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紫禁城一日游(1/2)
(按:本章依据《咸丰四年穿戴档》的简单记录和两本有关故宫的书,发挥想像而来,细节地方没做考证,目的在于普及故宫景点知识,跟主要情节关系不大)
咸丰元年六月初九rì,拂晓。
今天是咸丰帝奕詝的生rì,就是清穿文里常提到的什么皇帝万寿节、娘娘千秋节的万寿圣节。这一过万寿圣节宫里宫外都热闹,兆华作为寿星老更是跑不了。
从早晨起来穿衣服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和平rì的不同。今天兆华头戴绒草面生丝樱苍龙教子正珠珠顶冠,穿酱sè直地纳纱金龙袍、石青直地纳纱金龙褂,束白汉玉四块瓦马尾带,穿青缎凉里皂靴。兆华已经穿到咸丰身上二十多天,这身衣服却还是第一次见到,几件衣服中,兆华尤其对那佩着四块白玉的马尾带格外喜欢。
夏天天亮得早,卯正十分,一切准备工作便已经收拾好,接着饭兆华垫补了两块点心就要出发了。这一出发就是一上午,因为按照过万寿节的规矩,皇帝基本上要把紫禁城重要的宫殿都走个遍,对于兆华来说这不啻为一次名副其实“紫禁城一rì游”。
出了寝宫,兆华便坐上步辇,这御辇是用檀香木镶玉做的,尽管用了多少年了,却还是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小通鞭炮响过后,队伍开始出发了。只见的行进队伍兆华大概估计了一下足有数百人。距离兆华身边最近的是贴身太监和宫女,手持拂尘、金炉、香盒各二个。稍微外侧则是拿着唾盂、大小金瓶、金椅、金杌的太监。
在往外则是打着华盖和执扇的太监,华盖二十八顶,执扇则有三十六面。距离兆华最近的一对华盖约有两米多高,厚重的缎子垂下来,一个人打着还有些费力。按照故宫专家的命名规则,这对华盖应该叫做“杏黄云缎秀莲花伞”。兆华琢磨着如果他前世就能把这宝贝拿到央视的《鉴宝》节目中,一定会让罗姐姐(主持人罗晰月,俺的偶像哦)和那些老专家们瞠目结舌,要知道这都是故宫的馆藏珍品,外面绝对看不到的。
御前的皇家侍卫们分成两拨,有手执大刀的、有手执弓矢的、有手执豹尾枪的,各数十人一拨在前面开路,一拨负责殿后。兆华的正前方,两列华盖之间还有十匹漂亮的依仗马匹,也被打扮的盛装艳饰。
仪仗队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叫做奉先殿。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并于清顺治十四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在奉先殿,早有迎接的太监、宫廷道士们分列两旁,接着兆华便要以咸丰帝的身份亲身体验古代皇帝的行礼仪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烧烧香,行行瞻礼就结束了,基本上和领导视察属于一个xìng质:走走形式。
兆华从奉先殿走出来,再次上到御辇上,又是一通鞭炮后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大高殿。
老远兆华就看到大高殿了,心道怪不得叫大高殿,原来确实比旁边的正殿还要高出一截。这大高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是明代皇室、宫官婢女演练道教科仪的场所,同时也是明清两代皇帝祈祷上天、求雨祈晴的地方。在这里兆华将要以皇帝的身份进行隆重的祈祷仪式。这个仪式比较麻烦,拈香都要拈好几次,以表明“天子”为民祈福的诚意。
磨蹭了大约二十多分钟,仪式终于结束,于是兆华离开大高殿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寿皇殿。
仪仗队穿过古朴庄严的寿皇门后,片刻便到达了位于大高殿正北方的寿皇殿。寿皇殿原供奉康熙“神御”,后作为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像的处所。殿覆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上檐重昂七踩斗拱,和玺彩画。面阔九间,进深三间。檐下明间悬满汉文“寿皇殿”木匾额,兆华正从这块匾额下走过。马上他将对着清朝历代君主神像一一行礼。
这次行礼比上次时间还长,而且不仅要烧香,还要下拜,虽然兆华一万个不愿意,也有心拂袖而去,可还是隐忍了下来。他时时刻刻都不敢忘记他肩负的伟大使命。祖先既然把事关民族存亡的重任交给自己,怎么可以再意气用事呢?如果只求自己舒服,那还不如学着秦二世直接把满清折腾下台算了。
兆华咬咬牙,按照规矩一个头一个头地磕完了事,不过在经过乾隆牌位前,他还是轻蔑的瞪了一眼。
离开寿皇殿后下一站是钦安殿。此时已到卯正,明媚的晨光洒向紫禁城的每个院落,一片片青砖绿瓦折shè出一种古老的静谧,也仿佛是一个民族无言的诉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