是龟兹国,其国都为伊逻卢城,归属于天朝后,伊逻卢城便被改为龟兹城。”
“那又为什么琵琶的燕乐部会位于龟兹城呢?”
“将
部设在龟兹主要是因为琵琶本就是经西域传入,这源于当时在龟兹的一名善弹胡琵琶的乐工——苏祗婆。”
“苏—祗—婆?”
“苏祗婆擅长家传的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她跟随突厥皇后入周,将‘五旦七声’体系带到了中原,并传给了时为上柱国、相府长史的郑译,在郑译的推崇和整理下,使得琵琶在中原有了较大发展,如今宫廷里盛行的燕乐已缺不了琵琶这一乐器,苏祗婆有很大贡献。”
“明白了,也就是说魁弦阁为每部设的地点都是这个地方对该种乐器有着某种渊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