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困局(2/2)
如果说夏侯惇还有缺陷,那也许就是他治军不严。不过青州兵本就素质不高,他还需要时间来整合这支队伍。以他方才对自我苛刻的定义,以及金石营所表现出的精神和战力来看,青州军逐渐走上正轨并变成一支精兵,也能指日可待了吧。
——————————————————————
汝南一波三折,寿春那边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夏侯渊的疾风骑果然是支机动力极强擅长奇袭的队伍,到了安风津时袁术军根本就没有反应。把守安风津的是袁术的大将桥蕤,当他匆忙上阵之时,夏侯渊已经率部冲到了他的面前。桥蕤壮着胆子举枪就刺,可他的枪还没刺出,夏侯渊的刀就已后发先至,直劈他的头顶!
那是闪电般的速度,也是夏侯渊武功的精髓。他的刀法和他用兵一样,都是以疾、奇、诡为主,而首要一点就是要够快。在夏侯渊的概念里,不管对方用什么招式,只要他够快,就能占据先手,克而胜之。因此他的刀和刀法都一样,就叫“电刃”。这个颇为现代感的名字在桥蕤面前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桥蕤招式已经递出,完全来不及变招,而电刃已经从他的头顶一直切到了肩胛骨的位置。他根本来不及惨叫,头颅就已断为两半,白的脑浆、红的鲜血泼洒到地上,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夏侯渊只用了一刀,就解决了桥蕤。而桥蕤的惨状更让袁军胆寒,当疾风骑发起第一轮冲击的时候,还能抵抗的人只剩十之一二。
曹操大军渡过淮水的时候,安风津的战场已经清理干净。吕布和刘备的兵马也已同时杀到,孙策信守承诺,封锁大江驻军历阳,从南面进攻寿春。
袁术看到四面八方都是敌人,惊恐万分,茫然不知所措。这时他的手下杨大将献策道:“寿春连年水旱,又经此战祸,民心生怨。而且敌人势大,若是正面交锋恐怕也无胜算。不如把大军留在寿春,坚守城池不与对方作战,等到对方粮草用尽自然会退兵。陛下则率御林军过淮水到汝南暂避,只要寿春转危为安,陛下再回来也不迟。”
袁术同意这个想法并立刻实施。就在他想要离开的前一天,接到了汝南陷落的消息,西进的道路已经断绝。无奈之下,袁术只能退而求其次,率御林军暂时到涂中躲避,令李丰、乐就、梁纲、陈纪四人分兵十万,坚守四门,并吸引敌人的注意。
寿春毕竟是袁术的大本营,这些年不断翻修加固,城墙高大厚实,守城器械一应俱全。曹操、吕布、刘备和孙策四路大军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十三四万,敌我双方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守城方自然占了便宜。再加上李丰等人严守袁术的政策,无论敌人如何挑衅,始终闭门不出,就这样半个月下来,曹操等没有占上一点便宜,还白白在攻城中损失了一些兵力。
更让曹操为难的,就是他们的粮草果然开始接济不上。这些士兵都要吃饭,寿春周围农田几乎全被毁坏,一粒稻谷都没有,兖州豫州也同样不富裕,时间拖得越久,对曹操就越不利。若是就此罢兵,也太过不甘心,更会助长袁术的气焰。因此曹操必须一鼓作气拿下寿春,否则就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
就在这进退维谷的时候,曹操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曹煜终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