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武学之道(1/2)
“连叔,咱们赵家之中,就没有能和‘洛京四公子’媲美的年轻一代人物吗?”连家兄弟俩退出去后,赵宁又问连涛道。
“那也不是,在武字辈里,洛京老太尉家里的嫡孙武隆少爷、冀州长房的武元少爷、还有一位十一岁就在自己那一房当家的武诚少爷,都是人中翘楚。只是这三位有两位不在京里,唯一在京里那位武隆少爷,又只比少爷你大三岁,比那‘洛京四公子’都要小上不少,所以‘洛京四公子’当中才没有咱赵家的人物。”说起自家几位杰出人物,连叔的骄傲神色溢于言表。
“哦?有位武诚兄弟十一岁就在自己一房当家了?”赵宁听到有人十一岁就能支起赵家一房的门户,也是甚为惊讶。
“武诚少爷十一岁的时候父亲暴毙,他的几个亲叔伯又不齐心,彼此勾心斗角,以至后来被旁支欺凌,最后还是他以小小年纪,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团结了自家人不说,还顶起了自己一房的门户,他的几个叔伯在那之后凡事都要看他意思。从他十一那年当家开始,他们那一房的影响力、财力、甚至在赵家的地位,都是急剧上升,引得赵家内外瞩目,是个真正不可小觑的人物。现如今,那位武诚少爷也该有十七八岁的年纪了吧。”说起赵武诚,连叔也是由衷的佩服。
赵宁边听边点头,却又转了话题,“最近小宁出了庄子,才听外人说起,连叔的功夫深不可测,好像还在虎叔他们几个之上,不知道连叔如今的功夫到了什么境界啊?”
连叔半躬了下身,含笑答道:“说来还是托少爷的福,老奴也是这几年在庄上得了清闲,没了那么多俗事之扰,才勉强窥见了宗师之境。”
赵宁原也知道连叔深藏不漏,是个武学高手,但是直到这次出门,他才感觉到连叔的实力可能比他原本猜测的还要强。
因为在几次关键时候,留在他身边贴身保护的都是连叔,无论是杨方彧遇刺的时候,还是到钱家拜访的时候,都是如此。
赵宁相信,这一定是说明连叔的实力远在赵虎等四人之上。
一问之下,果然不出所料。虽然赵宁还不知道所谓宗师境界的真正意义,但是他还是感到很欣喜。
“那杨方彧呢?难道他就没有功夫在身吗?”
“那位杨公子的底,老奴也始终摸不太清,作为杨家的长子嫡孙,按说他的功夫应该不弱才对,但是那天被人行刺的时候,他又没有表现出太厉害的功夫,老奴粗略估摸着,他的功夫应该和赵虎他们四个相差不多,大约有武士后期的程度。”说起杨方彧来,连叔还是觉得那人很难估计,也只能从一些细节大概的推断。
“连叔,对于武学方面的事情,今儿你就一并详细说给我听听吧。”既然谈起武学,赵宁自然要向身边这个宗师高手了解个清楚。
“少爷,我大夏虽然尊奉儒门圣人,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国策,但是立国二百年,对于武事却也从来没有忽视过。因此咱们大夏天朝才能使四夷宾服,兵锋所指,无可抵挡。
即便如今天下太平,上至公卿世家,下至军中士卒,也没有不勤练武艺的。
而武学的修炼,大致可以分为五重境界,分别是武生、武士、武师、宗师和后天圆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