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武学之道(2/2)
武生是大夏军中士卒的一般水平,如果有人入军中一年以上,仍不能在考核中达到武生的标准,就要杖责一百,遣返还乡。像我那两个小子,现在也就是武生的实力。
而如果功夫练到武士境界,也就是当年吴子麾下武卒的水准,在军中就有了竞争百夫长的资格。当年阿虎他们四个在军中的时候,就都有了武士境界,到如今又是十多年过去,他们虽然还没有踏入武师境界,但也只是一步之遥。
如果他们如今还在军中,只要踏入武师境界,那就可以参与统领职位的竞争,大夏军中,每个统领下辖一个千人队,当上统领,那就是千人的统帅了。
在整个大夏军中,百夫长和统领的职位,都是这样在从底层向上,直接靠武力竞争产生的,只有统领以上的将校,才由朝廷或上官任命。故而军中士卒,为了出头,无不个个勤苦,人人争先,这也是大夏军队战力的根本保证。
而宗师境界,那就已经算是高手了,在民间可以开宗立派,招揽门徒;即便军中的校尉,甚至将军们,也不是每个都能达到宗师境界。
而后天圆满的境界,那可就是这世间罕见的顶尖高手了,即便不愿在朝效力,也足以和公卿显贵分庭抗礼了。
至于超越后天圆满,突破到先天境界,甚至成就武圣,那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传说了。老奴至今不过是宗师境界,连后天圆满都还没有达到,所以对于先天和武圣的境界,也不是十分明了。
只能说突破先天者,万万人中也难出一个,更别说是先天之上的武道圣者了。
当今之世,最出名的两位高手,就是大夏军中的两位常胜将军,皇甫端和罗庆,据说他们二人不但用兵如神,而且都是先天境界的绝世强者,至于武圣,那也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当今世上是否有武圣存在,老奴也不是很清楚。”
连涛本身是宗师境界,对于武学一道,自然甚是明了,说起来也就当然是条理清晰,滔滔不绝。
“武生、武士、武师、宗师、后天圆满、先天和武圣。从一般士卒水平的武生到举世罕见的先天甚至武圣高手,这武学之途还真是其路漫漫啊。数万万人的大夏朝,竟然连一个成就武圣的都没有,真是比位及三公还难啊。”赵宁听得入神,也终于大略知晓了武学之道。
“是啊,虽然三公是人臣之极,但近年来朝廷里三公的更换却是异常频繁,甚至有的老臣年初升任三公,不到年底,就又下来了。现如今在世的老臣里,任过三公的恐怕不下二十位,自然比不了武圣,甚至都没有先天强者稀罕。”连叔也笑道。“虽然事实如此,但这话要是落到那些重文轻武的儒生,甚至那些曾经跻身三公的老家伙们耳朵里,恐怕要当时气死过去吧。”
“重文轻武,即便当年的儒门圣人,也是不赞同的,”赵宁也给连叔的话逗笑了,“‘毋废文,亦毋废武,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大圣人自己当年不也这么说吗?好了,不说那些腐儒了,连叔,小宁也想像圣人说的,不废文,亦不废武,今后还得请连叔多指点小宁啊。”
“少爷有用得到老奴的地方,老奴自当尽力,只是,只是……”连叔看着赵宁,欲言又止。
赵宁愣了一下,也就反应过来了,不由尴尬地一笑,原来他从小也跟着赵虎等人习武,却从来不愿意下苦功夫,因此到如今赵宁的身手比起他自己选的那十三个小子还不如。
“哈哈,连叔放心,小宁今后一定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