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佛宝舍利(2/2)
这不是文管会第一次来,前一阵子已经在宝塔的一二层清点了相关文物。因为宝塔并非无主,佛寺千年来有序传承,塔内文物都保存挺好,没有大规模被盗、被损坏的情况。
塔内发现了大量从五代时期到北宋初年的文物,有五代时的各类楠木经箱、石函、经卷、铜镜等等,多是佛门的器物,其中一些古老文献是填补五代至北宋时期姑苏城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今天来是继续对三四层以上文物进行检查和清点,有易损的判断是否需要送到博物馆专门环境进行保存。
午饭用罢,所有食物都没有浪费,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光盘几乎是本能。没人会认为吃完饭,餐具和没用时一样干净是让人尴尬的事,相反哪怕有一颗米粒留下都不应该。
姑苏城哪怕到后世都有‘吃饭剩米粒,将来讨老婆是麻子’的说法,只是对于90后、00后,大概只当做玩笑话了。
也没有午休的说法,文管会的工作人员用过饭就随着张经理进了虎丘塔。
只是此刻没人会意识到,这个下午注定不会平静。就连孙若涵,因为时代久远,对虎丘的历史也不太关心,同样没有意识到,1957年4月的这个下午虎丘塔中会发现什么。
起初是塔里有些骚动。
渐渐地,一些工作人员走出塔。这个时代还没有手机,汽车、摩托,甚至自行车都是极稀罕的,有人急着就跑去市里汇报。零星的一些话也传了出来。
“舍利?谁的?”
“如来?释迦摩尼?哦,迦叶如来,那是谁?”有人对佛教不太明白的问道,“这名字好像听过,是《西游记》里讨‘人事’的那位?”
这时有庙里的和尚闻声第一时间跑了过来。
“迦叶如来?那是如来佛祖的老师,是过去佛!这塔里真有迦叶如来舍利?”说话的大和尚声音都颤地有些不像话。也不知是一口气跑来累的还是激动的。
文管会的工作人员也不避嫌,把大和尚请进了塔里。这本来就是人家佛寺历代保管的东西,也没有避讳的道理。
大和尚对着宝塔行了个完整的佛礼,朝拜后才跟着走了进去。
高僧舍利一向是佛教圣物,更不用说是如来舍利,对这些和尚来说,那是他们整个宗教的至高信仰。
哪怕排除佛教信仰的因素,那也是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物。释迦牟尼的舍利在汉地的佛寺中还有一些供奉,但迦叶如来舍利却几乎从未出现过。
就在不久前,工作人员在检查虎丘塔第三层时发现一丝织包裹,起初只是在包裹周围发现了许多贡品,有铜佛四尊、檀香木佛像三尊、铜镜三面,另外还有一只青瓷莲花碗,工作人员一看就分辨出是五代时吴越国的越窑所出,如出水芙蓉,无疑是青瓷中的极品,很可能是国宝(后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发现已经让人惊喜不已,可当看清了贡品中央的丝织品包裹上的两行文字时,这些都已经无足轻重。
【xxx(无法辨识)恩郎舍此袱壹枚,裹迦叶如来真身舍利宝塔】
包裹里是一个石函和铁函,层层安放。
包裹是建塔时,也就是建隆二年留下的,足有千年时间,本身已经是历史悠久的文物。哪怕这千年中虎丘塔几乎未开启过,密闭保存良好,千年时光也已经让丝绸上的文字褪色,其初三个字已辨识不出,但后面的文字无疑说明了这石函和铁函一层层裹住的物品的身份。
迦叶如来是谁?听到迦叶这个词,第一想到的恐怕是西游记里面唐三藏千辛万苦抵达大雷音寺,求取真经时却被讨‘人事’的迦叶尊者。
但并不是,迦叶尊者是释迦摩尼的弟子,而迦叶如来却是佛经中的过去七佛之一,也是贤劫千佛中的第三佛。相传释迦牟尼多世修行,而迦叶如来是其成佛前修菩萨道的一世的老师,早在释迦牟尼之前,就在尼拘律树下成佛。
无人能见的金色光芒在宝塔第三层绽放,直入孙若涵的眼底。那是千百年来的香火和信仰。
“真耀眼啊。”
但并不刺眼,佛光莹莹。
这世间并无神佛,水银灯曾告诉过他,他所在的此世是奇迹和神魔的荒漠。无神、无佛,也无魔,有的只是人心。
这些佛光并非神魔而生,是因人而生,凝聚了这舍利被供奉的数千年间无数的虔诚和祈愿。因虔诚而纯净。
他因‘思念’而梦入秘境。那么这座虎丘塔,保管着这舍利千年时光,又在这千年中做了什么梦呢?孙若涵有些好奇。
是梦到了这虎丘身为皇家宫苑之时,吴王与西施在此弹琴高歌?是高僧竺道生在千人石坐而讲道,用《涅槃经》引得白莲池中顽石点头?还是绍隆禅师在此创出禅宗‘虎丘派’,东渡日本?
这座佛塔,是否因为那尚未醒来的梦才让它拖着脆弱的身躯始终未倒,直至梦醒,见一见这片新天地呢?