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吞吴(六)(1/2)
濡须口始筑于建安十七年位于两座大山之间的水口也称为濡须坞。从建安十八年到如今魏军南下濡须口作为二国必争的军事要地可谓历经无数战火摧残。
别说是刘禅就算是吴国的君臣众人也是想不到引以为傲的濡须口竟然会陷落。在众人的思维之中魏国即便是倾国而来想攻陷濡须口也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濡须坞高大厚实射击孔无数有足够的兵力守卫怎么可能陷落?况且还有闻名天下的江东水师保驾护航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基纵横两淮所向无敌从诸葛诞到陆凯丁奉朱异都难以在这魏国名将手下讨得甜头。但不代表王基的水战和魏国的水军足以应付江东水师攻克濡须坞这样的堡垒。
即便是王基大兵压境也一样是派出了偏师去袭击柴桑。而吴人在保障濡须口足够兵力之后便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柴桑方面。甚至陆喜亲自带领四万多吴军日夜兼程的赶往驰援。
比起濡须口的六七万吴军来说柴桑那边就算有十几万吴军也是不如濡须口稳妥的。
正是这种心理酿成了打错也让魏军钻了空子。
魏军的战船早就经过了改造同时王基本人也早有吞并东吴的心思因此对于东吴防线的地理水以及应对战术早是胸有成竹。
经过月余的对峙王基摸清了江东守军的布置和套路同时也证实了自己心中所想于是便发动了总攻!
江东水师纵然精锐可魏国这边却是以多取胜。无论大船还是小船均在江东水军的数倍之。造船一事从曹操时期到现今的曹奂魏国就从未停止过。而水军的操练也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加魏国觉悟之后的科技飞速发展因此在质量大型船舰的攻防能力也已然不逊色于江东水师甚至在攻击手段更加的丰富和多样化。江东水军的手段魏人早有了解除了船不断的变大其余的手段和技巧均早停留在历史的某一个阶段一成不变。
相反魏人的手段是第一次拿出可谓是吴人为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王基老谋深算之前的交战中没有启用这新式的战舰直到总攻之刻才允许各军使用。
吴军和魏军在水面鏖战见魏军越陷越深心中只是兴奋。等到魏军开始四散奔逃吴军更是高兴于是放心大胆的在水面追击魏船。这棒打落水狗的买卖谁不愿意做呢稳赚不亏啊。
潘翥也好楼玄也好算得是一时的俊彦只是火候和经验都远不及王基老道。见魏军实打实的和吴军交战多时又是真正的溃败了也就放心的任凭水军追赶。却没有想到王基纵横淮间十余年少有败绩岂是如此轻易就进行决战的人物?
江东水师随着魏人的四散奔逃也化整为零的追击着不想迎接他们的是数倍于自身的魏国船舰。不仅是数量的巨大差异魏船离着老远就已经使用了船的投石车。
石块和火弹呼啸而至吴国淬不及防死伤惨重。面对从天而降的石块和火弹除了事后的补救外实在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式。水面躲避也是困难那投石本来就是范围攻击只能用肉眼观察个大概范围再调整自己船只的位置。
无奈的是面对数倍于自身的魏船同时发动吴国战船活动范围内的大部分空间都遭受着投掷躲闪的效果实在是微乎其微。
兵力单薄的江东水军想冲锋前就要付出代价寻常的时候前面的战船受创总会给后面的战船争取时间和空间不过这只适用于大批船只的作战。
因为追击魏国船只而分散的江东水军无论是前进还是撤退都面临四面八方的攻击。大的魏船用投掷小船则是游弋四方倒油放火弓箭射击。吴人根本没有硬冲的资本自己被砸沉也就沉了魏国水军拍拍屁股就去攻击附近的吴船想对魏国水军造成杀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闻名遐迩的江东水师如此轻易的被魏军摧毁看的潘翥和楼玄以及一众江东兵将目瞪口呆。
能够从魏国水军围困中脱身而出的吴军不足二成而大多数也是船体带伤失去了作战能力。甚至有些船只好不容易逃出魏军的包围却是在半途中沉船水底。这一切都看在东吴兵将的眼中深深的震撼之后便是恐惧!
没有水军的护持濡须口就像离开襁褓的婴儿。魏军的投石攻击远超濡须坞的射击范围可以优哉游哉的不间断攻击濡须坞。这种状况下濡须口不被魏军攻占那可真是奇了!
濡须口的失守意义重大吴国布置在正面的水军近乎全军覆没更是雪加霜。没有水路制衡魏军的力量魏军的大小战船可以毫无顾忌的冲入吴地攻占各个港口在各处登陆简直是防不胜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