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阶段性战果(1/2)
本周更新的少,对不住大家了,从下周起无论起点推荐与否,九哲都会每天更新不少于四千字。
下周还能在新人榜上待一周时间,希望大家到时候都能多投些推荐票,让更多的人能知道这本书。
…………………………………………………………………………………………
兆华对历史上内务府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当听文庆说到“须以‘维持现状’为准,敢行改革之事者寸步难行”时,便立刻明白怎么回事了。
尽管文庆没有明说,但八成是他在改革之初遭受到威逼利诱,所以才不得不退让。内务府的那帮地痞流氓能想到的,也不过是这些下三烂的伎俩。
但越是yīn损的伎俩就越管用,历史上大清朝的皇帝不是不知道内务府的祸害,可谁都没办法。即便到了民国,逊帝溥仪想整顿内务府依然无功而返。溥仪曾起用郑孝胥总理内务府,可不出三月,便接连受到恐吓和威胁,于是只好作罢。
你要砸人家的饭碗,人家当然要反击,兆华也知道内务府不仅是铁板一块,而且盘根错节,牵扯到很多宗室贵胄的利益。所以,只要清廷还存在,内务府就不可能被改变。
兆华也曾产生一个想法,那也是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其中不听话的全杀光换成自己信得过的人。但这个想法转念即逝,因为整个内务府人的背后是一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庞大的利益集团,即便清王朝皇权已经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但深宫之内,皇帝的命令却并不是畅通无阻。
兆华不可能亲自去一本一本的核对帐目,更不可能亲手去杀那么多人,而只要把这种事情交给别人办理,不管是谁,敢惹毛了内务府最终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若真敢有人替兆华做这件事情,那才叫“卖命”呢。
此外,兆华还有更深一层考虑,那就是稳定大于一切。很难想象皇宫出了乱子,结果会是怎样。林清之乱时共联络了近十名太监作为内应,虽然因为组织计划不周密最终失败了,但以现在的乱局,谁敢保证不出第二个更有能耐的林清呢?
内务府的包衣奴才们虽然贪得无厌、寡廉鲜耻,但他们毕竟是皇宫内最可依靠的稳定因素,因为其利益和皇帝本人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内务府如果出现不满的情绪,那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对于兆华来说,更为现实的选择是不冒这个险。
大不了再让他们舒服三年,三年之后这些人自然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想到这里,兆华多少有些释然了,全当花钱买平安吧。
虽然不能改变现状,但让内务府的人给皇帝孝敬点银子还是有办法的,正所谓“捞一票、算一票”。
思忖片刻,兆华对文庆说道:“现在户部入不敷出,存银不够发放京官一月的俸禄。为此,王大臣们都先后上书削俸,以和国家共度时艰。内务府的奴才们历代为皇室豢养,虽不能读书明理,但奴才与主子休戚与共的道理还是应该明白的。爱卿可把这层意思给底下的人传达过去,但凡有愿意拿私财报效朝廷的朕都有赏赐,捐的越多,赏赐越重。”
文庆领旨后自去办理不提。却说兆华从园子里走出来,在太监侍卫的陪侍下在钟粹宫里完完整整转了一圈,可就是不见脑海里那位美人的身影,既无缘就以后再说吧,兆华颇有些失落地打道回府。临走之时,兆华看到了园中的两颗桃树已经硕果累累,随口“yín诗”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chūn风。旁边的崔公公和侍卫们都听到了,可他们也不知道所谓“人面”姓甚名谁,现在何处啊。
文庆的办事效率还是不错,回去后马上依照兆华的吩咐,以通俗的语句添油加醋传达下去。而内务府的奴才们也算有良心,纷纷表示愿意与皇上共度时艰。
文庆一看大家热情高涨,于是便下达了一百万两银子的硬任务,从各司院到各基层部门逐层进行分解,分解的标准自然是按照在内务府工作时间的长短,差事“油水”的多少以及职务的高低来进行。说实在话内务府三千人的团队,完成一百万两的任务太小意思了。
因为兆华说了人人有赏赐,捐的多赏赐的多,所以分解完成后,有不少人还自愿多捐,最后共募集了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其中最高的一个捐了五千两,其人名叫三和,是负责宫内祭祀用干鲜果品采购的。三和不过是一个负责果品采购的小官,油水不是很多,可他为什么甘做出头鸟呢?三和没有说,兆华也没有问,不过一年以后兆华终于弄明白了。
由于也算自愿捐献,所以第二天下午,所有的捐款便已到帐。奴才们捐完银子,就等着皇上赏赐了。兆华按照所捐金额,分为五等,其中一等赏赐三名,赏赐的是御笔字画。考虑到大家文化水平不高,兆华干脆就弄了些古代话本小说中常见的词句。第一名三和赐御笔书写的“jīng忠报国”四个大字,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赐“忠孝两全”和“知恩图报”四个字。能得到皇上的御笔褒奖,三和他们自然是十分高兴,因为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荫蔽子孙的好宝贝。至于剩下的二至四等赏赐都是挑一些藩属或外省的贡物,比如貂皮、人参、沉香等等不一而足。至于那些最底层跑腿的或者油水极少的奴才们一般是捐二十两(别小看二十两,这足够一户中等收入的四口之家半年的花销),所得自然是最不值钱的第五等赏赐,就是一些小点心或者水果什么的。
拿一些微不足道的赏赐换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兆华自然是说不出的高兴,也由此看到了“奴心可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