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锋芒 > 第一章

第一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都市之替身传说 突刺 邪道至尊 焱皇 九转金莲 嚣张无限 魔道第一 鸿蒙神帝 盛唐权奸 战争之王

「和丰十四年进士题名录,辛末科二甲第七十九名!荆湖辖区荆南行省星沙府天心坊,狄锋,民籍!」

「辛末科二甲第八十名,……」

……

内务府司礼大太监陈公公尖利的嗓门,在帝京的上空回荡。

……

「爹啊,娘啊!你们听见了吗?!孩儿我中啦!我中啦!」

一个中等身材,衣着朴实的青年儒生,欣喜若狂,泪流满面。

……

「啊——!」

「吵呀!烦死了!折腾了一晚上,睡觉还不老实,梦话都说这么大声!」

从旧日好梦中被推醒的狄锋,迷登登地睁开眼睛,恼火异常。

印入眼帘的是一个满脸倦容,披头散发的高车族女子。皮肤白皙,鼻梁挺直,褐色眼珠很大。她全身赤裸俯过来,两个大奶子毫无顾忌地在狄锋眼前荡来荡去。

按说这个叫骘妹的高车女人,也还称得上漂亮风骚。她的奶子尤其大,如果说轩辕女人的东东只是小哈密瓜的话,那骘妹的那玩意儿就足以堪称特大号西瓜了。皮肤白皙,盘儿亮,条儿顺,前挺后撅,也完全符合狄锋的审美观。

美中不足的是,毛孔有些大,就算用香料洗过澡,身上也有股隐隐约约的膻味。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言语粗鄙,毫无情调,比之帝京、大同府、扬州府、潮州府那些能吟诗咏词、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的高级艺妓来,那可就差得太远了!

想到这,狄锋就会忍不住骂自己迂腐愚驽!

读书的时候被那些圣人之言迷住了心窍,被正史上那些良将名相、清官廉吏的事迹所感动,傻呵呵地想干一番大事业出来。任安阳知府的时候,那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前程似锦,多少豪强富绅抢着请客,多少欢场名妓抛来秋波,自己却正眼也不瞧一下。现在可好,在这个帝国最西北的偏僻的边关小县城里,能一饱艳福的最靓女人,也就骘妹这等货色!

「不想跟老子睡就滚!滚回你那马粪窝里去!」念及此,狄锋越想越来火,「操你娘!」

「你个大色狼,俺妈那么大年纪了,你还贼心不死。」骘妹一点也没有滚蛋的意思,她擎起狄锋那根滚烫挺拔的活儿,大白肥臀一屁股坐下去,「还是让我舍身救母,先放倒你个色狼!」

男人就是这样,一到大清早儿,不需要有任何原因,身下那根东西总是自动地充血,挺立如青松,坚硬若铁铸。

在昨晚已经大战三百回合的情况下,现在狄锋其实一点也没有再来一次的兴致,但他任骘妹坐在他身上摇来荡去,任高车女人轻轻啃啮自己的胸肌和*。

他的心思,仍沉浸在对过往的悔恨,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之中……

狄锋出生于荆南行省之治所——星沙府的一个贫寒的小市民之家,父亲是一个普通的茶楼伙计。

作为茶楼伙计的狄老汉,虽然自己肚子没多少墨水,大字识不了一箩筐,但他却在星沙府最高档的茶楼——「雅茗阁」当差,见识过府台、布政司甚至是来自总督府的大人物之排场和气派。狄老汉暗自下决心,不能再让家里的独子——聪明伶俐的锋伢子再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做没出息的服侍人的伙计,而要像那些当官的一样,走路有人抬轿,吃饭有人服侍,到哪家酒馆茶楼,店主都求着他们吟诗作赋,留下墨宝……

狄锋十岁被送到一老秀才那里开童蒙,从此开始了十三年的寒窗苦读。为了供养这个聪明的儿子读书,不仅老爸要辛辛苦苦一文一文地挣钱,老妈更要一文一文地省钱,并替人织布、纳鞋底、刺绣等补贴家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狄锋也很早就比较懂事。上完学回家后,他会通过帮邻里挑担井水、帮隔壁的铁匠老头拉风炉等,挣些辛苦的小钱,帮衬父母度日。劳动催生强健,故而狄锋的身板相当结实,体质不错,不像帝国的许多读书人那样文弱不堪,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荆湖学人。

荆湖地区,尤其是荆南的读书人,在轩辕帝国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显得绰尔不群,颇为扎眼。

这些来自荆湖辖区的莘莘学子,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和济世情怀,重实效而轻虚名,崇尚经世致用,不喜玄谈清议。与其他地方不同,荆湖地区血性豪迈、好勇斗狠、敢于打抱不平、敢于匡正除暴的好男儿,不是莽夫白丁,不是粗陋的屠狗之辈,而往往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读书人。他们不像其他地区的文人那样,自命清高,既轻视武人战士,自身又怯懦孱弱,相反,荆湖学人以身强体健为荣,喜好武学,精研兵法。「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每当有人以此民谚讥讽儒生学子的时候,就会有荆湖学子自信而且自豪地,底气十足地挺身反驳,「荆湖人除外!」

这种特殊的地域人文精神,自然是诸多文化因子的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但也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地域精神与轩辕子民在荆湖区域的开发,有相当大的关系。

轩辕子民发祥于中原,渐次向四面八方扩展,亦在各地遭遇各式各样的未开化之原住民,如闽越辖区之山越,荆湖辖区之荆蛮,广南辖区之狸僚,天脊辖区之吐蕃、诸彝等。总体而言,在拓展、开发的过程中,原住民各族都逐渐融合进轩辕子民之中,共奉轩辕大帝为始祖,形成牢固的文化心理认同。如此,轩辕族的力量更为强大,而原住民的文明层次和生活水平亦得到巨大提升。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与不和谐,甚至发展为武装对抗,暴力冲突,造成喋血田园之惨剧。

在所有内陆原住民中,荆蛮的抵抗最为强烈,但轩辕子民却对荆蛮的同化亦最为彻底。荆蛮尊奉轩辕大帝的死对头蚩尤为始祖,脾气火爆,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至今荆湖辖区仍有「霸蛮」一词活跃于语言中,意思是一味用强、不顾条件硬干等。

轩辕子民在开发过程中,与荆蛮相处,既宣圣贤之仁德,又通贸易之便利,更以刀剑相佐卫。两方在历史上无数次大打出手,血流成河,最后的结果是,荆蛮基本上全都融入了轩辕族之中。

对内陆原住民,帝国素有「生番」、「熟番」之分。熟番指与轩辕子民杂居,尊法服役之民;生番指深居内山,不服王化之民。在荆湖辖区,荆蛮几乎皆为熟番,罕见生番。这与吐蕃、诸彝各成体系的天脊辖区等,恰形成鲜明对比。

轩辕子民在融合荆蛮,教化提升的同时,自身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对方的影响,张扬奔放,尚武喜兵,推崇实际,戒绝空谈。这种民风自然也影响到当地的读书人,是故帝国的荆湖学人,十分独特,自成一派。他们中,翰林少,能吏多,皓首穷经者寡,投笔从戎者众。

不过,在当前这个重文轻武、高度腐化的承平时代,这样一群人并不吃香,反而处处受到排挤和贬斥。

狄锋就读的私塾,馆主为一落第老秀才朱文才,亦是一个典型的荆湖学人。朱老秀才授课,除了讲四书五经,八股作文之外,亦教各朝历史,诸子百家,诗词书画,尤好传授兵书战策,评论战史典例。

除此之外,朱老先生还不搞「晨读」,代之以练剑、射靶、御马等为内容的「晨练」。这种教学方式,即便在荆湖之地,亦属非常罕见,故而一些传统文人将老头儿的名字谐音,以「猪瘟才」相讥。

也有学生家长出言质疑,但朱老头子却振振有辞:圣人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仅为其中一门,我教的完全符合圣贤之道!我要教育的,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强健有为的君子,不是寻章摘句之雕虫,而是匡世济民之人凤!

狄锋的爸爸,狄老头子也曾顾虑过「猪瘟才」的恶名,可朱老头的学费是星沙府里各家私塾中最低,故而家贫如洗的他,也只有把自己的独苗托付于那个古怪的老猪瘟了。

聪明慧颖的小狄锋,深受朱老头的喜爱和重视,悉心培养,严加教诲。狄锋亦非常争气,不仅通晓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而且在科举亦是一改猪瘟老秀才履考履落的厄运,由秀才而举人,由举人而进士,大大地给老头子长脸,为他私塾教馆挂起一道金字招牌。

星沙府为荆南行省之治所,狄锋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经常目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巨大反差,自小就深切体会到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而最加深他这一印象的,莫过于他背上的一道棍伤。

在朱老头的私塾里,也有故意欺压同学的小衙内、小霸王,作为寒门子弟中的佼佼者,狄锋时常与之发生冲突,带领小伙伴们起来自卫,甚至于反向报复这些恶少。因为这个缘故,狄锋一直被他们视作眼中钉,肉中刺,直欲痛扁其一顿解恨。

十四岁那年,府台臬司之子,纠集三个恶仆,在一条小巷中把狄锋截住。狄锋一个小孩面对三大一小的四名对手,豁出命来奋起反击,一拳将小衙内的门牙打掉两颗,又顺手抄起一把门铲,以猪瘟老头所教之招式,把三个恶仆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不过,在打斗中,他自己也受伤不轻,最严重的,是背上挨了一计狠狠的棍击,形成一道乌黑的印记。后来伤虽然早已养好,但痕迹依存,无法褪去。

这条乌黑的伤痕,位于背胛肌肉群下方,长约五寸,状似游龙。每逢阴雨天气,尚有些隐隐做痛。其实,长大后,这种肉体上的痛感已然非常微弱,但心灵上的痛感却日渐加重,它在时刻提醒着狄锋,当日是多么的穷苦,是多么的受欺压!

这道伤痕,更对狄锋年青时嫉恶如仇的性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就这样白天修文习武,闲暇时做体力活,中了举人之后指点童蒙学弟,以挣些碎银补贴家用,狄锋一直在星沙府过着贫寒的小市民生活。

到二十三岁那年,他十三年寒窗苦读终于获得报偿,高中进士,晋入官宦阶层!

与他一起考中的还有黄凌,中三甲第二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此人比狄锋小一岁,为星沙府一干货商之子,家境尚算富裕。

黄凌与狄锋同在猪瘟老头儿门下学艺,人亦相当聪明,平素与狄锋交好,视狄锋为大哥。学长学弟一起赴京赶考时,黄凌亦主动帮助,承担了狄锋的大部分的赶考费用。

两人同科高中,消息传回故乡后的轰动效应,自不必提。猪瘟老头儿的私塾教馆,一时成为省内各地学子最为炙手可热的求学之第。

中进士后有两条路,一是继续深造,报考翰林院,考中后获庶吉士职衔做学问,当储备干部,等待更好的入仕时机。二是直接就此进入宦途。荆湖学人的特性,决定了两人都选择后一条道路,黄凌留在帝京,任吏部员外郎,狄锋调充外地,任安阳知府。

上任之初,狄锋以良臣名相之事迹自勉,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他不仅施有为之政,自身亦廉洁奉公,对官场的陋规鄙习完全加以抵制,为百姓所喜,为官僚胥吏所忌,私下皆以「酷吏」相讥。

也是运道使然,逋一上任,适逢当地大旱。狄锋下到各管辖地域走访巡查,了解到民生疾苦。他顶住压力,坚持开仓赈济,严办私吞赈灾款的官员,并查封了几户囤积居奇,发灾难财的奸商。

与太行行省其他受灾府县不同,安阳府当年,无流离之饥民,无僵卧之饿殍……

当底下的民众欢呼「狄青天」的时候,素称「两铁」,铁面无私、铁腕施政的狄锋,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泪流满面……

这种欢呼,让他陶醉,让他感动,让他觉得所有的一切苦厄都值得,都获得了超额的回报……

然而,得罪包括上司、同僚、下属在内的整个当地官僚体系,尤其是像他这种毫无根基、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初任新官,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当他遭受恶意弹劾,又逢父丧,被迫辞官以避的时候,当地民众自发地相送,十里不舍,二十里亦不舍,一直送至安阳府边境方止……

初次出仕即遭闷头一棍,狄锋已是郁悒难遣,而父亲之辞世,又给他以更加沉重的打击。

父亲虽然读书有限,见识却是不凡,含辛茹苦地把狄锋培养出来,贫民人家出了一天子门生,晋阶官宦,已成当地之美谈。然而狄老汉劳累了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过上几天舒心的好日子,却因痨病而嗑然长逝。每念及此,狄锋总是唏嘘不已,情难自禁……

守孝三年期间,狄锋除了祭奠父亲,侍奉母亲之外,亦开始每日阅读史籍文档,兵书地图。他还经常找幼时老师——猪瘟老头对饮,谈典故文章,论史实战例,品评历代人物,月旦当朝权臣,或抚掌大笑,或悠然叹息……

然而,岁月催人,猪瘟老头亦在一年之后病逝,狄锋再受打击,失去一良师益友。

守孝期间,狄锋倒也不是一无所得。一次,他在橘洲荒岛练剑自娱时,偶遇荆南老侠魏胜生。两人志趣相投,惺惺相惜,遂结为忘年至交。在魏胜生的指点下,狄锋之剑术大有长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魔兽萌宝:妖狐娘亲不好惹 恋上你的宠:狐狸王爷俏王妃 情人眼里出妖怪:月烨 凰惊天下:倾世小妖妃 一念相思起 御狐先生 不死龙尊 神灵仙境 灵魂禁区 乾玄九龙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