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困局(1/2)
今天第一章,呵呵有点晚,大家周末愉快啊!
————————————————————————
汝南攻略虽然惊险,可结果毕竟还是好的。刘辟投降之后,把汝南的军需物资都上缴了出来,夏侯惇虽然被烧掉了不少粮草,可还是能够补充回来。
对于夏侯惇来说,曹煜的忽然出现已经让他极为惊讶了,而他还能带来两万兵马才是更让他想不通的事情。就算孙策再大方,也不可能把自己的部曲都送给曹煜吧。等到他听完曹煜的经历后,对这突然变化极大的大公子又敬佩了几分。
“子修如此才干,主公后继有人啊!”夏侯惇在曹营中地位甚高,因此可以直呼曹煜的名字,“再过几年我们这些老家伙看来都可以颐养天年了。”
“元让叔父说的哪里话,小侄要学的地方还多着呢。”曹煜又仔细看了看夏侯惇包扎的伤口,“叔父的伤都不碍事了吧。”
“都是些皮外之伤,过两天就好了。”夏侯惇叹道,“若不是子修及时赶到,我也许永远都见不到你们了。子修的救命之恩,做叔父的没齿难忘!”
“都是叔父福大命大,小侄也只是赶巧了而已。”在许昌曹煜就没少缠着夏侯惇学习枪法,和他之间的感情慢慢也在建立当中。夏侯惇把他当作子侄看待,自然言传身教,毫无保留,曹煜也同样心中感激。
“方才你身边那射箭的将军实力很强啊,他是何人?”夏侯惇当然也看到了那仿佛通灵的一箭。
“他叫太史慈,字子义,是小侄在江东遇到的。”曹煜把他和太史慈相遇的经过讲了一遍,又笑道,“叔父千万别在他面前再提那一箭的事。现在子义正在自我批评当中,他说若是他箭法到家了,不管刘辟如何躲闪,也能射中他的咽喉。”
“太史慈?就是和孙策神亭大战的太史慈?”夏侯惇目中发光,“果然是名不虚传!只是对自己也太苛刻了些……不过自我苛刻也是成为一代名将的素质吧。”
夏侯惇这随口的一句话让曹煜深受启发。是啊,若没有一些偏执,没有那种近乎变态的自我苛刻,又如何能成大事?从古至今几乎所有名臣名将都是自我管束极严,好胜心极强的人。只有不断挑战自己,不断攀上新的高峰,才能到达常人所无法到达的位置!他自己虽然拥有两千年的知识,可这些并不足以让他坐吃山空,无论是谋略还是武勇,他需要提高还有太多太多。
曹煜凝视着夏侯惇,这个已到中年的将军依然保持着非常彪悍的体态。他的目光坚定,面容立体感很强,因而显得更加沉稳严肃。能说出方才那句话的人又怎会有勇无谋?他虽然遭受突袭而折损了兵力,可那并不怪他,只能说曹操的信息情报系统还不健全。而他竟能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仅靠八百人就坚持了半夜,还挽回了即将崩溃的士气,最后从容面对死亡,这些不都是名将应有的素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