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风向倒转(2/2)
可是,秦牧想得脑袋都痛了,就是想不出来,这人到底是谁?自己和此人是什么关系。想到这里,秦牧突然之间头大,这些当官的称此人是官家,那这个人不是就是官家了?这官家不是住在皇宫里吗?自己怎么会听过官家的声音呢,难不成是这身体之前去过,还有在哪里听过一耳朵?
丁浩接下来就有些被动了,他现在搞不懂这官家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他有意放过秦牧?可是自己查了一圈,也没有发现这官家同这秦良有什么交集呀?难不成,只是单纯的因为,这人是太后说要处死的人物,所以官家就去救?
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那事情就麻烦了,要知道,丁浩并不属于哪一辈。当然,明面是没有表态的,可是私底下,他还是站在官家这边的。丁浩认为,听女的话,倒不如听男人的话,如果才更好听些。
接下来如何审案?丁浩把身子靠了过去,同这桌面上的其他四们大人互相耳语了一阵,可是每一个似乎都面露验色,并没有给出一个正常答案。丁浩是坐在当中的位置的,自己好歹是大理寺的主子,在自己的地盘,还能让外人当了大?
当时存着这一门心思,可是没想到,现在因为自己坐了这个位置,现在不拿个主意出来。官家现在不说什么,不代表接下来不说什么。可是,现在也没有考虑好,到底如何处置秦牧了。
处理的重了,官家不高兴。处理的轻了,看太后昨天那样子,似乎也会不高兴。可是,这矫诏之罪,又怎么可以轻呢?
“丁大人,说话呀?”这吴尚书,还真有点看热闹的心态,小声在丁浩耳边说了一句。
这丁浩一听,连忙笑着脸,说了句:“多谢吴大人提醒。”其实,在他的心里头,早已经把此人的祖宗都给问候了一百遍。骂人是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的,你现在不说话,不表态,那接下的案子根本就没有办法玩下去。
丁浩正在思索如何开口比较合适时,忽然想起,刚才好像自己问了什么,不如把这个问题再稍微改动一下,就看秦牧的发挥了,若他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如何回答。到时候,自己来个轻判,任谁也不会再说什么。
若他不聪明,回答的不好,自己当然得判重一点,官家知道了,应该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吧?心里如此想,这丁浩的心里头,也轻松了许多。“秦牧,你叫秦牧是吧,不要说本官没有给你机会,现在你把你在岷州的事情,讲个清楚,至于罪责,本官听后再说。”
这态度转变的也太快了,秦牧还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了,要知道他刚才还在想着如何见招拆招。现在听到丁浩让他介绍,秦牧倒开心了,这陈述嘛,当然得把自己最光彩的一面拿出来,只言其功不言其过。
其实,如此表述是有很科学的。如果主审你的官员,有心放你一马,你讲的自己这么优秀,他便正好借坡下驴。如果主审那官员,铁定了心就是要你的命,其实,不管你讲好与不好,结果都一样的。
如果只讲自己不好的一面,那不管是帮你的还是害你的,你的最终结果都很惨。帮你的,没有办法帮。害你的,正好找借口。秦牧是聪明人,自然采用聪明用的方法。
秦牧把自己在岷州发生的事情,绘声绘色的讲了起来,中间还夹杂着一些自己从后世看电影中得来的桥断,时不时还问几个问题,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时而还煽煽情,这些主审还有听审的官员,还有这个官家,彻底无法淡定了。
想不到,眼前这个被称为犯人的人,竟然还有如此精彩的故事,真是太不简单了。这时,官家那声音又再次传来,“听得你说,本来你是作为押粮使的职位去了岷州,是吗?”
很奇怪,别人都还沉浸在秦牧半真半假的故事中,这官家竟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秦牧连忙答道:“是的。”
“那你这牙牌,也是王曾给你的,还是你自己偷来的?”
秦牧一愣,刚才自己在故事中,不是说了这东西是王曾给的吗。当然,秦牧是明白人,他不会想着把王曾拉下来,因为这样,对他一点好处都没有。他在故事中,说是王曾为了方便他在路上,更好的处理护粮的任务,才给了他这么一块牙牌。
因为,当时秦牧这护粮副使,根本就没有任何证件证明,如果当地的官员不认账,秦牧一点办法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