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怒宋 > 废掉的开头,凑字

废掉的开头,凑字(1/2)

目录
好书推荐: 圣魔审判 搅动星河 天道印邪神 民国征途 无限之随心所欲 武狱 儒蒙之巅 强者唯仙 蓝狼传说 蛟龙三玄变

第一章金家大院

赤塘关。

正南一百九十里便是河东重镇太原,龙城太原山围三面河阻一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五胡乱华以来,已成北方蛮族南下的咽喉要道。

天门关、石岭关和赤塘关曾经无数次的成功拱卫太原,并称太原三关,尤其是石岭关和赤塘关相距仅三十里,中有官帽山连接,呈犄角之势,为三关之中最重要的一环。

大盂镇在关南六里处,约莫有千余户人家,这样的规模足以相当于一个小县治下的的人口数量。因为地势低洼,更是这一带少有的良田之所,故此,大盂镇是这一带繁华所在。

却说镇子里有户金姓人家,说起金家真个是无人不知无人,实乃最殷实的富户,几乎占据了这一带半数的良田,更是经营着一家油盐铺和一家车马铺,大盂镇第一富户的名头实至名归。每当收获季节,给金家缴租子的佃户都不知有几。

大盂镇靠近大宋边界,金家祖上原本是流窜与边界的山贼草寇之流,想是打家劫舍的营生也不好过,便在几十年前落户于此,过起富家翁的逍遥rì子。

想是改不了那股子草莽之间的匪气,金家人初到大盂镇的时候也没有少做欺男霸女的勾当,惹得镇子里骂声一片。只不过金家人手段强横,又财大气粗的使了许多银钱,和县里的老爷们称兄道弟暗通款曲,众人也奈何金家不得。

如今的金大老爷已经是金家的第二代家主,单名一个虎字,生的五大三粗膀阔腰圆,豹头环眼的模样活生生就是再世的张飞。这位金虎金大老爷和他的先辈不同,总是尽力的修补和村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时不时的拿出些银钱来做一些修桥补路的善事。明明是霹雳火爆的莽汉却总是要扮作儒雅的模样,大字也认不下一箩筐偏偏刻意的以文人自居,最是喜好召集镇子上同样认识几个字的家伙,弄些以文会友附庸风雅的勾当。

年关将近,眼瞅着已是腊月二十二,明rì就是祭祀灶王的rì子,照例金虎金大老爷要宴请镇子上几个“志趣相投”的“文雅之士”,共商“诗词盛宴”。

金大老爷绝早起来,特意把头发梳理的一丝不乱,还有模有样的带上文士纶巾,白袜青鞋,穿上水蓝滚白边儿的斜襟子长袍,完完全全就是衣服儒生的打扮。

金大老爷纶巾齐齐,青鞋方方,还特意将一柄水墨画的湘妃竹扇拿在手上,按说应该有几分文采风liu的模样才是。奈何金大老爷年纪已过四旬,又生的形容丑恶样貌凶顽,怎么装也不象是个读书人。尤其是此人的言行举止没有一星半点的斯文之气,一说话就泄露出他粗鲁莽撞的真面目。

金大老爷肥硕的身子把地皮踩的山响,土匪进村一般的满院子乱窜,口中更是大呼小叫:“李源,李源,你这吃货还不曾起床么?”

“起了,早便起床了,水缸都挑的满满,柴火也劈了不少……”尽管已经是隆冬时节,李源也不过是劈了件小夹袄子,纽襻也敞开几个,正挥动斧头劈柴。

这李源身材极是高大,比魁梧的金大老爷还要高出小半个脑袋,尤其是身子健壮的好似一头猛牛,干起活来能顶三个好后生。

这个牛一般的家伙本是前些时候饿倒在村口被金大老爷捡了回来。这年头朝廷里的税赋多如牛毛,北边又有女真蛮子捣乱,饿殍遍野还谈不上,但是路倒儿还是不少。

金大老爷把饿昏过去的李源捡回来之后,两碗黄麋子糊糊灌下去之后就成了李源的救命恩人,金家大院儿也理所当然的多了一个不用工钱的下人。

李源这后生人老实,又不偷懒儿,眼里总是能看到活儿,别人不愿意干的营生他总是争抢着去做。一想到这里,金大老爷总是暗自得意:那两碗黄麋子糊糊真是物有所值,轻易的就换来一个不花钱的好长工。这样的下人不仅老实还能当牛马一样的使唤,要是多几个李源这样的一年怕是要省下百十吊钱吧……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个家伙太能吃了,说他是吃货也不算冤枉了李源,插筷子不倒的稠米饭每顿都要三四碗,还要再加三个大碴子高粱饼。

不过金大老爷也不在意这样,不能吃饭哪里来的力气干活?大骡子大马的牲口还要添几声黑豆才拉得动磨盘呢。只要能给我金家干活,就不怕吃饭!

“李源呐,一会子早饭罢了,你就去文家一趟,请文老先生来过来吃酒,再商议一下修葺牌坊的事情。”金大老爷把那柄很是花俏的擅自插在后脖领子里,歪着脑袋想想:“文家的光景过的恓惶,怕这年关不好过,你去的时候去账房支两吊钱,再拿五升黄米过去,对了,还有那个猪头也送过去吧!”

看金大老爷满脸虬髯,却穿了文士袍,尤其是袍子上还绣了一多栩栩如生的牡丹花,这样的装扮要是穿在一个儒雅的秀才身上,自然是平添几分风liu。可是金大老爷穿了,企业是说不出的滑稽可笑。

“叫花子穿龙袍也不象皇帝……”李源微笑着念叨,径自去厨房领取吃食。

金大老爷的脾气确实是火爆了些,也经常摆大老爷的臭架子,不过这人还算不错,小事情上虽然屡屡犯错,大义却从不曾亏过。尤其是一改祖上欺负村民的作风,时常的接济镇子里的贫苦人家,属于那种典型的贪小利不忘大义的人物,勉强还算不错。

李源掰着老大黑瓷碗,起劲的啃手上的高粱饼子。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省摔跤队主力队员,李源实在不能适应这样粗鄙的伙食。

当初在摔跤队的时候,那伙食可是经过无数专家的论证,再由营养师搭配,比这金家的高粱饼子强了千百倍也不止。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源总是极力掩饰自己的与众不同,尽量使得自己和这个时代更加的融合。通过种种旁敲侧击的手段,李源才知道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大宋宣和七年的年尾,现在的金家大院就在太原以北。

对于宣和七年,李源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印象,也不清楚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时代,只能从地理位置上判断这是北宋的某个时间段。具体在这个时间段里有些什么样的大事发生就不得而知了。

待到前些rì子听说女真蛮兵犯境的消息之后,李源才明白自己是在北宋的末年,毕竟女真人作为北宋掘墓人的角sè登上历史舞台的。

在李源的心目之中,北宋曾经代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文明,无论是科技和经济,还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其他民族拍马难及的绝对高度。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辉煌的时代,在赵宋的治理之下,以十倍的兵力百倍的国力,居然被女真蛮族打败,使得中华文明开始堕入苦难的深渊。从此来自北方的蛮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接连崛起,肆意践踏中华大好山河,辉煌的华夏文明和淳朴的炎黄子孙在外族的铁蹄之下逐渐rì薄西山……

既然女真鞑子已经开始南侵,那么距离靖康之耻——这个炎黄子孙心头永远也挥之不去的耻辱也不远了吧。

整个北方尽落胡虏手中,人口减少半数,这是一场灾难。

不光是大宋帝国的灾难,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

“巍巍中华,浩荡河山!”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未来,李源再也掩饰不住深藏在骨子里的热血气概,恶狠狠的咬一口手上的高粱饼子……

无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都需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jīng力,随时准备在中华需要的时候把满腔的热血抛洒出去。

第二章幽会大防

李源拎了个毛也不曾褪尽的猪头,怀里揣着两吊钱,褡裢里是五升黄灿灿的jīng米,径直去往村口的文老先生家中。

说起这文老先生,可是大盂镇方园几十里家喻户晓的人物,和金大老爷一样是镇子里影响力最大的人物。

金大老爷财大气粗又zhan有许多良田,能叫许多人为金家牛马一般的劳作,又和官府有许多往来,提起金虎金大老爷的威名还真是罕有不惧的。

文老先生却是不然,听说这文老先生的祖上曾经出过状元郎,曾经官至什么什么大学士,反正就是很大的官老爷。文家祖上为官清廉,治家严谨,尤其是文家子弟都是彬彬有礼的儒雅之士,绝对算是书香门第。

听镇子里的人说,文家的那个状元郎祖上因为太清廉了,好像是得罪了哪个权贵,终于没有落下好结局,最后罢官丢命,就葬在老家大盂镇。

到了文老先生这一代,家道中落的厉害,然文老先生依旧保留了文人的风骨,虽有满腹经纶却不求闻达显赫,而是几十年如一rì的办义学,不要一文钱不拿一粒米的免费教授附近的孩子们识文断字。

大盂镇这样的偏远地方,能够认识字的就有好几百人,能够达到一成的入学率,这在当时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事情,就算留名于方志之上也不为过。

以大盂为中心方圆十几里之内,识文断字之人都是直接或间接拜文老先生所赐,只要是个认字的,都可以尊老先生一声:师傅。

而且老先生为人平和,从不于人争抢甚么,名声好的不得了,在镇里镇外算是最德高望重之人,说话也是最有权威。

文老先生和金大老爷是镇子里当之无愧的头面人物,只不过人们对金大老爷最多是敬而远之或者说是纯粹的畏惧,而对于文老先生却是实实在在的尊敬。

文家不经商不务农,只是守着一点祖产过rì子,自然是愈发的拮据。每到农闲时候,老先生就给孩童启蒙,到了农忙就到村头的墓地之中为那状元郎老祖宗守墓。

天气干冷的厉害,李源缩着颈项来到村口的文家老宅。所谓的老宅准确的来说就是几间守墓人的破败小屋,干打垒的院墙堪堪及腰,门楣处的石头栓子也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早就风化的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只有门帽子上石雕的飞云纹路仿佛在诉说着这个院落曾经的辉煌。

虽然文家的院子已经破败的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却没有人会小瞧生活在这里的文姓一家。院后埋葬的就是文老先生的祖宗——那曾经辉煌一时的状元郎;文老先生本人的威望在大盂镇也是无人能及,何况文老先生还有两个儿子,长子是镇上的铁匠,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次子却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文家次子生的眉清目秀十分俊朗,最难得的是此子从小就博闻强记熟读百家,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十三岁过县试(人们习惯于把宋时候的州试用唐时候的县试来称呼),十六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过府试(省试),是当地唯一功名在身人物,素有才子之名。

过了这个新年又是大比之时,以文家次子的才学高中头魁如探囊取物一般轻而易举。镇子里的人都说文家的这个公子是文曲星转世,再现当年文家的辉煌指rì可待。也不知道有多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托人来提亲,都被文大才子给回绝了。

很明显,文家的这个大才子前程远大,出将入相紫绶金章虽不敢说,封妻荫子金冠玉带定然不在话下,自然不把镇子里的这些寻常女子看在眼中。久而久之,人们也就断了和文家联姻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