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惊天巨款(1/2)
咸丰元年六月三十rì中午,也就是端华、肃顺把银子弄到手的第二天,两人同时出现在上书房内,而此时兆华身边的太监、侍卫们均被支开。
“行了,这下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兆华等身边的人都退下后说道。
“启禀皇上,微臣奉旨查抄那几十个库兵和管库官吏的家产,竟然查出了四百三十万多两银子,微臣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所以才不敢走漏风声。”
一听查出了四百多万两,兆华也吃惊不小。虽然之前感觉这些人的家产会不少,但真没想到光现银就有这么多。此事若让天下人知道,那旗人的脸面就算丢尽了。想到这儿,兆华平静地说了句:“恩,还算考虑得周全。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
“启禀皇上,此案审理均是臣等在步军统领衙门连夜突击进行的,所以只要销毁那些审案的卷宗,那些库兵们们世代盗银的龌龊事便不会传出去。至于这些银子,微臣觉得只要分几批运到内库估计不会太显眼,时间一长也就不会再有人提及此事了。”端华将他们提前想好的“洗钱”办法和盘托了出来。
“这件事做的不错,无论库兵偷银的事,还是抄出这几百万两银子的事,只要传出去都会让朕脸上无光。难得你们想的如此周到,就按你们说的办吧。”兆华继续故作深沉地说道。
“启禀皇上。”一直保持沉默的肃顺开口说话了:“除了这四百三十万两银子外,还抄出金货二十万两和一百多件珍玩字画,另外田产房契无算。不知这些皇上打算如何处置。”
吼吼,这下发大财了,兆华有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说道:“真没想到这些蛀虫竟然从国家偷窃了这么多钱财。金货也存在内库,至于字画和田契房产就交给内务府处理吧。”
“是。”
“端华、肃顺你们这次立下大功,要什么赏赐你们自己说吧!”兆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皇上交代办的事也就是臣等打心里想办的事,为社稷尽忠是祖宗们世世代代的教诲,岂敢因一点小功劳就在皇上面前邀功讨赏。”
虽然是一句虚文套话,但从端华的口中说出来也满是这么回事,谁让人家是铁帽子王,是大清朝股份公司的股东之一呢?
想到这儿,兆华说道:“也罢,朕就不赏你了,但肃顺却要重赏。除了朕曾答应过的户部尚书外,再给你个军机大臣的差事,如何?”说着兆华便把目光转向了肃顺。
肃顺还有什么好说的,赶紧磕头谢恩:“微臣谢皇上提携之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人又聊了一阵,兆华感觉时间不早了,便最后叮嘱了一句:“剩下的事情仍然由你们俩分头去做,肃顺负责分五次把银子和金货运到内库;端华负责把珍玩字画和田产房契移交给内务府处理。切记不可走漏半点风声,事不宜迟,这就快去办吧。”
兆华也很担心事情传出去,丢人现眼不说,大臣们也难保不嘀咕点什么。看到皇上平白无故弄到几百万两银子,谁还心甘情愿的捐出自己的俸禄呢。
四百三十万两啊!待端华、肃顺退下后,兆华在心里狠狠的对自己喊了一句。有了这笔钱还能有啥干不成的事情?在兆华的计划中,第一步要筹集到六百万两银子,有了这笔银子之后才能启动一切改革的根基——币制改革。可如今加上先前筹到的三百七十万两银子,已足有八百万两之多。怎能不让人激动呢?
至于那珍玩字画虽然现在派不上用场,但可以作为给大臣们的赏赐,留着以后慢慢用。那田产房契则可以直接变卖换成银子,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但兆华根据这些人家底的规模粗略估计应在一百万两以上,至于通过内务府能收回来多少那就另说了。
此外兆华还有一个“惊喜中的惊喜”,就是那二十万两金货。那可是实打实的金子啊,rì后过渡到金本位的时候可全靠这个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