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武将武力排名(Ⅲ)(2/2)
①论据a和论据b推出的结论是矛盾的,我们处理的时候首先考虑可信度!因为论据b是有效战例加有效结果,可信度高;相对而言,韩馥的话显然可信度低,所以我们采信论据b,支持结论2:潘凤武力低于华雄!论据a的解释:韩馥看走了眼!要么看走眼了华雄;要么看走眼了潘凤!
强调,论据a究竟该如何解释并非关键,关键是我们确定了:必须重新解释的是论据a;必须解释到与论据b没有矛盾为止!
②有人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搞的太复杂了,其实,这个例子只是想先明确一下处理思路!如果没有论据b,或者论据b的可信度不高(假设潘凤是在战斗过程中马失前蹄被华雄斩的),论据a即使可信度低,我们又凭什么怀疑?
例2、比较马超和张飞的武力!
论据a、张飞220平马超!详细分析见第七章“武将排名-超一流要点3马超”。
结论1: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
论据b、马超20合胜张郃;
结论2:马超和张郃武力有差明显距!
论据c、张飞三五十合未胜张郃!
结论3:结合论据b和论据c,以张郃为参照,马超强于张飞!
论据d、与马超武力相当的但体力不充沛的赵云,30合胜张郃!
分析:
①由于论据a推出的结论1可信度很高,所以由间接比较得到的结论3需要重新解释!
由于论据d与论据b相互印证,“马超和张郃武力有差明显距”的结论是可信的,所以相对而言最可疑的是论据c!
②武力评定结果: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均明显高于张郃!论据c重新解释,例如:张飞对张郃时,张郃拼命支撑,“只盼两寨来救”!
③有人认为应该在论据a的基础上参考论据b,得出马超强于张飞的结论!我是不赞同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等于是用可信度较低的“马超强于张飞”否定了可信度很高的“马超与张飞相当”!
④令部分网友困惑的“A>B、B>C、C>A”,所谓武力连环套问题,现在也已经有了解决思路,即分析3个结论的可信度,采信其中可信度较高的,重新合理解释可信度较低的!如果3个结论的可信度都很高,可以认为是原文作者的描写出了问题!还好,“毛版”《三国演义》未出现如此严重的矛盾!
只要“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是非常可信的,即使张飞20合被张郃击败,也不会影响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的结论!其他相对可疑的论据全部都要重新解释,解释到与最可信的结论没有矛盾为止!除非其他结论的可信度超过“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的可信度!
2、依据可信度解决矛盾论据的意义!
武力排名的公正xìng完全取决于论据的可信度!也许受限于《三国演义》的描写详细程度,我们采用的部分论据可信度并不是很高,有时还会与其他论据相矛盾,但是相对而言,在所有能够证明该武将武力的论据中,它的可信度必须是最高的!这样我们的排名才是最可信的、最公正的、最有说服力的!
三、武力相当的判断方法:
1、要想认定两员超一流武将武力相当,个人觉得首先:单挑回合数要达到100合。
(1)“未分胜负”并不一定是“武力相当”!
书上有许多战例说“不分胜负”、“未分胜负”,但是我们从中能发现一点,许多战例的回合数都偏少,如果再打下去,很可能就分出胜负了。举个战例吧,原文:
(关羽)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立于阵前候之。纪灵却遣副将荀正出马(14回)
分析:
由“纪灵大叫少歇”并派副将出战可知,纪灵是自知不敌了,所以武力比较:关羽>纪灵。
我们再假设,如果关羽和纪灵才打到20合,就由于其他外部原因停止了单挑,那时纪灵连“少歇”都没有喊,岂不是看起来更像平手。所以我认为:回合数越少的“不分胜负”,越不能认定为武力相当。
(2)那为什么要先单挑到100合,而不是80合?120合呢?
马超对许褚、马超对张飞、庞德对关羽、关羽对黄忠,这些实力接近的单挑,都有一个共同点:打了100余合以后,都停顿一下。即使没有分出胜负,即使双方都准备继续打下去,也都要停顿一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歇马。所以,先打到100合这个停顿再说,打不到100合的所谓“不分胜负”都不能说明就是武力相当,因为再打下去,可能就分出高下了。
2、即使一次xìng单挑了100合不分胜负,仍然不能说明双方就真的武力相当,只能说明武力很接近,因为再打下去还是可能看出微小差距的。
如果看出了这种微小差距,我们在评定排名时就应该体现出这种差距;如果他们没有能够再进一步的打出差距,我们就只好认定为武力相当!
3、一般情况下,不可以累加。我们假设因为某人只能撑30合,但每天都只打5合,便退回去恢复体力,这样打个一年,那岂不是1800余合不分胜负。所以,不可以累加,要一次xìng单挑到100合。
4、对于非超一流武将,100合的标准可能偏高了,可以适当降低,档次越低,降的也越低!我们会在一流武将排名的时候,进行调整!
(七)武将排名-超一流概述
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超一流武将的武力问题,这也是本文叙述的重点内容。自一流往下的武将,由于战例的不够充分,越往下越不够充分,排名也就相应的缺少说服力,等到经过大家进一步的讨论后,再补充吧!
一、武将档次:
1、武将档次的划分及其武力值范围:
(1)超一流:100≥武力值≥97;
(2)一流上:97>武力值≥94;
(3)一流下:94>武力值≥90;
(4)二流:90>武力值≥80;
(5)三流:80>武力值≥70;
(6)不入流:武力值<70,凭感觉给定武力值。
2、划分依据:
(1)97、94、90、80、70这些分界点完全是凭个人感觉,呵呵!
(2)一流分两个档次,目的是为了照顾一些名气很大的一流武将!
二、超一流武将排名概述:
1、为了使大家更清晰的理解我对超一流武将的武力评定思路!特制作了《三国演义》猛将论证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并概括了全部论证要点,后面将做详细论证:
(1)吕布:先确定吕布第一,武力值为100;
(2)张飞:张飞接近吕布,但低于吕布,确定武力值为99;
(3)马超:马超和张飞武力相当,确定武力值也为99;
(4)赵云:赵云很强,但是位置不太好确定,最后只能通过孔明的评价,让赵云和张飞、马超并列,武力值为99;
(5)许褚:许褚和马超武力很接近,但略低于马超,武力值为98.5;
(6)典韦:典韦和许褚武力相当,武力值也为98.5;
(7)关羽:关羽武力很强,略低于张飞,武力值待定;
(8)颜良:关羽不低于颜良、颜良高于许褚、关羽略低于张飞、张飞与马超相当、许褚和马超十分接近,颜良不高于马超,经过对以上六条结论的综合处理,最终得出结论:关羽、颜良、许褚武力值都为98.5;
(9)文丑:颜良和文丑齐名,由于颜良武力表现的更突出,确定文丑武力值为98;
(10)黄忠:老黄忠和关羽武力接近,略低于关羽,武力值为98;小黄忠比老黄忠强,武力值为98.5;
(11)庞德:庞德和老关羽武力相当,略低于小关羽,武力值为98;
(12)孙策、太史慈:孙策超一流,武力值待定;太史慈与孙策武力相当,也为超一流,武力值也待定;
(13)张辽:张辽与太史慈武力接近,张辽的武力表现不够超一流,太史慈属于超一流,于是,太史慈比张辽强一点点;于是,太史慈排在超一流之末,张辽排在一流之首。设定太史慈和孙策武力值为97,张辽武力值为96!
2、武力值的差距所代表的含义:
(1)差距代表着分出胜负所需要的回合数!
例如:马超(99)比许褚(98.5)高0.5。0.5的数值差距是想说明双方的武力差距实在是太小了,从马超和许褚的单挑来看,武力值仅相差0.5的武将之间的公正单挑大概都要到200合以上才能看出细小差别。由此推测:关羽和张飞也是要打到200合以上才能看出微小差距的!
有人还是觉得0.5的差距不足以表示武力接近的程度,要求进一步缩小到0.1的差距!如果你理解了马超(99)和许褚(98.5)之间武力值相差0.5的含义,缩小到0.1是没有意义的,就算缩小到了0.1,说不定还有人认为要缩小到0.01的,所以,就这样吧,希望大家能理解。
(2)具体参考标准:
说明:
①差值是指武力值之差;回合数是指分出胜负至少需要的回合数!例如:差值为0,就是表示需要>285的回合数,才能分出胜负;差值为2.5,就是表示应该在60~75合之间分出胜负,等等!
②只适合于超一流武将,后面的武将不能采用这套标准,因为有的武将根本就不具备支持他打到100合的体力!
③由于计算公式较复杂,目前还在完善当中,暂时就不给出了!
④本来没有想写这个,因为肯定是自找麻烦,里面的数据细节肯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家能明白思路就行了,以后会进一步修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