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第一场巨大胜利(1/2)
第五十五章第一场巨大胜利
李渊的大军沿着汾水河岸向着西南方向前进,前十日一路太平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直到大军到达灵石的贾胡堡之后,前方的探子传来消息,前方五十里之外的霍邑,发现长安大兴城赶来防守的朝廷大军驻扎。
霍邑地形险要,西北临汾水,东边这是霍山,乃是防守的好地方。朝廷派来守霍邑的是虎牙郎将宋老生,统率精兵三万。可谓是李渊起兵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劲敌。而这是关系到李渊出师是否顺利的第一仗,其胜败如何也关系到军心,关系到今后的声望和前途。
所以李渊自然不敢怠慢,下令大军就此驻扎修整一夜,待明日再前去厮杀。可没想到,李渊大军这一停,就连续停了十多日。天公不作美,从当天半夜里就开始下大雨,接连的瓢泼大雨下了有十多天,前方道路泥泞无法行进,后方粮草也难以继运,李渊的大军可谓是进也不得退也不得。
“苍天啊!难道我李渊讨伐杨广这样的残暴之君,有心匡扶大隋江山,除暴安良安抚百姓,救济天下苍生,也做错了么?为何旬日连降暴雨,让我等大军被困于此进退不得?”大将军帐内,李渊站在帐口处,望着帐外的瓢泼大雨良久,忽然双手举起望着昏暗的苍天大声叫喊道。
“大将军,如今我军的粮草已经所剩不多,而后方粮草也难以继运,再等下去恐怕就要粮草用尽。那将如何是好?而且如今我军将士的士气,早已被这场连绵大雨弄得非常低落,当初从晋阳出发时地锐气已经消失殆尽。如果在等到粮草用尽,将士恐慌的时候,宋老生再率朝廷大军来攻,又该怎么办?望大将军早日定夺。”帐内某位将军拱手说道,虽然没有明确的说出来。但话里含着退回太原之意。
而他说完后,帐内还有几人都陆续点头。想必他们也是这样想的。一旁的李秋寒心中却暗自冷笑,有关这段历史他很是清楚。所以早在这次出兵前,他就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来预防。比如说服李渊,让大军携带更多的粮草。
另外,其实原本地历史中,当时李渊大军面临的困难比现在地更严重。原本李渊出兵前让刘文静出使突厥,向突厥借兵马以求壮大声势。可是刘文静去突厥借兵迟迟未归,让李渊等人以为突厥那有什么变故,很多人都担心后方太原的安全,担心突厥会不会趁机攻打太原,众将士都人心思动,吵着要回去的人比现在更多。
而如今,知道这段历史的李秋寒,提前向李渊提出建议。所以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借兵的时间提前了很多,在出兵当日便已经借来了五百突厥兵、三千战马。使得原本更大的顾虑,消失在无形中。可是没想到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到头来还是有人建议撤兵,真是麻烦啊……李秋寒心中如是想着。
“唉……”李渊少见的叹了口气,失望之色溢于脸上。“难道我们只能就此撤兵,退回太原无功而返?”
“大将军。”李世民和李建成正想说什么,李秋寒抢先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如今我们大军行至此地,未打一仗就返回太原,诸军将士不知其故,会更加地恐慌不安,必然会引发变动,到时候军营内军营外皆有敌人,宋老生以及在黄河对岸的屈突通必将尾随追击。会引起我军大溃败。”
“进军则可图西南。退则连回去都很难,即使我们真的回去了。恐怕连太原都难以安稳了。如今我们是人马无忧,兵卒众多又精兵强将,猛将和谋士如云,而宋老生轻率暴躁,人数远少于我们,左右又无猛将和谋士,我们想要攻破霍邑,打败他们困难么?显然不困难!既然这样,我们怎么能够轻易的放弃,这即将到手的成果呢?又怎能因为区区的大雨,就心思退却无功而返呢?”
“况且,我们可是在天下人面前誓师的,天下人都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如果我们这样连仗都不打就无功而返地话,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么?耻笑还是小事,关键是这样我们会失去诚信,失去所有的威望,不但我们自己的人失去信心,天下人也对我们失去信心,天下才能志士必将抛离我们而去,天下百姓们也只会当我们是夸夸其谈者。如此这样,我们又怎能夺得天下,救济天下苍生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