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2)
提督大人驾临,虽分属文武两个不同体系,但职级、爵位和品秩等各方面的差距都实在太大,知县王令岂敢怠慢?当然是把自己衙门让出,腾给提督蔡同做行辕驻地。
狄锋带着瓦西里,一路畅通无阻,抵达了县衙门口。
天狼县衙和其他任何衙门一样,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设计。展目望去,庭院深深,硕大威严。极具东方建筑特色的飞檐翘角,层层叠叠,高低错落。
清晨的太阳从东边照过来,向阳的屋脊上洒满了温暖的阳光,而背阴的地方青砖灰瓦地依然幽暗阴冷。明暗冷暖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很古典的、立体感极强的画面。
对于轩辕帝国的基层行政机构驻所,瓦西里兴趣盎然,狄锋也自然满足这个朋友的愿望。一边走,一边就给他详加介绍。
县衙大门,面阔三间,中间为明间过道,一般都走此入内。
大门涂黑漆,配饰狰狞的兽头门环。
狄锋告诉瓦西里,这种兽头门环是轩辕帝国政府机构的标志性饰物,无论哪级衙门,包括皇宫,皆是如此。
「哦?」
瓦西里站在门口,仔细端详兽头门环,一脸的好奇。
狄锋耐心地介绍。实际上,衙门的「衙」通牙齿的「牙」,原意就是指带有獠牙的门,上古时代就叫牙门,后来才谐音为衙门。
衙门是官府和权势的象征,狰狞的兽头体现了政权的之威严特征,可以用这个吓唬老百姓,制造森严压抑的气氛,让刁民们望而生畏。
缓步越过大门的门槛,狄锋一边指点,一边继续介绍。
门房的东间,前置喊冤鼓,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有冤屈,可以敲打此鼓,引起知县关注,升堂断案。当然,要是随便乱敲,可要挨衙役们的板子。
西间前立有两通石碑,上面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字样。
诬告加三等比较好理解,诬告者的罪,是在自己诬告的罪责上再加三等。
越诉则是越级告状的意思。由于越级上诉,将知县断案不公的事实捅到了上级那儿,是影响知县政绩的大事,故而知县老爷在衙门口立下石碑,明文告诉黎民百姓,越级上诉,不管怎样,要不问情由地先打五十板屁股再说……
「狄先生,你曾经说过,衙门一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瓦西里的记忆力还不错,狄锋顺带提过的民谚他居然也记得,「这又是道理呢?」
「统帅大人好记性,我们这还有一句话,天下衙门深似海。此话不光说的是衙门规模大、房子多,更是说里面人精多,门道多,窍门多。」狄锋附耳低声道,「衙门是老百姓为澄清昭雪而不得不依靠的官府,可里面又隐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黑暗和龌龊,进衙门总是犹豫再三。别的不说,光说打板子,学问就极大。打板子时这板子的轻重差别很大,使了钱的,挨五十一百板,没事人一样,第二天就能走路骑马,没使钱的,可能被活活打死!」
「就说这越诉笞五十吧,」狄锋手指石碑,低声道,「你越级上诉,假如知县给上头的衙役使了银子,或者上下级官官相护,那你还没有陈述冤案的机会,就会把自己的小命先断送掉。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光这个天狼县衙,我所知道的,因打板子而致死的冤魂,就超过了百人!」
「哇!」
瓦西里深吸一口凉气,四处张望,颇有些惊恐。
「衙门后的第二道门,叫做仪门,」狄锋指着前方道,「取「有仪可象」之义,为一道礼仪之门。」
狄锋告诉瓦西里,仪门很宽敞,但好好的门,平时一定紧闭着,故意不让人走。所谓礼仪,在平时的唯一用途就是,在大门和大堂之间多设一道门,让你对大堂产生出更多的神秘感和恐惧心。
平时不走仪门,从此经过要走两边低矮的便门,并且两边的便门很不相同。
西侧的便门称「鬼门」,也叫「死门」。「死门」平时关闭不开,只有在处决死刑犯前,才打开这个门,把死刑犯从这个门里拉出去行刑。因此处决犯人也叫「出西门」,有上西天之意。
东侧的便门称「人门」,也叫「生门」,这才是供人们日常出入的。
在一年中,宽敞的仪门一般会开几次,比如逢着新官到任,或迎接同级、上级官员来访,县官就会下令大开仪门,自己也整冠出迎至仪门之外,大门以里。宾主从仪门而入,宾走西阶,主走东阶。大堂如有重大庆典、礼仪活动或审理重大案件时,也大开仪门,让百姓人等从中门而入,到大堂前参加庆典或观看县官审案。
今天情况更加特殊,由于提督大人到此宣读圣旨,故而仪门大开,隆重庆祝。
进了县衙大门,青石甬道超逾百米长,穿过仪门直通大堂。
在缓缓踱步前进间,非常熟悉官衙的狄锋,一边指点介绍,一边娓娓道来,就着眼前的县衙建筑布局,给异邦友人讲述了很多官场典故,刑堂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