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激战(二)(1/2)
巴都礼唯一能想到的是,明军埋伏在沙河上游的那只部队,对此他并不以为然,因为他已经安排了五百骑兵防备这只军队的偷袭。当火箭升空后,在沙河桥上游十里的地方,曹文诏见到后,立刻领军向下游冲去,河水突然也发出巨大的声响,惊起树木中的鸦雀无数。
巴都礼大军下到河床向对岸冲去。岳东早遣左良玉领一千骑军在对岸恭候。沙河中间有两丈宽的水面较深,淹过马膝;河床又高低不平,清军行动的很慢。当清军离河岸尚有一百余步距离时,明军开始放箭,一支支利箭shè穿一个又一个的清兵,shè到一匹匹战马。无数士兵纷纷落马。在河床中,又是石头又是坑,清兵要小心cāo控马匹,并不能shè箭还击,想要向前冲击却无法提高速度;就这样,几乎成了明军的活靶子。在离河岸一百余步的河床上,清军死伤累累,倒下的马匹和士兵又成他们新的障碍,冒着明军的箭雨,清军艰难的前冲。
巴都礼大声催促着,命令清军避开明军的正面,向两侧的河岸冲击。左良玉指挥军队迎上去。从河床向河岸冲击,清军是很吃亏的。而且度过沙河又让他们的阵形不整,冲击是零散的,清兵虽然很勇猛,但还是伤亡很大,又无法动摇明军阵脚。两军在河岸上杀成一团。一些清兵从远处上了岸,杀过来。
开始,明军还占优势,但随着清军上岸的愈来愈多,左良玉渐渐不支。岳东见状,非常焦急,不断向上游张望,又令黄得功领一千骑兵增援左良玉,自己带由降兵改变的七百骑守桥头。桥中的清兵见桥头的明军调动,发了一声喊,又向桥头冲过来,迎接他们的依然是一支支利箭,但数量少了很多。
清军和明军在河岸上混战成一团,上岸的清军越来越多,大概已经有一半上来了,数量在一千有余,左良玉和黄得功合起来有近两千人,兵力在优,但却占步到什么便宜,双方死伤各半。而且,尚有几百清军骑兵在河床上向河岸进发,一千汉人的步营在河对岸,正准备过河。这些人马过了河,战局还真是不妙。而且,尚有五百清兵骑兵在河对岸jing戒。
论总兵力,清兵是稍稍多过明军的,但清兵输就输在“地利”因为河道的限制,清军是逐步投入兵力,这就让黄得功、左良玉的部队能够抵挡住清兵的进攻。清军凭借蛮横的单兵作战能力,才能勉强战个平手。这里面也有巴都礼轻敌的因素,他万万没想到数千明军敢和自己野战,他也没把这数千明军放在眼里,忽视地形的限制,进行强渡。光是冲上河岸,他就损失了数百人。不过,随着上岸的人马的增加,局面在慢慢向清兵倾斜。
在桥上,明军已经和清兵中的汉军短兵相接。好在,双方战斗力相当,清军受地形控制,不能展开兵力,所以,还无法动摇岳东的阵脚。
在岳东焦急的盼望中,河对岸上游方向腾起了烟尘,隐隐传来喊杀声;是曹文诏带兵杀到了。jing戒的五百清兵列好队伍,严阵以待。曹文诏率领的队伍又在南岸和清军激战在一起。
又过片刻,有沉闷的水声逼近,岳东闻听大喜,传令点火。火线被点燃,嗤嗤向桥底窜去。“轰隆”一声,在离桥头两丈远的地方,木制的桥面被炸垮,桥上数百兵士不是被炸死,就是被炸入河中,剩下大部分隔在了南边,在桥头只剩下一百余兵士。在此情况下,这一百兵士只有弃械投降。
此时,一个cháo头从上游涌过来,河水变得又急又大。正走在河zhongyāng的清兵,当时就被冲走近百人;走在浅处的清兵被冲得东倒西歪,不少人被冲倒。——这就是那个读书人所献之计,水攻!在沙河桥上游十里处筑坝堵水,又驻军桥头,逼迫清军从河道上涉水而过。但清兵经过河床时,再毁坝放水。岳东令王万富领两千民工,前去筑坝,以火箭为号。也是运气好,多亏曹文诏领兵驻营在水坝前面,而清兵的哨探发现曹文诏的队伍就回去,这才没发现明军的布置。不过,水攻的时间不是太理想,巴都礼大部分骑军都上了岸。
明军发出一阵欢呼,士气大振,更加凶猛地扑向清军;清军有些不稳,乱了手脚。这股大水把清兵分成了两截,清兵南岸的步营大部分还没过河。巴都礼又气又急,横肉乱跳,拼命地挥舞着弯刀,砍倒一个个明军兵士。
岳东没时间管桥上投降的一百士兵,领着人马,杀向主战场,在那里两军正打得不可开交,但明军已经稳稳居于上风。岳东率领的军队虽然只有几百人,但却立刻改变了场上的局势,明军将士的士气更加高涨,清军却更加的心虚。
此时尚有数百军士艰难的在齐腰身的水中向岸上行进,南岸和北岸都有。在南岸,上了岸的汉军,却不不知道该怎么办,遥望着满人骑兵和曹文诏的骑兵战在一起——他们的首领被隔在了北岸。同样的,在桥上的汉军也是一副隔岸观火的架势,先前巴都礼让他们去当炮灰的举动,让他们心寒加气愤。。
这是一场硬碰硬的作战,清军没想到明军变得如此勇猛,明军想不到清军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依然顽强作战。在刀枪箭雨中,岳东身先士卒,手中军刀划出一道道凌厉的弧线,带起一簇簇鲜艳的血花,多年的闻鸡起舞在这一刻有了回报,即便是高大力猛的清兵硬打硬架,岳东也是不落一点下风。岳东杀的血脉逬张,战意昂扬,高声嘶吼,仿如野兽,突进中竟无一个清兵能挡其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